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指数:1998年,总人口1245.6万人。2012年,总人口2069万人,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
房价指数:1998年,4557元/平方米。2012年,2.07万元/平方米。
打车难度指数:★★★★(大爷就是不乐意载你)
灰霾天指数:2012年,124天。(来源:《法制晚报》)
城市定位:敢为人先,团结友爱,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山水城市。田园城市。设计之都。
诗人尹丽川曾经在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北京的精神哀歌:“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尽管KTV和电视表演秀中还在唱汪峰的《晚安北京》和《北京,北京》,但那个北京已经是过去式了:申奥成功,有人从五环一直走到天安门;911事件时,清晨街头已有报纸号外;西单和王府井还是主要消费场所;三里屯没搞大拆大建,也没有那么多拉客和宰客的混混;北京名人们的忧郁症还在隐性发展中;一个月工资能买两平米郊区房子;时尚圈还穿秋裤;Gay和剩女尚未成为闺蜜;有人打夏利出租车而放过富康出租车,只因前者起步少一元;2004年是纸媒黄金时代的高峰,也是IT新经济的高峰;百度、腾讯尚未成为巨无霸;中关村还在攒机;陈冠中写出了《有一百个理由不在北京,为什么你还在这儿?》;波希米亚精神充斥着宋庄、树村、五道口、后海、胡同;诗人们搞各种诗歌朗诵会;画家们事业进入上升期,开始不跟诗人混了;没有满大街的VC、天使投资人;新东方已经是个传说,卢跃刚写了《东方马车》;曾经有开发商买房送北京户口,如今60万办还要找关系。
彼时北京很牛逼,不认钱,不认权,认能力、认交情、认才华。如今北京很苦逼,网络总结:惶堵毒。意指人心惶惶、交通堵、空气食品毒。彼时常驻及流动人口不到两千万,如今增至四千万。彼时东西环还叫东郊,路边可见马车,如今是CBD核心区。彼时地铁两条线,如今地铁有十三条线轨道交通接近500公里。彼时北京人在纽约,如今纽约人在北京。彼时进军北上广,如今逃离北上广。一切因素都在齐头并进。有矛盾,有和谐;矛盾久了,不觉矛盾,便也和谐。
彼时讨论北京城市的颜色、天际线、旧城保护,如今一个“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宽容、厚德)抹平阶层差距。日本人中产,我们也中产;日本人M型社会,我们感觉生活也坍塌;日本人有下流社会,我们开始产生屌丝。彼时社会学家讲基尼系数、讲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讲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的危害,讲得媒体都麻木了,如今预言均已不幸而言中。
北京亦是北京人心头的一道痛。外地人发展了北京,也毁了北京;学者绝望地说“四合院现在人不配住”;大院孩子牛逼的时代过去了,“胡同串子”们先是从二环赶到三环外,后来是五环外,拆迁拆出了外地人的高档社区和新北京城。
十五年来,北京的魅力哪里去了?它为何成为一个鸡肋城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何还有大批人滞留、冲进、搅和这片浑水?该有的大城市病全都有了,为何居然没有出现城市空心化?为什么候鸟型的北京人士越来越多,仅仅把北京把会客厅?
新周刊曾言“北京是封面,上海是封底”。如今,这竟是一张怎样的封面呢?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