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指数:1998年,总人口997万。2012年,总人口1617万,流动人口469.13万。
房价指数:1998年,1200元/平方米。2012年,1.1万元/平方米。
打车难度指数:四星
灰霾天指数: 2012年,200天。(来源:《成都商报》)
城市定位:“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十多年前的张艺谋成都形象宣传片广告语在2012年显得很恰如其分,来成都的人更愿意耗在酒店客房里,不是不想走,是无路可走——完整道路在市区内难得一见,人和车都在工地的间隙中穿梭。本地人习惯了在半夜12点被堵在水泄不通的二环路上,发现身段灵活的电瓶车和自行车又重新成为最实用的交通工具。一切都为了2013年的全球财富论坛,在世界500强的老总亲临之前,成都全城翻修。成都人闻着工地的粉尘,依稀记得这儿以前是天府之国、宜居城市。
15年前,成都和重庆在争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之位,成都人喝茶之余不忘和杭州人辩论谁是最休闲城市,现在的成都经历过“东方伊甸园”的造势和两次地震阵痛,见证过金沙遗址出土把城市历史拉长2000年,城市定位也随之升级,从宜居城市变为创业之都和财富之城。新定位高端而立竿见影,2012年全国新建的商业地产中,将近70%集中在成都,代表作是位于高新区天府大道上的环球中心,17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包罗万有,从海洋馆到艺术中心一应俱全,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游览它最好驾车。新定位也很空中楼阁,遍地的商业地产中,保持着平均35%的空置率,在新加坡机场可以看到成都市政府为财富论坛投放的广告,赫然写着“世界500强,有一半进驻成都”,但市长葛红林亲赴美国拉来的英特尔项目落地后只是一个封装工厂,处在产业链的最下游,进驻方式是每况愈下的“中国制造”。
不变的总是变化,成都的变化和这个城市的营销方式一脉相承。宜居城市概念风行时,成都的闲散、慢节奏和2元钱一碗的花茶是城市名片。旅游资源需要对外推广时,“东方伊甸园”应运而生,房管局局长联手美国纪录片导演考证出成都是圣经中的世界文明之源,古成都人跨过白令海峡远赴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文化产业甚嚣尘上之际,三国文化和金沙遗址双管齐下,历史即是城市荣耀。等到财富和创业再度成为主流,成都就奉献出全国第一的150个城市综合体。在城市营销的竞争中,成都一直处在一线方阵,成都定位很多,成都很全能。
现在的成都广厦林立,轻轨和地铁先后开通,本地人对城市的变化冷眼旁观,唯一冷暖自知的是生活成本,平均月薪3591元的成都人看到宽窄巷子被推倒重建,街边茶铺被Mall里的茶楼取代,才发现自己没有改变,但以前的宜居城市已经不再平易近人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