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物之间漫长的攻受关系,其实一直在反转。这种情况在进入大生产时代后尤为明显,美国人罗宾·刘易斯写过一本《零售业的新规则》,单单观察书中对全球零售形态的模式变化,也能窥见过去一百多年中人与物关系的三次地位变化。
第一次变化始于1850年工业革命后,人类发明了留声机、打字机、电话和电灯,接着将汽车和飞机放上流水线生产,人类对物的需求从此时开始急剧膨胀,但同时又被动地受制于有限的物:各种商品供不应求,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当时的一句俗语生动地刻画了这种形象——消费者可以喜欢各种颜色,但是福特汽车公司只生产黑色T型车”。
第二次转折则是在1950年,经历过“二战”后的复兴,物质主义于1980年至2000年间到达顶峰。这一时期人是物的绝对操控者和驱动者:商品大大丰富,品牌急剧增长,零售业快速扩张,有众多服务和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第二次浪潮也是今天许多零售形式的发韧期,大型零售商专营连锁店、品牌折扣店、综合性百货商店、电视营销以及此次浪潮后期形成的电子商务,世界形成消费驱动型经济。”
信息文明带来了人与物的第三次位置反转。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媒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自己想要的一切物品,这是一个方便快捷的“买买买”时代,只需要点击鼠标在网上搜寻货品,比较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或式样,便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买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东西。然而,也是在这个物质爆炸的光速时代,人们开始发现:不是我们在选择物,而是物在选择我们。
信息文明的野心,本质上是物的逆袭。
电商网站对人类购物行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将“猜你喜欢”这套分析推荐系统发扬光大。它以一种纯粹理性的方式达成了绝对感性的结果:根据人们的浏览、搜索和下单记录,依靠计算机算法运行,为每个人选择那些有更大几率会喜欢,并且有极大可能性购买的商品。
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寻觅和获取物,同时不可避免化身为信息时代大数据中冷冰冰的组成元素之一。正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教授乔瑟夫·康斯坦所说∶“你只不过是网站巨大表格中的一行数据而已。这行数据记录了你在网站上看过哪些内容,点击过哪些链接,购买过哪些东西等。这个大表格中还有其他很多行数据,记录的是其他数以百万计的购物者信息。你每次访问网站,表格中的数据会随之改变,反过来这行数据也会影响到你,它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会收到什么样的优惠信息等。”我们越来越少思考“我想要什么”,越来越习惯被提醒“你需要什么”。
大数据分析的好处是,我们所遇到的物品会变得越来越像是量身定制。我们不自觉地接受网络世界特有的各种个性化推荐,然后由这些东西勾勒出我们在虚拟世界的真实形象,这几乎是科幻设定下另一种意义的平行空间。看看亚马逊和淘宝都为你推荐了些什么吧,一本心灵鸡汤的书,一个爆款的山寨名牌包,哪怕是一袋猫粮和一包辣条,都能于细微之处泄露你的生活状态。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对专属商品的需求,信息时代加速定制化风潮,但这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量体裁衣。专业领域各种关于未来购物模式的畅想中,最常出现的是这一种:智能定制。也许未来人类不过就是一个二维码,只需用机器轻轻扫描身体,便能根据人体工学数据得出围绕着你衣、食、住、行的最佳风格匹配产品。不再需要线下实体店甚至是线上资讯搜集,所有将人和物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仅仅只是一个终端。
信息文明的野心,本质上是物的逆袭。它最终将使人变成物的附属品:我们不需要思考自己是谁,我们周遭存在的所有物决定我们是谁;个性与风格的本质是物而不是人,一切匹配你的物最终定义你的自我风格。
人类主动放弃对物的选择权,宁愿让物来选择我们。
毋庸置疑物类在进化,但却很难说清楚,作为造物者的人类究竟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一个很突出的症状便是选择性障碍——我们主动放弃对物的选择权,宁愿让物来选择我们。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中提出了当下人与物的一种古怪关系:商品越多,选择越少。“商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意在是顾客感觉选择颇多,但其效果却恰恰相反。商品过度丰富不仅不能让消费者更加快乐,反而使他们在购物中感觉疲累、沮丧。”
因此,“商品不多,选择却不少”的优选概念店将会成为未来购物的趋势所在。从前人们出于需求而购买,今天则更多会因为故事而购买。物品成为人类“自我实现”的手段之一,是故事、情感和体验的载体,当我们选择一件物品的时候,实际上是为自己购买一个角色设定,或是强化某种自我标签。
我们终将只会和那些自己想要产生交集的物品发生关系,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生活。在未来,优秀的品牌将会成为最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商,它只负责打造针对某个群体的、单一却极致的生活方式,星巴克、无印良品、苹果甚至小米,都已经在这么做了,终极目的是成为固定消费群体的物质风向标。
甚至不需要如此大的品牌,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手工制作的商品找到对应的市场,不必再苦于渠道和推广。美国购物学鼻祖帕科·昂德希尔预测未来购物趋势时,称“非机械化生产的手工艺商品将会成为新型的必需品”,这源自手工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也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品牌化。他举了两个网站的例子:“Etsy 是一家在线买卖手工艺物品的网站,而 Murray's Cheese 是一家在线销售乳酪的网站,在那里你可以同时得到美味的手工食物和感受到浪漫的消费氛围。我们是否这样假想:30年以后,电脑不仅可以让人看到,还能让人感觉到、闻到我们所买的商品?我想这并非不可能。”
今天,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活方式供应商,所有人都有可能创造自己的物,并藉由这些物,塑造所有其他的人。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