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阪急电车去京都,在终点站河原町下车后,往八坂神社方向一直走,在接近祇园花见小路的四条通寺町与新京极商店街附近,会看到一处挂满奉纳提灯的所在——八坂神社的御旅所。御旅所是举办祭祀时,为载有神体的神轿提供的中途休息之所。在每年7月中旬祇园祭最高峰的山鉾巡行之后,素戋鸣尊、栉稻田姫命、八柱御子神等三大神于傍晚时分从八坂神社出发,乘坐神轿按指定路线巡行,即为神幸祭。神幸祭的终点,便是御旅所。三大神乘坐的三基神轿在御旅所停靠一星期,称为“镇座”。这七天,按京都传统习俗,人们会在八坂神社与御旅所之间往返七次参拜,日文写作“七度参”,也称“无言诣”。因为在七次往返参拜中,不能说话,即使遇到熟人也要视而不见,以专心祈愿。
千重子便是在祇园祭之夜遇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苗子。当时苗子正在御旅所前专心致志地进行“七度参”,千重子说不出什么原因,情不自禁地跟在苗子身后一起参拜。七度参结束之后,苗子也发现了千重子。四目相对,千重子问:“你在祈祷什么?”苗子满脸是泪:“我想知道姐姐的去向……你,就是姐姐啊!是神引领你来的!”
这是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中,两位女主角首次见面的情景。千重子一出生就被遗弃在京都一家和服批发商的格子门前,由太吉郎夫妇抚养成人。20岁的千重子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祇园祭之夜遇到双胞胎姐妹苗子后,才知道亲生父母在她们刚出生不久便过世。苗子在盛产杉树的北山杉村庄长大,如今在伐木加工厂工作。
苗子不希望影响千重子平静幸福的生活,在神坛前发誓说:“今天的事,除了神知道,我不会告诉任何人。”说完,苗子向千重子鞠躬道别。在河原町的四条大桥上,苗子遇到了西阵织工秀男。暗恋千重子的秀男,错将苗子当成千重子,鼓起勇气跟她约定,亲手为她编织一条和服腰带。而千重子在回家途中邂逅真一和龙助两兄弟。真一与龙助的家,是京都首屈一指的和服批发大家,弟弟真一与千重子一起长大,彼此心怀好感;哥哥龙助则对千重子一见钟情……
与川端康成的其他小说不同,《古都》弥漫着浓郁的京都风情,连对白也全部使用柔软的京都腔。从开篇时春天的堇菜花到终篇时冬天的北山杉,不同季节的植物在小说中陆续登场,展现京都四季的自然景观,也喻示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不同的人生与相似的个性。此外,从上贺茂神社的葵祭、八坂神社的祇园祭,到圆山公园的夜樱、北山杉的冬之花,以及清水寺、清莲院、平安神宫、北野神社、仁和寺、植物园、南禅寺、河原町等地标,通过一部《古都》,川端康成几乎写遍了京都的名胜。
《古都》写于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期之时。飞速的经济发展,令川端康成产生了超前的焦虑。《古都》出版单行本之前,首先在《朝日新闻》连载,从1961年10月到1962年1月,共计连载107回。1961年11月,《古都》还在连载时,川端康成获得文化勋章,在获奖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谈及《古都》的写作:“古老的都城在逐渐消失,所以我想将它写下来。虽然常来京都,但也只是从外部触摸名胜古迹,内部的生活如何完全不得而知。”
川端康成想用他的笔尖留住行将消失的京都传统。他写《古都》,是为了记录他心中的京都,为此杜撰了千重子与苗子这两个人物。《古都》写完,他自己也感到惊奇:他只是希望在这座日本人的心灵故乡之都,发生一些小小的、令人爱恋的故事而已,但没有想到,最后却演变出一对孪生姐妹的传奇。撰写《古都》时,川端康成的身体极差,每天不得不吞下大量安眠药,因此,他自认为《古都》是安眠药药效之下的“异常所产”。
在“嗑药”状态下写出来的《古都》,带着川端式抽象及川端式理想。它与现实的京都看起来一模一样,却又完全不同,就像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一样。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