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化愚——和顺人对知识的向往,寄托在和顺图书馆里。
上世纪20年代的滇西,和顺还只是个有4000多人口的小山村,基于悠久的文脉,众多有识之士力主在这里建立图书馆,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家乡人的命运乃至中国的前途。
咸新社是和顺图书馆的前身,由寸馥清等清末进步青年于光绪二十一年(1905)自发组成。戊戌变法中的百日维新又称“咸与维新”,所以“咸新社”之“咸新”,大概取革新之意。此后,进步分子每年聚集在一起讨论时政、发表文章。在社团的基础上,分出一拨华侨进步青年成立了“崇新会”。1928年,和顺图书馆在崇新会的大力倡导下创办,当时还是个书报社。
1938年,和顺图书馆得到扩建,十周年馆庆之际,馆长、哲学家艾思奇的胞兄李生庄通过文化界和政界名人联系到了胡适,向他介绍了家乡的图书馆,希望能请他题字。如今,胡适题写的“和顺图书馆”木匾悬挂于馆内正拱门之上。
80多年来,和顺图书馆一直充满生机。抗战和“文革”时期,它曾短暂关闭,部分馆藏分散到了民间,或被移至图书馆对面石头山上的鳖峰寺(现称魁星阁)。但历经风风雨雨的历史变迁,图书馆的原貌以及藏书都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建馆时间长、面积大、地理位置佳,这让和顺图书馆举世无双。
正如近代滇籍名士张天放所言,和顺图书馆“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现任馆长寸宇介绍,和顺图书馆举世无双的原因有三:一是建馆时间长,1928年创办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二是建馆面积大,以当时的乡镇水平来说,它的建馆面积算大的,现已扩至约5500平方米;三是地理位置佳,它坐落在滇西靠近缅甸的静谧侨乡。
如今的和顺图书馆,馆藏95000册左右,包括字画、牌匾和图书。其中有民国元老、腾冲人李根源保留下来的明清和民国书法家的字画作品,还有面对海外华人华侨的中缅文对照杂志《吉祥》。更难得的是,馆藏里还有众多珍稀图书,包括原版古籍3000多册,部分民国时期的再版古籍近8000多册。有些地方文献,特别是和顺的地方文献,如进士寸开泰写的《八十一株梅花馆诗文稿》,为馆内珍宝,版本罕见。
起初,图书馆由民间力量组织创办,包括建馆经费、图书和订阅报刊的费用,都靠民间捐赠。1980年以前,图书馆是属于和顺人的集体财产,后经政协委员提案,纳入国家公共建设之中。创办至今,馆内80%以上的图书靠社会各界积极捐赠,如翡翠大王、同盟会会员寸海亭捐赠了一套《四部丛刊》。
图书捐赠者主要以和顺人和缅甸华侨为主,也不乏外国友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老先生古贺圣武捐赠了一套日本国内有关艺术品收藏的书籍。十年前,英国人唐尼捐赠了滇西少数民族研究的书籍,从民族习性、建筑风格和饮食习惯等方面,解读了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乡镇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怎么突破?
和顺人爱看书,学习之风浓厚。1928年至今,和顺图书馆免费开放,当地人凭借书证即可畅游书海。寸宇说这两年读者量总体有些下降。“和顺的旅游业发展得比较快,一年40多万到馆参观的游客,让图书馆这个原本安静阅读的地方变得热闹起来,很多人选择将书带回家阅读。其次,现在获取信息的平台繁多,各种移动终端将国内外的新闻飞速传播。”
和顺图书馆也在改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要考虑它的发展,乡镇图书馆以后怎么突破?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面前,和顺图书馆也在向现代图书馆靠近,我们配备电子检索和电子书刊借阅,用手机终端扫个二维码,就可以借阅电子书。”
寸宇是和顺图书馆的第九任馆长,在馆工作16年。“我的祖上和这里颇有渊源,曾祖父是力主建馆的创始人之一,也做过馆委会的会计。我母亲也曾在这里工作。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我喜欢阅读,小学二年级就在这里办了借书证。”
2006年,和顺图书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办当年,图书馆曾是和顺的邮政代办点,在中国邮政史上也是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对于这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寸宇希望首要之事是把它保管好。“作为和顺人,我有这个责任。”
打开腾冲方式之
下乡支一次教
想真正为腾冲做一点接地气的贡献,下乡支教也许是种好选择。
腾冲素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当地识字率较高,教育教学成绩长期居全省25个边境市之首。但边境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欠缺教育资源的问题仍然存在。相较于硬件设施资源,偏远乡镇教师招聘难、培训难、留不住等软件问题更显迫切。
想真正为腾冲做一点接地气的贡献,不妨了解关注以下几个在腾冲正实施的公益类教育项目,结合自己的长项,下乡去支一次教。
这四个公益类教育项目分别是:
1.明德小学项目,由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创办,除提供校建资金,项目还提供教师培训。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培养乡村小学骨干教师。
3.由云南思益爱教育中心与中国教育行动计划合作开展的中美青年联合教育实践项目“美丽中国”,即从高校招募中国籍和外籍教师到师资匮乏地区进行一线支教,两年来,16名中外籍教师为界头乡和明光镇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4.“烛光行动——乡村资教计划”项目,致力于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同时帮扶留守儿童、参与贫困儿童紧急救治。
如时间等条件有限,也可直接提供资金援助,请与腾冲市教育局办公室或腾冲市教育局工会联系(0875-5133802、0875-5138619)。 (文/阿饼)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