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张志安仍然记得自己上一次在线观看直播的“围观”体验:美女在房间里托腮发呆,屏幕里弹幕飞射,观看者轮番打赏。“左吃吃,右弄弄,傻傻的,关键还有一堆人围观叫好,也绝了。我反正是没法看下去。”
在张志安看来,传统的“直播”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现场报道的新闻突发事件直播,一种是完成民族团结政治任务的春晚等晚会直播。近几年来呈现真人琐碎生活的直播,倒是颠覆了张志安入行十几年的媒介观。这种通过直播者和围观者互动来完成彼此情感交流的媒介新途径,让直播者变得鲜活生动,借网友毫无目的的强势围观和疯狂夸张的重金打赏,让部分急需情感宣泄人群的好奇心和窥私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过去人们获得情感的成本很高,而如今亲密关系的建立变得极其简单。过去窥私是非常难的,但现在不用你主动打探,有人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主动呈现给你看。”张志安说,“过去的直播需要在新闻和活动现场,如今在客厅、卧室、沙发、书桌,场景不限,应有尽有,无限缩小了与观看者之间的陌生感。”
这种新型直播方式的走红,让张志安对2017年媒介的“直播潮”有了一个双向预测。“2017年的‘直播潮’肯定将继续延续,只不过可能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方面,直播仍将延续“对重大事件即时呈现”的特点,通过一些新闻移动客户端对突发、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对公共空间的专业渗透;另一方面,私密化的直播极有可能继续火热,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任何直播都能持续。由于此前广电总局和网信办出台了相关法规对一些涉及庸俗和色情内容的直播进行监管,直播业态的乱象将在未来一年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张志安希望的是社群化、细分类的直播能够迅速崛起。“我希望社群化的直播能够发展起来,这样的话,每个人能按照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去关注不同领域的直播,让有共同志向的人能在专业领域里钻研讨论,进行定期的观点交锋。”
同时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对泡沫化的直播进行反思。“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去看,傻傻地发呆或者干各种各样的事情,这都是些琐碎的、无意义的行为表演。不是说这类直播不被允许存在,而是如果一个社会的网络环境完全被这类直播充斥和填塞,那真正有传播意义的信息将被严重边缘化。”
除了反思,他还承认当下的直播已经把公界和私界彻底模糊化了。“现如今直播这么火爆,它所体现的传播现象非常具有研究意义,一定是反映了较多人的情感需要和信息需求。从理性上讲,目前大部分火爆的直播中,情感需求是绝对高于信息索取的。看脸的时代里,直播者的长相和身材才是金字招牌,但这种单凭美好画面感提供的浅层信息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
这也让张志安想起了近年来很多人问过他的一个问题:“在部分直播所呈现的娱乐消遣功用爆红的背景下,严肃内容会节节败退并最终偃旗息鼓吗?”张志安对此不以为然:“何为严肃内容?如果把严肃内容和宣传报道画等号,那我们现在的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如果严肃内容代表着舆论监督和调查报道的话,那我们目前的又实在太少了。”
张志安坚信严肃深度的优质内容永远被需要。“哪怕是今天这些通过直播走红的网红,有朝一日他们如果走向职场,一定会更加需要和他职业领域相关的内容和专业性知识。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绝不是靠肤浅文章和博出位观点来完善自身运转,细致入微且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为王’的理念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人们对深度阅读的需求将不断增强,这种需要也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变得越发紧迫。”
内容一直为王,但承载内容的载体将有所改变。“传统媒体必然衰落。说白了,传统媒体此前是宣传过量供给,而真相供给不足的媒介。”他认为市场化的都市报和晚报将继续式微,地方电视频道则会面临频道资源饱和、收视率锐减等多重压力。
与多数传统媒体错综复杂的变局相比,社交媒体同样在进行一场深刻变革。五六年前,张志安那时习惯通过微博表达自己对公共事件的批判和讨论。他喜欢对争议性公共事件发表看法,点评各大媒体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与所作报道相关的伦理事件。不过这几年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习惯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过去我迷微博,这几年开始和多数人一样习惯用微信。微信是更私人化的沟通,是小群体之间的交流。2017年的社交媒体发展趋势,必然是具备公共议事空间的微博式媒介渐渐让位,小圈子化、高度社群化的微信式媒介不断占据主流的一个演变过程。”
张志安认为直播和自媒体的崛起让很大一部分人将平时的主要精力消耗在社交媒体上。“碎片化的信息需要和私密性的情感需求在这个时代越来越被重视,也越来越有市场。”不过他身边的不少朋友已经开始对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这一现状进行反思。
“真的能特别直观地感受到社交媒体对自己时间和注意力的极大侵入。自媒体上过多的私群和无意义的浏览消耗着部分人群的注意力。我预测2017年将有部分精英人士有意识地尽量减少在社交媒体上消耗的时间,而更注重更为传统的阅读和接收方式,比如读纸质书。”
与此同时,他对AR、VR 等创新型媒介应用特别看好。“我觉得VR等技术如今虽然火爆,但它们无限的潜力还未被完全开发出来。2017年一定是沉浸式媒介体验更大限度爆发的一年,更具代入感和全景式的社交媒体应用产品将会全面开花,大家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体验。”
张志安预测2017年将成为智媒时代的关键一年。自2015年腾讯研制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开始写新闻稿后,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嵌入新闻媒介,机器人替代传统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稿件写作的呼声越来越高。
“比如在财经报道领域,一些公司简报、人事变动和快讯消息由于较易操作,未来可以让机器人抓取写就;再比如一些突发性的即时新闻,比如地震、台风等提前预警和突发消息也可以让智能机器人搞定。未来我们在手机上刷出的新闻很可能是机器人写的。即便智能化大潮已经不可阻挡,但传统媒体在特稿和深度报道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依然无法被动摇。”
“人工智能在未来潜力巨大,如今已经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整体格局,在未来也必将深刻转变甚至重塑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