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一到此时,约2亿中国人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回老家的人说,回去拜访一圈,这个年也就过完了。留在城里的人赶赶庙会,访访朋友,寡淡得很。
中国的新年从3月开始。前两个月都在走仪式。有亲戚的走亲戚,没亲戚的找朋友。有时候过年还很累。但你说不累这么一回吧,这新年怎么开始?
中国最尴尬的节日是元旦吧。夹在圣诞和春节之间,不中不西,该完的事没完,该开始的也还没开始。还不如把假期并入春节。
亲戚朋友就是你的故乡
有老家的人还是叫人好生羡慕。一大家子,上蹿下跳,好不热闹。带儿子回老家,儿子却对老家不再感兴趣。但我相信这种潜移默化还是有作用的。有老家就有根,生命延续不是简单地复制DNA,还有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估计到未来某个时候,新生代们会找回老家去。春节不只是放炮和红包,朋友也不是网上的亲。希望找回老家的路径被春节保存下来。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现在看来,这句话有两点反思:一是说无论你走得多远,你的根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上还带有很多乡土痕迹,“土气”时不时冒出来;二是乡土社会如今很大不同,新农民不再喜欢被冠以“乡巴佬”称呼,新生代不再认同乡土,而更认同城里人。
但无法否认,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依然是乡土社会的根。难不成你去认同巴黎、纽约?
社会是个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目标共同体。这是明治年间由日文传入的意思,即“society”。原本中国人将祭祀之集合称作社会,为祭奠土地而成社(见“社”之说文解字)。
祭祖与拜庙为乡村春节两大必做项目。年初一乡间小道上,行走着一队队挑担拜祭的村人。拜祭用的鸡鸭、果品和酒水,拜完拿回吃掉,并无浪费。拜祭更是个仪式,是乡人情感交流会,联络感情,说些祝福,即便有什么过节也暂且放下。
体制一度一杆子插到家庭。单位和组织包办一切婚丧嫁娶、吃喝拉撒,如王朔所云“父亲就是件军大衣”。加之后来的计划生育因素,以及西式现代化引发的核心家庭变革,中国的家族概念日渐淡化。
但这只是表象,文化这种东西是长在血液里的,挥之不去。家族文化已埋入中国人的基因。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乡土中国》)这与《大学》中讲的“修齐治平”是一个逻辑,只是反过来用而已。
计划经济搞了这么多年,你仍能在大国企中找到家族企业的味道。而台湾的家族企业并未因家族化而阻碍了管理现代化。我的意思是,企业要有文化的根,有根才能基业长青,然后再搞现代企业改造。一种企管方式如果与所处的文化作对,那最终失败的一定是企管方式。
但今天,家族及其依附的家乡,都无可挽救地衰落了。于是,亲戚朋友就是你的故乡,共同的美食和方言,共同的记忆和血缘地缘。
现在是化肥的故乡,无鱼无虾的故乡。“土地”不再被祭拜,不再受尊敬。乡村一片荒芜,垃圾满地,五十年难变回来。
在传统“礼治秩序”里,在“无讼”社会里,乡村曾是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很少有争端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家务纠纷或者两家发生了争执,一般都是找村里能说会道的“明礼人”来评理。打官司被认为是“丢人”的。现在没人给评理了,村民们只能铤而走险。
从家到国的中间地带需要中国人去重新构建。新农村建设,或城市社区发展,都在讲社会管理创新,其实,不用创新,不如复旧好了:重新修复亲戚邻里关系,然后才是公民社会。否则你是两头不靠。台湾今天仍保有沿袭两千多年的邻里制。
在一个飘浮的社会上寻找链接
这是正在消失的亲属称谓:除父母夫妻、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其他称呼都快进历史了。新生代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舅舅叔叔。宅男表示只对花嫁、友达、义母更熟识些。小网友高呼“想要哥哥”。中国已沦为一个网上叫“亲”的陌生人社会。
Facebook和米兰大学共同宣布关于六度分隔理论的最新成果:世界上任何两个独立个体之间,平均所间隔的人数为4.74。Facebook 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月内访问 Facebook 的7.21亿活跃用户。找到地球任何一个人从通过6人到4.74人,社交媒体缩短了距离。——网络拉近我们的距离,也在疏远亲朋好友的亲近感,造成“熟悉的陌生人”现象。
无疑,互联网给了我们选择的自由。在传统的五伦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现在要再加个第六伦:网友或偶像。从趋势上看,这第六伦大有超过前五伦的可能。
郭敬明的粉丝只认“小四”是他们的亲人。郭粉与韩粉的相互攻讦就是网上的家庭械斗。父母们抱怨,他们不认父母,不认爷爷奶奶,一头扎进电脑,呼朋唤友。父母们不懂,这叫认同感经济,一门庞大的生意,包括书籍、演唱会、网游,等等。
某次,我与王力宏的粉丝群在微博有了过节。我只说王上台前的每个停顿都是演艺公司一手策划好的。于是乎网上“二哥长、二哥短”的骂帖飞将过来。惹了二哥比惹亲哥还伤他们。后来我明白了,对这些失去兄弟姐妹的新生代,粉丝群和偶像就是他们的至亲,惹不得的。
你不能选择你的亲戚,但却能选择你的朋友。网络给予人选择的自由,选择与自己臭味相投的人的自由。
但我想说的是,与你保持最长久关系的最终还是那些甩不脱的冤家——亲戚们。有人说,长期固定的关系就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冤家就是这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仿佛是上辈子欠他/她的。
“亲”这个词除了被淘宝叫得很肉麻,还代表长期负债:你会发现“亲”这个字的主体承重结构是人民币的“¥”。“亲”是取不尽的银行和还不完的冤债。
华盖满京城,相识能几人。你不找亲戚或近邻,而是找远在天边的网友或知己去互诉衷肠,说明这个社会正在迅速瓦解并重组。但我想说的是,真有什么事能帮上忙的还是亲朋好友,而非网友。
中国人正跌入陌生人社会。小孩被碾不救、老人倒了不扶。反陌生人社会法则:不是陌生拜访,不是加某人为好友,而是多走亲戚;或者把其他人变成亲戚,而不是杀熟。
当下中国就像一架高速运行的列车,太快了容易失控追尾,甚至分崩离析。人们在一个飘浮而急剧变动的社会上寻找链接。他们抓住一切可能的联结纽带,以求相对稳定。亲朋好友就是坚实的纽带。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