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将镀金制成、眼角带有泪痕印记的豹首雕塑放入法老王图坦卡蒙的墓冢中,象征勇敢善战;希腊人将花豹看作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化身,意味着欲望与享乐;时装设计师将豹纹印在服装面料上,传递野性、优越与性感。
从衣裙、围巾的印花到鞋面、皮包、帽子的装饰,从指甲上的绚丽图案到汽车内外的个性涂装,这种大型猫科动物与生俱来的保护色斑纹,变成如今无处不在的流行元素,源于70年前的一次灵感涌现。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服装潮流由简约实用回归美观时尚。能够打破战后萧条氛围,带来精神上愉悦感受的时装成为迫切需求。同时,进一步发展的女权主义也使女性个性彰显意识上升至全新高度。
美国时装设计师诺曼•诺莱尔(Norman Norell)在开发新面料新花色时,率先将豹子身上的斑纹印在服装面料上,从此,豹纹(leopard print)出现了。热带丛林中奔跑速度无人能及的猎豹,展现出的野性、激情、优越,统统成为豹纹的关联意义。
充满野性的味道迎合了当时独立前卫的都市女性的心理乃至生存需要。性感女神丽塔•海华丝(Rita Hayworth)于1946年上映的电影《吉尔达》(Gilda)中的演绎——一身豹纹印花长袍,塑造了影坛第一个令人惊艳的“美人豹”形象。
随后,开创战后“新风貌”(New Look)潮流的时尚巨匠克里斯蒂安•迪奥将豹纹印花铺到束腰曳地的晚礼裙上,成为豹纹印花史的重要里程碑。进入50年代,受到大牌时装设计师及好莱坞女星青睐,豹纹印花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时尚元素,并在随后的60、70年代中数次大热,此后每隔几年就会周期性地“回归”,从未遇冷。
豹在古希腊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坐骑,继承了酒神放荡、性感的特质。穿着豹纹的女人,总希望自己吸引所有雄性的目光。
简•曼斯菲尔德(Jayne Mansfield)和米奇•吉塔(Mickey Hargitay)在50年代的豹纹情侣泳装透过黑白照片释放出费洛蒙,叫人心跳加速。随之而来的性解放运动和野性摇滚更让以范思哲、杜嘉班纳、罗伯特•卡沃利为首的意大利时装界把豹纹当作与性感透视、内衣外穿齐头的武器,视觉上解放了对女性身体的禁锢。
其中,罗伯特•卡沃利将豹纹元素的美感、艺术性发挥到极致,融入品牌血脉之中。他认为,豹纹不仅是面料上的印花图案,而且是女性在都市丛林中狩猎的“战斗武装”:每个女人心里都有片野性天地,总希望自己是游走其间、眼睛透出幽绿光芒的雌豹,力求让每个男人都将目光聚于己身。
“穿着豹纹的女人就像一只美丽的豹子,拥有完美的肌肉线条,奔跑时的流线身材以及一身魅惑的图腾。这种矫健而凶猛的猫科动物的皮毛,只有极端性感,性感到勾魂摄魄,并且极端自信,自信到不畏张扬的女人才能驾驭。”被视为性解放的代表人物碧姬•芭铎正是以一身斜肩紧身豹纹的形象深入人心。
豹纹传递着性意味,心理学家认为是出于对石器时代女人仅以兽皮裹身的心理暗示,激发了男人的原始欲望。穿着贴身豹纹衣物的女人,具备了原始狂野的性感气息,且增添了女性的神秘与魅惑,这些元素综合起来足以令男人口干舌燥、欲望涌动。
也有文化学者从艺术角度加以解读。豹在古希腊神话中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坐骑,也是他的化身。狄俄尼索斯代表了性感快乐,也象征着放荡、淫乱,那他的化身自然继承了这些特质。
英国新古典主义大师、拉斐尔前派画家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画作《阿里阿德涅》对此有着极佳的表达。米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命中注定是酒神的妻子,却爱上了英雄忒修斯,帮助忒修斯杀死米诺牛。忒修斯知道命运女神的安排,只能离开她。画中远去的船代表着忒修斯,另外则有两只代表酒神来临的花豹,与酥胸半露的阿里阿德涅,构成性感香艳的画面,弥漫着欲望的味道。
杰奎琳•肯尼迪用高领毛衣搭配豹纹大衣、豹纹双排扣外套,表达60年代的女权政治主张。
到了由性解放推动的新女权运动中,豹纹从时尚元素晋升为文化符号,成为独立、强势的象征,图案亦变得更为繁复,被赋予一定的政治主张。
在美国,文化评论家对豹纹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它象征着原始生命力,洋溢着野性的热情和力量。现代女性既要外出捕食又要抚育幼仔,从而产生了另一种身份和价值上的认同,彰显女权。
