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语言不断“推陈出新”,并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非线上语言环境后,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知:“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对此通知,各界都有话想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任遂虎公开表示:“把一句话压成四个字的‘成语’形式,本身构词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牵强、生硬、别扭。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本来在网络论坛、聊天当中流行的词语,已经进入到现实生活,荧屏上错别字满天飞,学生在作文当中频繁使用网络语言,让家长和老师看不懂。”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宏持相同意见:“很多网络流行语,将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随意改变,只重音意而不重词义,存在着将汉语简单化、碎片化、随性化的倾向。”
反方观点听起来更像中立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前院长王晓玉认为:虽然维护语言纯洁性的确有必要,但不能用僵硬保守的态度去否定语言的流变。“语言是在不断流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一直不断有新的东西补充进来,它一直在新陈代谢,没有生命力的就会被淘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语言的流变中同样适用。”
“实际上,不少网络词语丰富了语言生活,确实有创新和新的运用,同时又符合语言特点,可以看到,许多网络词语开始慢慢被收录进汉语词典,这些词语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失联、断舍离、高大上等,它们既流行又通俗易懂,这是网民原创的表现,也是汉语通俗流变的体现。”《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表示。
双方专家各有道理,标准汉语与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也依然各行其是。标准汉语就像世家子弟,讲究沿袭、正统和精致。网络语言则如同朋克,毫无束缚、无畏粗俗,并保持独立进化。
使用标准汉语的群体会不自觉注意规范成语用法、词语组合、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整句之间意义连贯、段落之间逻辑顺畅。使用网络语言的群体则不断使用缩句词大肆制造新成语,不论英语、日语、韩语、火星语,拿来即用,为渲染情绪,毫无规则使用感叹号与省略号,忽视逻辑、上下歪楼并大规模无意义站队。
毫无疑问,标准汉语的使命是为了沟通、表达、欣赏与传承。网络语言当然也有部分以上使命,只不过它颠覆了所谓“正常”和“应有”的存在方式——更多时候,网络语言争先恐后地解构和破坏自己,不停创造新式表达方式的同时,砌筑一座与现实通用语完全不同的“巴别塔”。
与现实世界的区分感一直是网民普遍的正当需要。最早在虚拟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想象构筑理想世界。一张网帖就像一个客厅,最先留言者就像第一个坐上沙发的客人。而陆续进门的可以是正儿八经的朋友、古灵精怪的段子手,可以是长着萌萌毛爪的阿猫阿狗。这个渐渐形成的团体需要创造自己的暗语,一方面用于表达联结之情,另一方面拒绝非我族类进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火星文、同首谐音词、萌化词与数字谐音都拥有同种职能:软化交流场景,让彼此变得更亲切,同时拒绝外来人口进入。网络语言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更大规模的交流与传播,而是正好相反:为了更快吸引同类、更好联结小团体感情,并在内部更快进化淘汰那些后来的外来者,从而维护属于自己的网络社区,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纯净。
所以,也许你根本用不着想破脑袋去琢磨累觉不爱、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男默女泪、社病我药、啊痛悟蜡、火钳刘明、细思恐极、图种熊菊、请允悲、请允兵、李菊福、李克忠、233究竟都是什么意思。你大可把它们当成一门毫无逻辑的外语。如果你对它所代表的文化感兴趣,那么就去它们所存在的国度里学习。而如果你不感兴趣,那么就去使用在网络上一样通行的标准汉语。
让朋克继续朋克,让世家子弟继续世家子弟——两者也可以相互拜访、和平共处,唯一不需要的是战争。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