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出生地,曹众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萝卜条、腌制大白菜、糯米酒。“只有食物会给你带来归属感,会让你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这些属于家乡的味道还没有变。”
很多人以为曹众是香港人,但其实这个在广州“美在花城”选美比赛中走红、在香港TVB演过电视剧并主持过旅游节目、在蜡像馆里当过邓丽君模特的美食家,是杭州萧山人。
曹众一生最大的动力就是要证明女孩也可以和男孩一样活得潇洒出众。
6岁那年,曹众就去了温州:“在学校当班主任的妈妈一直给我穿得挺多,大伙都叫我大胖胖。”
上到三年级,曹众去了有“温州艺术家摇篮”之称的温州少艺校。之所以会选择进艺校,是因为曹众身体比较弱,父母想让她拥有一技之长,可以不用上山下乡。
曹众压根不会唱歌,老校长却说她条件好。有次,曹众感冒,鼻子擦破了皮,被妈妈用紫药水点了个黑鼻头。就在同一天,北京国防科委与总政歌舞团来少艺校招生。“去参加甄选的都是老师推荐的尖子生,我们就在一旁围观。然后解放军叔叔就朝着我说,黑鼻头你过来一下。之后,他给我量了量比例,就在大叫说‘她12她12’——就是腿比身体要长12公分。这是舞蹈演员所要拥有的很重要的比例,好像当时在整个少艺校比例符合的也没几个。”
曹众就这样被国防科委选中,在10岁时去了北京。“走时,我非常高兴。生我前,父母想要个男孩,我是女孩,这让大人很遗憾。从小,我就被当成男孩养,到6岁都是短头发。”
曹众一生中最大的动力就是想要做成一些事,好让父母明白,女孩也可以和男孩一样活得潇洒出众。
“我们在南下的途中学广东话,在火车上入了团。那时,我刚满14岁。”
整个温州,国防科委只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整个浙江省,只有曹众一个女孩。到了北京,曹众发现,在所有学员里,只有她一个南方来的小女孩。“那是国防科委首次全国招学员,南方最远就到温州。北方的女孩男孩都长得白里透红,大眼睛长睫毛,非常有灵气。而南方孩子就一副还没长开的样子。”拎着两竹篓瓯柑的曹众觉得,全中国最好看的孩子都在这里了。“因为我们住在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和西影厂旁边,所以这帮孩子里有一半人都拍过电影,跟刘晓庆、朱时茂搭过戏。”
“我带南方口音,讲话平舌、卷舌不分,所以经常被20来岁的大演员叫过来问:超重,你过来跟大家说你叫什么名字。我就回答,我叫超重。然后大家就笑。”
曹众挤进了七人并排的大通铺,在半夜互相抢被子,在清晨起床后的十分钟内将被子叠成豆腐块。去上舞蹈课,练习芭蕾舞基本功,跟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几位民族舞老师学习民族舞,跟着京剧老师练毯子功,再听北师大的老师教授文化课。
但是,“百万大裁军”来了。面临即将到来的四分五裂,国防科委找来所有驻京歌舞团观摩,海政、空政、总政……目标只有一个:让这群远道而来的孩子都能找到新的接收单位。曹众和她的小伙伴们等来了来自岭南的大救星——正好需要小学员的广州军区把三十多名孩子全部接收。“我们在南下的途中学广东话,吃香港牌子的牛肉干,第一次感受到南大门的洋气——我还在那趟火车上入了团。那时,我刚满14岁。”
曹众决定去TVB,先当表演系学生。也就是在那时,她结识了邵逸夫。
到了广州,这群孩子被直接送到广东舞蹈学校培训。随着年龄渐长,曹众的同学们发福的发福,谈恋爱的谈恋爱,还时不时备感光荣地去中山纪念堂为汪明荃伴舞、去万科做表演:“我们等于是广东舞蹈学校的最高班,我们这帮人长得五湖四海,不那么单调,所以很多活动都会找我们。在广州,虽然都不太会讲广东话,但这个城市依然打开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识。我那时候还拍了广告、参加了选美——1988年的‘美在花城’。”