而这种身份认同需要追溯到1949 年,特立独行的温莎公爵夫人戴着一枚别致的猎豹胸针亮相英国社交场所,如同她之前掀起的王室风波,这枚胸针也引起了轰动。“猎豹有着令人着魔的魅力,它既似斗士般迅猛无畏,又如君王般高贵威严。”胸针的设计者,被称为“猎豹女士”的卡地亚高级珠宝总监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将猎豹与女人对自由、独立及社会认同的渴望画上等号。
60年代享负盛名的女权运动明星、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是将豹纹与女权运动关联的主要推手之一。她用高领毛衣搭配豹纹大衣、豹纹双排扣外套,展示优雅庄严的气质。“这呈现了她和那个时代很多女性身上一种沉默的女权主义。”历史学家威廉•库恩(William Kuhn)如是说。
碧昂斯则是新世纪的女权运动斗士,她的歌曲歌词和MV被认为是黑人女权运动的经典,她也因此成为美国大学研究课题。2012年的“Run the World(Girls)”单曲MV中,碧昂斯将场景搬到非洲,从服饰到舞蹈全面仿效猎豹,化身为强势、凶猛的豹女王,在强劲的打击乐节奏中高唱女权。
豹同时具备“天生狂野”和“被驯服”的矛盾属性。豹纹,是现代人通过主动的行为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心理形态。
时至今日,豹纹已进驻每一个女人的衣橱,也渗透到从饮料罐到手机壳等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有人认为,消费主义当道,豹纹的性意味或是女权主张乃至时尚评论家和文化理论家赋予的各种内涵都不重要。在消费者的眼中,它不过是一种独立、纯粹且永不衰退的流行元素。
时尚专栏作家林恩•耶格(Lynn Yaeger)将豹纹印花比喻成一种不稳定的化学品,会随着穿着者的气质发生微妙的变化。凯特•莫斯与前夫躲在街角垃圾桶边抽烟的豹纹背影是经典;1991年阿瑟丁•阿拉亚(Azzedine Alaia)秋冬系列中由卡拉•布吕尼、克里斯蒂•特林顿与纳奥米•坎贝尔等12位超模组成的豹纹军团也是经典;麦当娜在杜嘉班纳 2010春夏系列广告里扮演西西里岛家庭主妇,身穿豹纹与黑色蕾丝拼接的低胸装,挤在热烘烘的厨房里洗碗,又是另一种经典。
而到了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豹纹不再是女性的专属品。纪梵希2011年春夏男装发布会上,设计师里卡多•提西于西装、衬衫、领带、鞋子甚至短裙上大量应用豹纹图案。坎耶•韦斯特随即将其穿上身,一样man得十足。
没有任何元素会无缘无故流行,成为经典必有其原因。装饰性动物花纹尚有虎纹、斑马纹、蛇纹等,林林总总,为什么只有豹纹能够经久不衰,而其他动物纹总是昙花一现呢?学者研究发现,原因是其同时具备“天生狂野”(Born to be Wild)和“被驯服”(To be tamed)两种属性。
活在文明社会的人,对于野性所产生的欲望,是其内在本能的压抑的释放。不过这种释放在这个时代带来的极度方便面前,又是短暂的。人难以割舍文明永远回归野性,却同时希望透过释放野性来让自己可以被驯服。
这是一种有趣的情况,可以被看成一种主动的被动。被驯服是被动的,它需要一个驯服者。但使用豹纹元素,则是主动的行为。运用豹纹,就是潜意识上对于被驯服感到兴趣,因此可以理解成为一种通过主动的行为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
被豹纹击败的动物花纹
长颈鹿纹 比豹纹更大块的动物花纹,虽然自带长颈鹿般拉长线条的视觉感,但因深受小朋友热爱,很容易不小心就穿成了童装。
斑马纹 一直以来被上升到“非洲风”代表图案,以至于有时装评论家认为这是对非洲文化的歧视。
蟒蛇纹 难得能狂野与斯文两相宜的动物纹,去年被时装界演绎成多种彩色,但大面积穿着依然可能引起蟒蛇刚刚吞下一头象的视觉错觉。常规用法是作配饰或半身裙。
鬣狗纹 鬣狗体形小,但因较易获得,也为时尚界的印花事业贡献了不少。其中斑点鬣狗纹由于接近豹纹而被带红,斑点略大,分布更散,多用于包等配饰的制作。条纹鬣狗纹则接近斑马纹。
老虎纹 同为猫科类动物,老虎纹很容易成为山大王的代名词。较为保险的做法是作为间或点缀的细节部分或连带着老虎形象一起出现。
非洲野狗纹 非洲野狗长得萌,但拦不住因为过度捕杀取皮使其濒危的事实,因此野狗纹只能作为印花出现在非洲风的主题上。
奶牛纹 卖萌少女专用通道。即便巴宝莉都推出过整套头的时装,依然没有办法塑造出女王气场。
(辑/陈非)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