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如果你可以绕地球一圈,把一路经过的电视机上播放的节目记录下来,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厨艺真人秀。
不过,这种真人秀已经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找几个活的厨师在台上“厨王争霸”或者“铁人料理”,也超越了找个满手水晶甲的美女在厨房里学炒饭,甚至一脸杀马特的帅锅带着朋友满世界发现美食的形式也out了。我们星球最当红的美食真人秀,就是找一群厨子或业余厨子在厨房里吵架!
厨房里一切以秒计算,吵架完全在一种急智的状态下进行,人被逼到极点,撕逼也会达到极限。
那些年红过的真人秀已经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有《天桥骄子》,“住”有《全能改造王》,“行”有《荒野求生》,至于制片人最爱的“梦想”,则唱歌、跳舞、走秀也全上过一遍。唯独“吃”,难以用视觉来主导,光靠主持人在屏幕里来一句“入口即化”完全出不了效果。但好在,制片人们突然发现了厨房这块宝地——只要把十几个人赶进这块比任何荒岛都小的地方,灶上一开火,锅里的肉眼看要烧焦,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碰撞立刻就来了。这种“抓马”(drama)的感觉,源自人类本能,超越人的性格而存在。台湾妹庄祖宜,也是一名平日说话斯斯文文的人类学女博士,曾在香港文华东方的餐厅Amber实习。她说,厨房里是没有办法照顾到礼貌这回事的,大厨总是凶神恶煞。“所有的话都是在很急的情况下说的,你不可能来得及带上请、谢谢之类。”
第一次把真实的厨房展现给全世界的是英国人。1998年,当时还年轻的苏格兰烹饪新秀戈登·拉姆齐准备在伦敦切尔西开第一家属于他的餐厅,BBC4频道以此为线索,跟拍了拉姆齐8个月,剪成电视纪录片《沸点》。拉姆齐在片中保持了前足球运动员的“激情”本色,此片一洗当时“名厨都像杰米·奥利佛那样小清新”的观念,拉姆齐也在英国一炮走红。2004年,ITV为他开设了电视真人秀《地狱厨房》,让他率领十个小名人主持一家餐厅的厨房,拉姆齐的火爆粗口和英国人天生的刻薄让该剧在两周内诞生了无数经典抓马场景。等到第二年,拉姆齐就正式移师洛杉矶,和十几个专业厨子,在巨大的摆满摄像机位的“地狱厨房”里录制美国版了,这一录,就录了十年,堪称史上最成功的真人秀之一。
地狱厨房每年只在节目录制的时候开门,餐厅供餐虽然有米其林二星水准,但有一半的可能,客人会因为所有厨子都被赶出厨房而只能饿着肚子离开。为了方便拍摄,厨房是全开放式的,客人能明明白白地听见厨房里的吼叫、看见灶台起火。可就是这样,餐厅晚晚订满,因为大家摆明都是穿着晚礼服坐着林肯加长去看吵架的。
厨子吵架和普通人吵架有什么区别?首先,他们说话不拐弯。不像设计师什么的,厨子的平均学历不高,大多出身勤劳勇敢的劳动阶层,既不端着也说不出《天桥骄子》选手们那些绕个弯才能想明白的腹黑话。其次,厨子不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好歹有点人生阅历,直男和女汉子吵架一般围绕专业领域展开,比模特比赛里弱智的高中女生互相打小报告有层次多了。最后,厨房里一切以秒计算,摄像机又在边上候着,吵架完全在一种急智的状态下进行,人被逼到极点,撕逼也会达到极限。
《地狱厨房》录到第十一季时,全球粉丝团曾强烈要求制片方学其他常青的真人秀,办一季全明星赛,此处“明星”自然指每一季的抓马queen,其中不乏有跟拉姆齐老师约架的。不过,鉴于比赛的专业性质——选手都是正正经经有工作的厨师,群架最后没有约成。但群众的呼声还是被听到了,制片公司在今年剪辑了拉姆齐史上十大经典火爆语录,成为暂停学英语(和表情)的年度最佳教材。
