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轻人自在自我,他们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星辰。而八十年代,人们喜欢想象那是一个灿若星河的大时代。大时代大浪淘沙,然而十年一梦稍纵即逝,大浪、沙子、金子都落定成了遗迹,供后人瞻仰。
即使是当年的真金,经过三十年洗礼颜色也褪了大半,仍然金光闪亮的那些大多是后来翻新的结果。
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有自七十年代末延续而来的星星画会、无名画会、伤痕美术,也有在哲学热的背景下席卷全国的'85美术新潮,直至以'89现代艺术展告终。
那十年差不多是中国最开放的时期,中国还没被卷入全球化和大工业时代,天安门广场上有人推着小车卖萝卜,大学生对乡土生活还有记忆。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一群人凑在一起也不会谈市场,只知道喝酒、神聊、迪斯科。
艺术青年热血沸腾,以为能凭艺术表达人性真实、促进社会进步,也收获功与名。短短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快放了西方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它获得了知识大众的追捧和喜爱,也遭遇了残酷现实的狙击和教训。
明星艺术家还没有诞生,艺术产生影响力主要靠大家抱团发声。
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涌动着西方思潮,知识青年如饥似渴地阅读、讨论,把当年背诵“毛选”的热情转移到了背诵《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上。
这股理论热在当代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读得最多的是萨特、尼采、弗洛伊德,高谈阔论,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感到身上肩负着中国的未来。思辨的直接结果是,1985年前后,艺术群体大量出现,这股潮流是从北京以外的地方先开始的。
1985-1987年,全国已经有上百个自发组成的艺术群体,舒群、王广义、任戬的“北方艺术群体”、毛旭辉、张晓刚、潘德海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张培力、耿建翌的“85新空间”,等等。今天还活跃的每一个八十年代过来的艺术家,几乎都参加过艺术群体的活动。他们标志性的作品,也基本上在八十年代就完成了。
那时没有策展人、藏家、画廊、拍卖行,只有画派、展览、研讨会。沙龙情调的画会被淘汰,取而代之是有行动纲领和宣言的艺术群体。明星艺术家还没有诞生,艺术产生影响力主要靠大家抱团发声。各个地方的艺术群体各自活跃,全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艺术运动。
那些年,艺术青年激扬青春,生命、苦难、孤独、激情、虚无、永恒、大气是他们的关键词。他们搞艺术的豪迈心情与干革命是类似的,没有策展人,艺术家自己写一段文字,展览就开幕了。现场状况百出,艺术家之间掐起来的事有,观众看了不满骂娘的事也有,还要提防警察随时来清场。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带着不计功利的理想主义情怀,如果你问当时的艺术家搞艺术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自己也不清晰。大家凭着一种热情摸索前行,逐渐地才尝到名声的甜头,要到九十年代才被卷入市场,新世纪才进入名利场。
罗生门也是有价值的,历史本来就是那么复杂的事。
八十年代没有批评家,杂志编辑是重要的裁判。当时最重要的媒体有《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美术新潮》、《江苏画刊》,这些刊物并没有直接提供思想,主要作用是为当代艺术提供信息和发表作品的机会。
媒体关注当代艺术,得到了体制内开明人士的支持。八十年代初期,《美术》杂志有何溶、邵大箴,才有栗宪庭、高名潞、王小箭、唐庆年、黄笃;《美术思潮》有周韶华,才有皮道坚、彭德、祝斌、黄专、鲁虹。
八十年代节奏慢,容许人与人之间从容不迫地交往,彼此倾诉,勾画自己的时代和内心世界。除了报刊文章,那时还留下了很多生动的私人记载,有人写日记,有人保留着大叠大叠的书信。
张晓刚出过一本《失忆与记忆》,是1981-1996年与毛旭辉、周春芽、叶永青、杨千等人的通信集。其中的文字苦涩又浪漫,八十年代的艺术家似乎有一种普遍的悲剧意识,他们感觉自己追求的东西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可是又不甘心放弃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除了八十年代的原始资料,后来很多亲历者通过不同渠道把八十年代见过的人、参与或目睹过的事说出来,众多的口述形成了N套故事。然而不管是哪一套故事,都有前因后果,都有发展逻辑。至于哪些进入正史,什么成为野史,只有在未来的时空揭晓。
三十年后,作品还在,当事人还在,争论也还在,记忆与想象混合的产物正在发酵,故事还没能进化为档案、教科书和观光项目。人性亘古不变,所以才有当年的冲突、今天的罗生门。可是罗生门也是有价值的,历史本来就是那么复杂的事。
大展之际,'85美术新潮的艺术群体基本上已经后续乏力了。
'89现代艺术展是八十年代艺术运动的最后一班车。在这个舞台上,过去十年的艺术方式得到了一次最集中的展现,一切都很乱,同时也很真实。
当然,在当时的艺术家看来,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代艺术第一次有机会进入庙堂。大展之际,'85美术新潮的艺术群体基本上已经后续乏力了。所以这个展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一次谢幕和告别。
后来,有人出国,有人改行,还在坚持做艺术的,要到1993年之后才重新获得发展空间。不过,中国变化太快,一代人的教育背景、信息来源不一样,姿态就不一样。十年一晃过去,新人换旧人,剧本就完全变了。
时代如飞驰而过的地铁,来不及上车就会被落下。错过的人只能面对黑洞洞的隧道,幸运地上了车的人也在摇晃中看不清全貌。还有一种选择,你投身滚滚车轮之下,只是这样的牺牲迅速就被新的突发事件代替了。更多的情况是,在车上、车下还是车轮下根本就不由得你自己选择。
有人痛苦失落,以自杀作为最后的作品;有人投胎转世,变成广告策划人型艺术家;有人不信邪,自己写历史,也奏效了。
八十年代的当代艺术没有句号,而是后会无期。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