虽然因军人身份被迫退出冠亚军决赛,但曹众依然被很多双眼睛盯上——其中就有李少红和他的丈夫。循着对选美比赛的印象,李少红来到广州,找到曹众,想请她拍一个所谓的商业片。那时的曹众一心只想出国。“我那时非常佩服陈冲,一心只想去读书。后来,又被点名去北京跟王刚搭档,主持了全军汇演演出,遇到了毛阿敏。她向我推荐了一部叫《疯狂歌女》的电影,我到广州一下飞机就要去看那个电影,途中被出租车撞到,脚受伤骨折。”
对于舞蹈演员来说,骨折伤是致命的。曹众下定决心离开舞蹈行业。在恢复期,她一瘸一拐参加电视剧《商界》拍摄,并在1991年被《商界》的导演介绍去了香港。接收曹众的是嘉禾影业,他们想找一个能拍动作片的杨紫琼接班人。于是曹众先去嘉禾拍了两三部动作片,并再一次攻克语言的难关:广东话。
此时的曹众依然满脑子出国留学的念头,只想拍几部电影赚钱去美国。然而,一位前辈告诉她:“如果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演员,你就要去TVB。”曹众决定去TVB,先当表演系学生。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曹众结识了邵逸夫。
在TVB,曹众经历了真正的演员生涯,24小时不停歇地运作:“每天半夜三点拍完了studio的戏,坐一小时车回到铜锣湾的住处,再打开录音机把第二天的对白用广东话背熟练。卸掉妆,只在家待两个小时。早上五点钟又拿包去片场。有时古装剧是一个月连轴拍,下午三点进场,拍到第二天凌晨三点。”
在TVB最早五年,曹众就是拍戏和跟着邵逸夫看电影。“我把所有香港的碟全租来看完了,直到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户。我非常享受那段时间——一个名副其实的电视人、电影人。”
“在香港人眼里,我成为了内地文化的代言人。”
1997年香港回归,会普通话、粤语、英语和了解内地的曹众,成了TVB旅游专辑的最佳主持人选。“1995年,我就已经开始拍旅游专辑。那时TVB明星都不愿去内地:一是没化妆师跟,二是觉得内地脏,三是旅游专辑不在黄金时段播。”但曹众却有满腔热情。她成为整个旅游节目的策划,从邵逸夫的家乡宁波开始拍起。“宁波、上海、杭州、温州……一路拍下去,我在TVB旅游专辑拍了近一百集。在香港人眼里,我成为了内地文化的代言人。我只想用最接地气的三个角度衔接两地人民的感情:一是美食,一是人,一是风景——这三者都属于人类共同语言,没有边界。”
1997年,曹众获得香港永久身份证,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亦成为TVB卫星台的红人。在旅游特辑拍摄中,曹众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化、地域、历史并不了解。“我就自己跟TVB提出退演电视剧,专门做旅游专辑。”在那时,一开始只能以内地人身份演绎疯女人、情妇和外来妹角色的曹众,已经凭着精湛演技,得到了演绎正面角色的机会,但她依然选择了退出。“坦白讲,在电视剧拍摄行业,我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剩下的只会是循环反复。但做旅游做文化却无止境——每一集拍摄,都会让你进入到一个很深远的文化系统。我可以跟那么多的人文学者、历史学家对话交流,在拍摄过程中让自己的底蕴渐渐丰富起来。”
通过拍摄旅游特辑,曹众发现香港与宁波的渊源:“邵逸夫先生、董建华的父辈,包括肥姐,都是宁波人。我第一次推广宁波就请了沈殿霞,肥姐只有一个要求:你有野生黄鱼我就来。”结果,肥姐不仅高高兴兴地亲自做好了野生黄鱼,还自比是宁波汤圆。“后来肥姐说,她妈妈跟她女儿三代人都要去宁波,让我给安排,我义不容辞。她妈妈当时91岁,她女儿17岁,回宁波后,我一波三折地请来了她妈妈想看的剧团,为这背井离乡去香港闯荡的三代人表演。现在,老妈妈不在了,肥姐也不在了,但她们三代人在家乡找到归宿的瞬间,我永远都记得。”
“假如早十年来,我的人生一定不会与现在重合。但是一切不可逆转。”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