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收到编辑邀请的时候觉得有点无从下手,因为我很年轻,没有那么多人生经验可以分享。但我觉得编辑说的一个词特别棒——“态度”。那我就来说说“态度”吧。
相比于同龄人,我离开家、步入社会算是比较早的,自然而然成了工作单位的“小姑娘”。当人人都感慨“你好小”的时候,内心真的很复杂。刚开始很排斥,觉得因为年纪小就得不到重视,得不到认可。后来发现前辈们其实是感叹“年轻真好”,想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我才开始享受这样的“褒奖”。对,没错,我就是很年轻,我还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太多资本可以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经历那些随着年纪增长我不得不顾虑的一切。
以前的我对自己要求很严苛,怕犯错,怕走弯路,给自己的人生设定就是:我必须走所谓对的那条路。现在呢,不能说成熟了,但是我真的成长了。我知道,我不应该给自己太多束缚,不应该在如此美好的年华里把自己框住;我也不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想起来,才懊恼没有把握住青春——我必须有年轻人应该有的态度。
在朋友的眼里,我算是一个个性分明的角色,称得上敢爱敢恨、敢怒敢言。工作之后,我意识到,这个社会有才华的人太多。同龄人吧,大家都活了二十多年,你浑浑噩噩地过,就有人勤勤恳恳地过。记得之前流行一句话,“21世纪最缺什么?——人才”,可是我觉得,缺的是真正有个性的人。不过,好像不知不觉间,我们90后就已经被贴上了“个性”的标签,甚至是“非主流”。该怎么理解?应该不尽是讽刺吧。个性,是因为我们更敢于表达内心的欲望;个性,是因为我们当中不乏不走寻常路的人;个性,是因为我们有对待这个时代的态度。
说到所谓“寻常路”,我一直觉得这就是症结所在。太多的规矩,太多的理所当然,太多的设定好的轨迹。一旦偏离了轨道,立刻就有人跳出来抨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出乎所料?因为有违常理?因为不被大众所接受的就一定是不好的?我最常和听众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开心就好”。这绝不是敷衍,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只要不做亏心事,不做违法的事,我们坦坦荡荡大大方方随心所欲地做着让自己快活的事,潇潇洒洒地活,有何不可?
既然这封信是写给95后的,那么我面对的,应该是刚刚进入大学或者还没进入大学的朋友们。每逢毕业季,总有高考党或大学毕业生来问我,未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选择这事儿,说大了是价值观的取舍,说小了就是当你想象未来的自己在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更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我不太喜欢干涉他人的生活,但我更愿意送上一句:随心吧。如果十几二十岁的人总在思考自己该如何迎合这个社会,那就太累了;或者少年们对未来的定义只是钱和权,那我们这些做心灵鸡汤的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我以往做节目,总是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个文艺青年该如何以梦为马、浪迹天涯,因为在我看来,这不是理想主义,也不是晚安心语,而是信仰,是现实压力之下的宣泄,是对那个美好世界的无限畅想。到达那个世界很难吗?当然不,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能在每一个抉择之际拿出你的态度,告诉大家,我年轻,这一次,我来。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人脑子会蹦出“叛逆”这个词吧。Whatever,似乎“叛逆”也是我们的代名词。少年们关心的,不仅是学习、生活,还有爱情。我的私信和邮箱里塞满了各种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我不想像所谓前辈那样告诉你们,长大了一切都会变,我只想说,享受当下吧。我知道怦然心动的感觉很美妙,难以抗拒,那就享受吧。不是死去活来,不是丧失斗志,而是每一次我们都可以为那个击中心房的人而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哪怕错过,哪怕失落,这期间的美好和收获都将是未来回忆的片段。有句歌词唱得好:“我从不怕爱错,就怕没爱过。”这样的情感可能不被理解,成人社会会说这发生在不该发生的时候。但请记住,不论该不该,拥有这样情感的你是幸运的。
再来说说亲情吧。家庭,父母,多么妙不可言的宿命,没有经历大风大浪,就体会不到这个避风港的重要性。无论我们多么有个性,多么有态度,多么想证明自己,请一定一定要好好爱父母。这样的话太大,但是不说真的就无以阐述亲情的意义。多说无益,还需自行体会。
最后,还想告诉认识或者不认识我的朋友们,叛逆、个性、有态度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妄为地伤害自己、伤害那些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说到底还是得传播正能量,我们的态度必须积极向上、阳光健康。当所有人都在强调90后的自我意识和标新立异时,我们还得为自己代言,对这个社会说:请把这些当成我们的优点,我们年轻,我们会犯错,甚至会让大家失望,但请原谅我们;当我们初出茅庐,面对成人社会,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抱歉之后,就会成为那个更好的,那个能够在这个社会游刃有余的后浪。95后的朋友们已经可以呐喊:请不要小觑我们的力量。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