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火并了王伦,立即推晁盖做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后来,每有新的英雄加入,山寨里第一件事总是重新排定座次,谁谁谁坐第几把交椅。在中国人的俗话里,交椅就是权力最流行的代名词。然而,追根溯源,交椅却并非中国所产,而是像如今的沙发一样,为不折不扣的外来物品,是中外交流的产物。而且,交椅的引进、使用与演化也与中国军事的历史关系莫大。
根据成熟的研究成果,人们已经知道,最初的交椅其实就是马扎:X形交叉的木头支架,由布条或皮条横向连接成可以坐人的一面,可以折叠,非常轻便。秦汉之前是没有椅子的,人们常见的坐姿,一种是跪坐在自己脚后跟上,现在日本人还保留着这样的坐姿;一种是用类似姿势坐在床榻上。秦汉之际,中原国家与西域开战,将士们因此跟胡人学会了使用马扎,并把这种垂腿的坐法带回了中原。
垂腿坐自然比跪姿的踞坐舒服很多,手脚也灵便,因此,最初被称呼为胡床的马扎一度成了大时髦。诸葛亮《出师表》曾谈到东汉末桓帝、灵帝亲小人、远贤臣的风气,为之痛心不已,而史载这位汉灵帝(约公元168-188年)就是非常喜欢胡床的,此外他还沉迷于胡服、胡箜篌、胡舞、胡饭等一切胡人的物品,简单说,就是个好奇装异服和域外生活方式的时尚人士。因为有皇帝作如此表率,所以当时包括马扎在内的各种来自西域的物品必定也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这事《后汉书》有明确的记录。
野战环境恶劣崎岖,地面或者潮湿,甚至有蛇虫之类,将军们在野外是没有干净、柔软的地席来规矩地起坐的,因此这种可以折起来挂在马上的交椅十分方便。东汉以后,史书记载了大量古代将帅在战地使用交椅的事情。《三国志》记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对垒,马超忽然掩杀过来,曹操坐在胡床上眼看敌骑烽烟,依然保持着淡定的风度。自魏晋以后,直到明清,最晚是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将帅坐在交椅上指挥作战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甚至还有记载,有的将帅直接坐在胡床上拔刀挥斩,或进行射箭等例子。可见,这一来自胡人的小小物件与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纠缠之深。
作战时如此,平时的训练与演习也同样如此。在狩猎等活动中,马扎自然也是不可缺的。这种灵便的小椅子如此流行和方便,使它逐渐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物品。李白那句“床前明月光”,所咏的床就是交椅。诗人在异乡静谧的月夜,搬小马扎坐在如霜的月华下,思念亲爱的故乡。倘若是回屋躺在隔着窗纸的床上,古代窗户又很小,估计是看不到明亮的月光的,也就没有这首诗了。
其实,胡人发明的交椅不仅向东传播到中原,其向西的传播也是显而易见的。看过电影《战争与和平》的观众应该记得,拿破仑入侵俄国,在莫斯科郊外的博罗季诺村发生了最激烈的会战,而在法军战线后方的统帅本人正是坐在小马扎上,不时站起来用望远镜观察战况,并作出新的战斗部署。由此可见,马扎虽是个不起眼的小物事,倒是中西军事史共有的一种传统。
大致了解了交椅与中国军事史的关系,知道这是将帅们专用的战地用品,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它会被当成权力的象征。又因为是将帅所用,因此后来有逐渐奢侈化的演变,比如,支架延长了,椅面变成了木板,且跟榻结合,加上了圈形的靠背,而有的椅面还蒙上了百兽之王老虎的皮毛,这就是所谓虎皮交椅。
简单叙述交椅的中国化,人们会注意到过去中外关系史很容易忽略的一个原理。战争这种不同种族和文明团体激烈博弈的活动不仅造成人们的仇恨与隔离,同时,它也是造就交流和融合的工具。中原与西北的胡人数百年的对抗给我们留下了交椅等物件,而近代自西风东渐以来,来自欧西的观念、物件、学理与生活方式等也深深地植入新的生活之中,比如家家都有的沙发。战争远去了,将帅已归于荒冢,而马扎和沙发却留下来,甚至成了人们日常中不可短缺的用品,这是战争史本身的一个辛酸的讽刺啊。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