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向前突出,后面的凹陷就是腘,屈膝弯腿的时候更明显,俗称腿窝或膝弯。腘窝由筋、骨、肌肉、血管和神经合围而成,不仅关系到局部膝关节活动,而且关系到全身特别是肾、腰腿的功能。以前讲过,凡是窝的地方都容易窝藏邪气,比如腋窝、肘窝、心口窝,腘窝也不例外。《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有“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的说法,因此腘窝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简单来讲,人体的组织器官各有自身的阴阳属性和性状,如果不符合属性或改变了性状,那就是病态。腘窝应该是凹陷的,内在的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等应该是柔软的;如果它变得凸起、坚硬,那就是由阴转阳,表明从膝关节到相关的膀胱、肾等器官以及腰腿都出了问题。
练习内家拳的桩功时,要求双膝微曲,体会蓄势待发、跃跃欲试那种感觉。此时,大腿和小腿肌肉会略微紧张发力,而腘窝相对放松,可促进腘窝局部气血周流。与之相反,有两个极端的不良站姿:一是采取马步蹲裆或深蹲的姿势,会伤及膝关节髌骨韧带;二是直挺挺站立的军姿,会使腘窝内股骨肌腱和腓肠肌肌腱僵硬、紧绷,腘窝反凸,进而影响腰腿和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临床上,腘窝反凸的患者一般伴有腰肌劳损,严重的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一种代偿反应,在腰肌不受力的时候,腘窝的肌腱分担受力,以完成特定动作。一般好发于重体力劳动者、腰伤后未痊愈而习惯持续替代受力者,再就是长期行走坐卧姿势不良的人,还有习惯坐软沙发、睡软床的人。最典型的是穿高跟鞋的女士,足跟踮起,小腿紧绷,委中大筋凸起,乍看挺胸抬头、翘臀直腰,久而久之会落下生殖系统和腰腿的毛病。
还有一种情况是腘窝长出异物,最常见的腘窝囊肿是膨胀的腓肠肌、半膜肌肌腱滑囊,它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囊肿导致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其发病原因以骤然发力不当、外伤、浸水受寒居多,筋缩团聚,有的连带血管,形成蚯蚓状的静脉曲张。这种囊肿包裹严密,边界清晰,内容物腐秽臭恶如同豆腐渣,可以手术剥离切除。
中医一般采取针刺、艾灸、点穴、按摩的方法调节腘窝的气血流通,达到调整全身气血的目的。腘窝正中有委中穴,外侧有委阳穴,内侧有阴谷穴,都是人体的大穴,中医称为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在周期关节附近,经络气血汇聚的地方,真气充盈也可能邪气充盈,针刺、艾灸合穴,专治腑病。
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浅刺委中穴,刺激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说,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下肢痿弱、偏枯、酸楚、肿痛,小腿拘急痉挛等症。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委中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故《针灸大成》称之为血郄。《素问·刺腰痛》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民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深刺委中穴,刺激的则是足少阴肾经。刺络出血可治伤暑、霍乱、吐泻等症。
委中穴的外侧是委阳穴,二者同属足太阳膀胱经,所以同样能治疗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和腿足挛痛。另外,委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下合穴,能兼治消化问题。《灵枢经》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委中穴的内侧是阴谷穴。它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的疾患,比如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前列腺增生肥大囊肿和肾结石,女士的阴道瘙痒、白带漏下等。同时还能调节精神类疾患,比如躁狂和抑郁。《甲乙经》介绍阴谷主治范围包括:“狂癫,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
从自我保健角度来讲,除了避免直立和深蹲伤害膝盖和腘窝以外,可以经常按揉腘窝,尤其是三个主要穴位,松解拘挛结节;局部拍打出痧,也是排除窝藏邪气的有效方法。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