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时,洪晃已经做杂志iLOOK,这本设计感十足的时尚杂志,关注中国设计师四年了。当时好多读者来电打听哪里能买到中国设计师的东西,洪晃和杂志社的同事们发现答案是:Nowhere。
很巧,这时候,太古集团找她们帮太古里北区做推广,她们就没要费用,而是要了一个优惠店铺,开了“薄荷糯米葱”。“这个决策不是很成熟,纯属于拍脑袋。”洪晃说,实在要说一个初衷,那就是她想有个店卖中国设计师的东西。
5年过去了,如今看来,目的已经实现了。下一步怎么走?如今洪晃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她知道,市场变了,买手店和概念店很多,中国设计师也越来越多,“我们要考虑下一步了”。
做时尚这么多年,洪晃坦言,她一直在想:“中国人的生活用什么表达?我们当代的生活方式是什么?”这或许将为她下一步提供更多的可能。
对她来讲,如果能找到中国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她坚定地相信,下一阶段,“薄荷糯米葱”应该是做这件事。
无论是最有设计感的服装,还是做一本有格调的杂志,在洪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核心理念是,一个好的设计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就比如四合院,代表了中国人崇尚的四世同堂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又体现了“孝为先”的价值观念。如此类推,几乎每件物质背后,都有一个价值观。
“所以最核心的还是价值观。”洪晃说。
什么是好设计?洪晃的理解是,首先是功能,要有用,还要好用。设计不是艺术品,必须功能很强大。其次是美观,要悦目,同时还要好用。要同时达到这两点。再有锦上添花的就是有趣味:功能、美观都不错,如果有趣,就好玩了。好玩是对设计的最高评价。
带着这样的理解,洪晃一路推进着中国设计以及某种生活方式的演化,5年了,“困惑谈不上,但是的确有些问题”。对此,洪晃一点也不想回避。
“现在,大部分中国设计师是跟着西方审美在设计服装,并没有找到中国服装独立的语言。”
多年的市场磨砺让洪晃比任何人都清楚,好设计需要时间,需要来回琢磨。之后还需要好的推广才能跟消费者见面,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在中国,愿意埋头做好设计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投资,因为他们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太慢。好多设计师因为生活困难,只好半途而废。那些坚持下来有产品的不一定能投产,投产后也不一定能得到市场推广。如果政府真的想做创意产业,就应该在这些环节上下功夫帮助年轻设计师创业。
5年多的本土品牌和设计的推进,毫无疑问地要接触和碰撞到国外的品牌和设计,这让洪晃在物化和理想化生活的道路上,有不少感触。她说,本土品牌习惯在国内标榜自己为国外品牌,起个洋名字,这在国外行不通,用中国名字也看你卖什么,估计开个饭馆还行,做消费品就困难了点。国内品牌还擅长在国内打价格战,总是以最低价来卖自己,中国制造在国外也有廉价的声誉。好的产品和品牌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念,这一点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必须要研究一下。
“现在,大部分中国设计师是跟着西方审美在设计服装,并没有找到中国服装独立的语言。没有独立审美就没有异差。只有几个中国品牌花时间去研究中国服装设计自己的语言。比如素然。其实例外原来也是在探讨一个中国服装的语境,最近似乎有点转向商业了。”洪晃说。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格物致知”,在洪晃看来,这四个字,说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叉点,一件好的物质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知识和享受。
“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最近去成都看了殷九龙的设计,很简单,他把中国的蓝白完全当代化了,而且是把他熟悉的美术设计赋予蓝白陶瓷。很有意思。我个人很喜欢。”洪晃说,她觉得殷九龙是在把中国传统蓝白的意识放到一个当代意识搅拌机里,然后再奉献给消费者。
“这就是中国当代设计。”洪晃说,殷九龙最好的地方是他不是为有钱人做设计,他尽量把自己的设计变成大众可以消费的产品。洪晃觉得这样才有生命力。而那些昂贵的“设计品”实际上在生活中是没有功能的。设计作品一旦失去功能性,就瘸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