俗话说的“胳膊肘总往外拐”,指的是肘尖,也就是肘后部,尺骨鹰嘴的尖端。按摩师做按摩需要用强力的时候,经常会用肘尖来接触身体,发力点按,这样刺激力度大、渗透强,且持续时间长,按摩师也不累。擒拿格斗不讲花拳绣腿,只求一招制敌,所以也经常用肘尖发力击打对方,这一点尤以泰拳最为凶狠。另外,肘尖也是中医针灸时经常使用的经外奇穴,在这里针刺放血或艾灸,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治疗淋巴结肿痛以及疔疮、痈肿。肘尖皮肤薄,皮下组织浅,神经不丰富,痛感不强烈,即便浅刺也有效果,艾灸也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起效。
肘尖的对侧或反面就是肘窝。胳膊分为两截,上半截连接肩膀,只有一根骨头就是肱骨;到下半截则有两根骨头:尺骨和桡骨。这两根骨头很多人分不清,想记住也简单:两手摊开掌心向前,里尺外桡。中医号脉时摸的就是桡动脉搏动处。所以还有一个记法:靠近大拇指一侧的是桡骨,靠近小指一侧的是尺骨。小指一侧掌根和手腕的结合部也有动脉搏动,那就是尺动脉,因为比较深,搏动幅度小力道弱,摸起来费事,所以不常用在中医诊脉上。
肱骨和尺骨、桡骨共同搭起了肘关节的基地,支撑了肌腱、肌肉、血管、神经、皮肤,向内共同围成了肘窝。
普通人对肘窝的印象大多源于去西医医院看病的经历。采血做血液生化检查以及输液都要通过肘窝的肘正中静脉来完成。患者撸起袖子,上臂被绑上胶皮管,攥紧拳头,眼睁睁看着护士把粗大的针头扎进肘窝,黑黑的血被抽到针管里,针头拔出以后,自己用棉签按住出血点,留下长久的隐痛。输液的步骤与此类似,扎入后见到黑血回流到针管,护士拧开输液管上的阀门,吊瓶内的液体滴答滴答通过管道进入体内。需要长期输液的人,肘窝还会被埋个留置针在里面,需要输液时随时接入,不必反复扎针。
我认识肘窝并不是通过西医而是通过中医。最早是小时候生病,发烧、腹痛、上吐、下泻。我姥姥就是一个普通农村老太太,她说我这是“发霍乱”。她用小碗盛了点儿食用油(好像是胡麻油),然后用个制钱(铜钱儿)蘸上油,在我的肘窝上从上往下反复刮。说实话一点儿也不疼,反而有种舒畅快感,就刮了几下,肘窝就出现了瘀黑青紫的颗粒和血印儿。姥姥说这是“痧”,是病毒邪气,刮出来就好了。事实上也是,两个肘窝出痧以后,腹痛即刻缓解,人也微微出汗,躺下睡一觉就全好了。从此以后,碰上类似情况,家人都如法炮制,解决问题。偶有碰上高烧不退的时候,在肘窝刮痧的基础上加上指尖放血,一般都能搞定。
上大学学中医以后,知道了经络腧穴,才知道手臂内侧有三条属于内脏的阴经循行:中间是手厥阴心包经,桡侧(大拇指侧)是手太阴肺经,尺侧(小指侧)是手少阴心经。这三条经络气最足的穴(合穴)都在肘窝,它们分别是肺经的尺泽、心包经的曲泽和心经的少海。
肘窝这个地方容易和腋窝、腘窝一样窝藏邪气。四体不勤的人上肢缺乏活动,或机械地、固定地高强度做某个动作,特别容易造成肘窝的气血凝滞。起初是局部的病变疼痛,比如说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进而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反过来,心肺心胞的病变也能造成肘窝的气血凝滞。所以,通过针刺、刮痧和艾灸或按摩的方法疏通肘窝气血,就能诊断和治疗内外的疾病。
自我通过肘窝诊疗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是自己找压痛点,然后以最舒服无痛苦的力度揉按。其次是找筋结点,按上去不疼,但这是隐患,需要按照经络走向上下疏通。必要时需找医生治疗,直到筋结消失。长期抽烟的人一般会在尺泽穴有结节,中重度胃病和早期心脏病患者会在曲泽穴上有结节,失眠、抑郁焦虑的患者则在少海穴上有结节。
找到这三个重要穴位的方法也不难:曲肘用力握拳,这时肘窝中间会绷起一条粗硬的筋腱。大拇指一侧,肘横纹上的点就是尺泽;小指一侧,肘横纹上的点就是曲泽;曲泽外侧,肘横纹的尽头就是少海穴。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