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一个中国人,会发现里面是一个希腊人;而如果你打开一个希腊人,会发现里面是一个中国人。”
这话是世界知名、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的希腊作家、诗人兼历史学者尼科斯·卡赞扎基斯说的。1957年,他第二次访问中国。在昆明,当地作协的人请他吃饭,席间他说出了这句名言,令东道主们动容。
卡赞扎基斯随后发现了两国人民的很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层面,也体现在价值观层面。自1957年到今天,无数中国官员引用过卡赞扎基斯这句话。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希腊,再次引述这个说法,对两个国家如此相似表示认同。
希腊和中国有着同样悠久的文化传统,两国人民也有着相似的价值观。
同为文明古国,希腊和中国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分别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摇篮——在各个文化门类上,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戏剧、历史、数学以及政治思想等领域,希腊人和中国人都有所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在这两个文明古国,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了发展,而这正是其他古国的短板。哲学观照人性、人际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哲学也需要特别的敏感。卡赞扎基斯说过,“没有哪个文明像中国那样,涌现了那么多像《诗经》那样的诗篇”。这是两个有着哲学传统的民族,人们感性、敏感,守护着他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经历岁月洗礼,成为他们各自社会的维系纽带。
希腊人和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家庭价值观、传统,友爱而亲切。对他们而言,家庭和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而家庭是社会和经济的支柱。不论是希腊人还是中国人,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尽管每一天人们都在接受现代化的冲击,但他们仍然认为,传统是自己文化中固有的一部分。
在这两个国家,最高的价值观是“精神价值”(即内在价值观),两国人民都非常重视。随着各自文化的发展,两国人民的基本特质逐渐成形。两国人民都经历过许多艰难岁月,是文化渊源在保持历史延续性中起到粘结剂的作用。
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在贸易中,希腊人和中国人也有着相似的手法。他们适应性强,善于变通。
有时候我会琢磨,是不是希腊和东方更接近,而不是西方。
将希腊和中国进行比较的先锋学者早就注意到,尽管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这两个民族却有着共性,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这两个民族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直到现在,它们仍然没有在社会、文化、经济和其他领域进行全面的横向比较,以更好地理解彼此。
当我决定去中国并且留在那儿时,我知道自己将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会试着去理解这里的人民和他们的特性。卡赞扎基斯说:“在中国,作为游客你没有多少东西可看。但是人千姿百态。”
我很快意识到,希腊和中国确实有着不少共同点,我来到一个跟希腊十分相似的环境中。在我的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文化和娱乐方面,面临各种状况时我都感受到了两国的共性。
通过真诚相待,我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友谊,也让我和中国朋友相处时,他们不再把我当“老外”。在我遇到过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是最彬彬有礼的。
有时候我会琢磨,是不是希腊和东方更接近,而不是西方。地理上的接近,并不意味着人们必然有着共同的特质和行为。
因为地理距离,中希两国人民并不知道彼此之间有着那么多共同点。今天,有很多手段可以破除地理上的障碍,让这两个有着如此之多共同点的国家的接近与合作变得更加容易,并持续下去。这一切,将通过中希两国在诸如文化、教育、旅游、贸易、投资等不同领域的多种多样的合作而得以实现。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