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之前,雅典还是穷乡僻壤,战事结束后,雅典进入全盛时期,变成我们熟悉的样子。三大悲剧作家在这里创作,哲人在柏拉图学园辩论,执政官建立帕特农神庙纪念这个黄金年代。这座城市是文化、学术的代名词,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把爱丁堡称为北方雅典,把柏林称为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雅典人是智慧、高雅、充满艺术气质的,但这只是一个侧面,雅典也是强大凶猛的。自由富裕的国家是勇者建立的,城邦的守护神雅典娜不是《圣斗士星矢》里文弱的纱织小姐,而是一身戎装的战神。
雅典公民常年接受军事训练,除非斯巴达人在敌军阵营中,否则他们能在战场上击败任何一个城邦。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也是战士,他在青壮年曾经多次参战,雅典的将军对他评价很高,认为苏氏的英勇表现足以为国人表率。
雅典人甚至强大到蛮不讲理的地步,他们曾公开说,国际社会是弱肉强食的,正义就是强者的意志,弱者臣服于强者是天经地义的。在希波战争中,雅典被各城邦推选为联盟首领,享有征税的特权,金库放在提洛岛(据说是太阳神阿波罗的诞生地),因此这个组织被称为提洛同盟。雅典人垄断了同盟里的关键职位,控制了财政和司法,削弱盟友的军队,在附庸国扶植亲信。
雅典既是民主城邦,也是权势滔天的帝国,有一个剧作家夸耀地说:雅典帝国由一千个城邦组成,爱琴海成了雅典的内陆湖。雅典的成功引起了斯巴达巨大的不安,双方摩擦渐渐增多,伯罗奔尼撒战争拉开了序幕。
修昔底德在他的史学名著开篇就说:“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之过去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值得叙说……这是希腊世界和部分蛮族世界发生的最大变局,也可以说几乎是全人类的最大变局。”
现代的施特劳斯学派把伯罗奔尼撒战争看作最早的冷战。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背景是,雅典与斯巴达共同抵御波斯,战争结束后,雅典扩散它的民主政体,斯巴达坚持贵族寡头,相互敌对。而二战后的冷战背景是,美苏联手打败了法西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形成两极格局。这些都不是普通的战争,而是两种政体、两种文明的较量。
两者的斗争过程也惊人的相似,雅典与斯巴达暗中对抗,指使各自的盟友挑起事端,插手其他城邦的内政,双方不断派出外交使团和远征军,劝诱或威胁中立者。美苏争霸也是如此,不直接爆发军事冲突,而是通过同盟国家对抗,苏联利用古巴打击美国,美国利用日本遏制中国。由于20世纪发明了原子弹,决策者不敢发动全面战争,而古希腊人没有这个顾虑,最后把冷战变成了热战。
战事本身乏善可陈,没有惊心动魄的章节,斯巴达的国王是阿基达马斯,雅典的执政官是伯里克利,这两位都是贤明稳重之士。也正因为棋逢对手,谁都不能如愿速胜。
战争过程通常是这样的:斯巴达人集结盟友,一路北进,用大火和利剑破坏雅典郊区的每一块谷地、葡萄园、橄榄树林;然后雅典把重要物资和人员迁入城内,加固城防,避免决战。等敌军的物力人力耗尽后,提洛同盟再反戈一击。总体而言,雅典占有一点优势,因为拥有制海权。
雅典组建了300艘三列桨战舰,每艘船上的士兵、仆役、划桨手加起来有200人,统计下来雅典海军共有6万人,而郑和下西洋最多的一次也不过27800人。雅典每个适龄青年都在舰队服役过,他们从雅典到比雷埃夫斯港口修建长城,让自己成为“陆地上的岛国”。通过庞大的海军,雅典可以把远征部队投射到任何战略要地,甚至在本土被围困的时候,也能派出舰队,骚扰敌对城邦。
在古希腊之前,陆地强国并不少见,如亚述、埃及、波斯等,但雅典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海洋帝国。拥有了大海也就拥有了贸易主导权,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经济、货币中心,还可以制定金融游戏的规则。雅典人垄断了贸易,通过制造冲突、增减国库存量来控制市面流通的币值,甚至出现了粮食和大宗商品期货的雏形。
在战争之中,雅典拒绝整个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贸易,并且封闭科了它们的航线。在国内减轻公民的债务,向国外倾销自己的产品,人为地让银币贬值30%,获取贸易顺差,缔造了最早的华尔街金融帝国。雅典预示了一个城市的力量,当拥有金融大权与海洋之后,即使是弹丸之地也能称王称霸,后世的迦太基、威尼斯、尼德兰莫不如此。
在这场战争中,局部战役互有胜败,雅典原本是处于上风的,然而正因为富强,引发别人的嫉恨。雅典本身对盟友太过冷酷,几乎所有主要附庸城邦都叛变过一遍,它们只要有机会就会争取斯巴达的支持,逃离提洛同盟。最后雅典将军亚西比德犯了战略性错误,扩大战线远征西西里,结果惨败。斯巴达则结交波斯人,打造出自己的蓝海大军,成功封锁了雅典海域,迫使其投降。
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逐渐衰败,被异邦侵略侮辱,先是斯巴达的勇士,然后是北方的马其顿人,最后是罗马兵团。由于柏拉图学园仍然开办,雅典也还算一个活跃的学术中心。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位时,由于统治者偏爱希腊文化,还短暂复兴了一阵子。基督教兴起后,叫停奥运会,关闭学园,雅典彻底没落,沦为三线小城市。整个中世纪岁月里,除了给拜占庭帝国输送了两个皇后外,没有什么可提的事迹,直到近代希腊独立,雅典选为首都,才重新回到历史的中心。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