一进入做菜环节,对食物满满的爱就盖过了恨。味觉是最抚慰人的,什么拥抱赞美都敌不过。
以上案例只能说明:玻璃心的朋友还是不要立志做厨师了。但很快,针对业余选手的美食真人秀《厨艺大师》(Master Chef)就将其推演成:有一颗玻璃心的,你就只能坐着等吃了。这个节目的起源还是英国人,但直到2009年澳大利亚版播出后,才有了全球效应。袋鼠国制片人按照《美国偶像》的路数,让炒个菜烤个派这回事变得跌宕起伏,剧情横生,第一季冠军赛的收视率冲到了411万,第二季成为澳洲史上收视第三的电视节目。尽管节目的道具灯光等硬件被吐槽到了南极,各种播放权购买和品牌赞助还是止不住地涌入,你甚至可以在阿拉伯半岛看到这档节目被循环播放。
澳洲人的成功让各国制片人开始反思拍美食的手法。2010年,《厨艺大师》多了十个国家版本,其中包括收视率超过150万的以色列版(想想那里只有800万人口都不到吧)和华丽丽的印度版。从有着12亿人口的美食大国里找几个有宝莱坞做派的选手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印度版用狗血剧情和各种开挂的咖喱技术创下了660万的美食类节目单集收视率。
这种情况下,最坐不住的是美国人,他们立刻拉上世界第一电视大厨拉姆齐,配上餐饮巨头乔·巴斯蒂安尼奇(Joe Bastianich)和名厨格拉罕姆·埃利奥特(Graham Elliot),开始打造美国版《厨艺大师》。身处真人秀之国,该剧一开始海选就奇葩迭出,给裁判下跪、献歌的不在少数。到了第四季,美国版已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美食真人秀”,有1000多万人报名竞争18个厨房席位。
要超过澳大利亚版不容易,美国版除了超豪华的厨房和储藏室,每一集都努力朝好莱坞大片的路数走。坐直升飞机空降陆军演习基地、把选手扔到荒郊野地、突然接管某间五星级酒店的早餐服务还只是小事,导演在每集都要升华一两对选手之间的矛盾,而每季总有那么一两个实力强劲的“碧池”引得群情激愤。与专业厨师的比赛又不同,业余选手的阶层、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大相径庭,让厨房变成了一个美国小社会:靠救济金过日子的单亲妈妈和含着黑松露长大的富二代之间分分钟就互掐起来,麦迪逊大道上的广告女强人也绝对顶不顺在脱衣舞俱乐部里讨生活的女大学生,亚洲移民会因为太安静而被西部牛仔吐槽,欧洲移民则发自内心觉得南方人民动不动炸鸡很粗俗……要是选手中还有一个每天在马里布海滩晒晒太阳开开游艇就好的有钱人,那他就要准备好随时被中产阶级喷死。
随着节目的推进,评委们调动选手情绪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甚至给获胜选手机会去制造下一拨矛盾。新一季在播出时取消了海选,把时间留给了正式选手之间的各种抓马。原本严厉的评委也在这一季变得和蔼起来,因为抓马太多根本停不下来!
当然,真正丑陋的事物是不会有这么高的收视率的。模特类选秀进入瓶颈就是因为主持人变老变胖了,好苗子前几年都被选走了,而剧情也越来越没水准了。《厨艺大师》则已经有了40个国家版本,没有购买版权但根据它演变开的厨艺真人秀一个接一个,这些真人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群会烧菜也会约架的选手。
所以,为什么要去厨房吵架?因为吵完很容易就和好了啊!再凶猛的情势,一进入做菜环节,对食物满满的爱就盖过了恨。某人很讨厌是吗?评委请大家上台来品尝一下他做的菜,人身攻击也就到此为止——味觉是最抚慰人的,什么拥抱赞美都敌不过。
如果电视机里放到这样的桥段,普通人一天需要的正能量已经加满:看过美食、学了点技能、狗血剧来过一点、人间真情也体会到了,真人秀里的饭祷爱莫过于此。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