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列名为“中国”的列车越开越快。1997年和1998年完成两次大提速之前,多条线路在1996年进行了提速实验。低速、低效的中国铁路,已经无法应付日益庞大的打工潮。
1996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全国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制度正式终结,大学生从此自谋出路,这对当年的毕业生来说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在梁晓声的小说《表弟》里,80年代末期大学毕业生“表弟”找工作未果而上吊自杀——作家把人物的死看作“一种宿命性质的错误”。
分配制度结束了,“宿命”仍在继续。在铁路大提速的前夜,长途列车缓慢地行驶在剧烈变动的土地上,每一列都挤满了打工者。1994年第11期的《铁道运输与经济》杂志发表了调查报告《“兰新线怪病”现象的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详尽记录了那几年在列车上频发的“旅行性精神病”。
该报告披露,当时在客流高峰期,定量118人的车厢挤下了410人,连一个小小的厕所都挤了11个人。叠罗汉一般的拥挤,造成车厢内严重缺氧,轻则体力不支,重则精神崩溃。1992年,兰新线全段共有77名旅客因“旅行性精神障碍”跳车,多数是在厕所或边门窗户纵身跳下。更有人情绪崩溃、发疯行凶,导致31名乘客和21名乘务人员被刺伤,1人致死。
外出打工之路是一条畏途,可中国人只能拼命挤上这辆严重超载的列车,未来的希望遮蔽了困难的现状:贫穷了几十年,这几天火车的辛劳算得了什么?
1996年,何伟来到涪陵后发现,所有人都在谈钱。在乡民和学生之间,流传着很多打工致富的传说,吸引了上亿内地人离乡别井。人们相信,在南方的广州和深圳,他们不用靠关系,甚至不用读书,脑子灵活再加点运气,来年便可以开着奥迪回家。现实是一地心碎的声音:大多数人踏上打工之路,把青春都耗在了车间里。
他们成为人们口中的“农民工”,建成了规模庞大的“世界工厂”。
1996年中国十大事件
● 1月1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在全国播出。
● 2月4日,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
● 3月8日,中国在台湾沿海进行导弹演习。
● 4月8日—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
● 4月24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
● 7月13日—14日,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7月29日,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中国政府宣布次日起暂停核试验。
● 8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组建工作拉开序幕。
● 9月1日,京九铁路通车,它是当时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第二大国家工程。
● 12月31日,冶金部部长刘淇宣布,我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达到世界第一位。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