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的 “中国书画之夜”上,经过近1小时、147次激烈的竞价,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以2.64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为3.036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任仁发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五王醉归图》也成为2016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上最贵的拍品。
翻看往年的拍卖记录,任仁发的这件作品于2009年第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那年在香港的佳士得拍卖中,这件作品以4658万港元成交,7年间这件作品升值7.3倍。《五王醉归图》本次的拥有者并不是神秘买家,而是苏宁集团的董事长张桂平,这次出手也被看作是苏宁集团为创建苏宁艺术馆最大手笔的一次购藏行为。
任仁发的作品多被博物馆收藏,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多见。之前出现在市场上的任仁发作品,多只是传为其所作,唯独这件《五王醉归图》是流传有序的作品。
所谓“流传有序”,是指一件作品的递藏经历了清晰的轨迹,谁家旧藏转到谁手里非常明白。“流传有序”是一件古代书画作品能拍出高价的重要因素。
《五王醉归图》乃清宫旧藏,著录在《石渠宝笈续编》,明确的收藏记录自明代开始:朱尚宾(明)、王麟郭(明)、王永吉(明)、梁清标(明末清初)、耿昭忠(清)、耿嘉祚(清)、乾隆(清)、嘉庆(清)、宣统(清末民初)、卢芹斋(20世纪)、杜博思(20世纪)、侯士泰(20世纪)。
从这个递藏的名单可以看到从明、清、民国和当下众多收藏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五王醉归图》卷上乾隆、嘉庆、宣统三帝钤印累累,并用清宫最高规格的装裱重装此卷且记录在册,由此可见清宫对此《五王醉归图》的高度重视。
这次《五王醉归图》继2009年之后再次浮出水面,也勾起了一段20世纪的收藏往事……
从紫禁城到小白楼,从琉璃厂到2016秋拍会,历经颠沛流离,《五王醉归图》被每个时代最有政治权力或资本势力的人追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当时还住在故宫内的溥仪预感到自己在这座宫殿里不会住太久,便为自己安排后路。溥仪派了数人到宫中藏画之地把值钱的字画挑选出来,一共选出了1200幅书画,在每幅字画上,都盖上“宣统”字样的章。任仁发的这件《五王醉归图》也在其中。
民国十二年到十四年间,这些书画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私带出紫禁城,几经辗转被带到伪满州国,存于吉林小白楼。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从小白楼散落至民间的这批清宫旧藏书画,被称为“东北货”。此后,《五王醉归图》从小白楼辗转流入郝葆初之手。
郝葆初是北平书画商人,琉璃厂博闻簃的经理,他与琉璃厂其他七家古董店老板常前往长春联手买货,主要目标是收购小白楼散佚的清宫藏品。如郝葆初与其中几家一同购买的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卷》,后均售于张伯驹,当然还有这件售于法国人杜博思的《五王醉归图》。
杜博思是20世纪初国际著名古董商卢芹斋的女婿。《五王醉归图》正是杜博思从郝葆初手中购得后,入藏卢芹斋之手,并带往美国。
卢芹斋将《五王醉归图》带到美国,卖给德国犹太裔收藏家侯士泰。侯士泰有两件最著名的藏品: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以及这件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侯士泰手里这两件名作总是深藏不露,后来《朝元仙仗图》被王季迁用几张明清画换去,侯士泰随后觉得自己上当了,认为王季迁拿几件明清画赝品换走了他的真迹,在美国起诉王季迁,却以败诉告终。从此侯士泰愤然不再与书画圈交往,直到他去世,手中的《五王醉归图》再也没给任何人看过,连照片都没有流传出去。
艺术史家高居翰和何惠鉴在他们的文章中都著录过《五王醉归图》,但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才由侯氏家族将此卷拿出,于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第一次拍卖。
正是如此清晰的传承秩序,才让《五王醉归图》得以一出现就以4658万港元成交,又在2016年拍出3.036亿元人民币,升值7.3倍。
“旧藏”实际上是让作品获得了社会史意义上的价值确认,背后凝结了书画鉴定家、收藏家对作品在考古学、风格学上的价值确认。
近来,有不少作品以“旧藏”之名在拍卖会上亮相。例如出现在北京银座2016秋拍的“翁氏旧藏”,是自翁心存(1791—1862)开始,历经同辈的翁同书(1810—1865)、翁同爵(1814—1877)、翁同龢(1830—1904),到翁同龢第五代世孙翁万戈,共六代人收藏。
画家张大千对古代书画的仿作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张大千旧藏”似乎也成了鉴藏水平的一个标志,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例如2016朵云轩秋季拍卖会上,出现了元人黄溍所临《临富春山居图》。张大千收藏此画时亲自题写“黄文献公临大痴老人富春山图,己丑二月装于濠江”的签条,并在画上钤印。中国嘉德香港2016秋拍也出现了“张大千旧藏”的元末画家方从义的《潇湘秋暮》立轴。这两件作品都钤有张大千的“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印,只有被张大千视为至宝的作品才有这一印章。
正是由于书画鉴定的难度很大,越是古旧,作者和年代确认无疑的作品越是罕见。这使得拥有“清宫旧藏”“民国名家旧藏”等标签的作品身价百倍。
经过“旧藏”的作品,实际上是让作品获得了社会史意义上的价值确认,这是书画价值确认的便捷方式。因为判断一件作品真伪很难,需要艺术史家、艺术鉴定家长年累月的研究,而且研究结果常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