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流行染头发,班里洋溢着玉米喜获丰收的富足感,黄毛飘飘波浪起伏。始作俑者是同宿舍的老六,他说这是为了追念祖先王莽。查资料发现他没胡说,王莽确实是中国第一个染头发的。想不通的是:老六姓石,跟王莽有什么关系?后来,老六说他家隔壁邻居姓王。
王莽染发一事记录在《汉书》和《资治通鉴》里。更始元年(23)三月,六十多岁的王莽准备再次结婚生孩子,“乃染其须发,进所征天下淑女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这是后世断定他是中国染发第一人的证据。但严格来说这次染色的重点应该是胡子,因《资治通鉴》和《魏书》里都说“王莽头秃”。《汉书》说王莽年轻时“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除了洁身自好和经济限制,没头发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染色技术早在周朝就已出现,并有专项负责人:“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成书于战国的《考工记》介绍了当时的染羽工艺,羽毛和须发的形制、成分差不多,用染羽毛的技术来染发也未尝不可。书中记载:“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 ,五入为 ,七入为缁。”意思是说,把朱丹和丹秫浸在水里,三个月后,用火炊蒸,并以蒸朱秫的汤沃浇所蒸的朱秫,再蒸一次使汤更浓,最后用以染羽。染三次 (浅红),染五次为 (酒红),染七次为缁(黑色)。个人推测,王莽应该是用这种工艺染发的,为了装年轻,染的应该是最后一道的“缁”。当然,图省事染成“ ”也有可能——作为王姓王朝话事人,王朝干红也是名正言顺的。
至唐宋,专业染发术出现。宋朝的《太平圣惠方》有一方:“酸石榴根三两细锉。白蜜三两、硫黄、绿矾各一两细研,上件药相和入瓶中。今年十二月埋之。至来年十二月内取出。用涂须发甚良。”用此方需注意在“冬十二月”,若三月梅雨天,无论如何都会长一头白毛。《千金翼方》记录了一款染发药方,也着重提示了时间:“腊月猪膏和羊矢灰、蒲灰等分敷之,三日一为取黑止。” 此方不错,经济安全,配料廉价易得,而且敷完就是摩托头盔。但因为原材料取自天然,附着力不够,褪色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遇水便原形毕露。
《太平圣惠方》还记载了一款另类白发变黑方:“硼砂、酸石榴各一两。将硼砂纳在石榴中心,封盖盛于瓷瓶中,埋于马粪内,三七日取出。”书中说此法“涂须发甚良”,但我有所怀疑,这种一层套一层俄罗斯套娃的做派,长出的应该是黄头发。此书另一款药方更令人啼笑皆非,名曰“拔白令黑良日法”:一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三、四月十六、五月二日、六月二十四、七月二十八这些天的清晨拔掉白头发,再长出来就乌黑锃亮,“永不白”。为什么选这些日子,梁朝陶弘景的《真诰》解释为“神仙拔白日”。陶弘景温馨提示,这几日忌拔牙,否则会长出一排刮奖卡:■■■■■■■■■
元朝《御药院方》“治发鬓黄白不黑”方:“胆矾、五倍子、百药煎、诃子、青胡桃皮、醋石榴皮、木瓜皮、猪牙皂角、何首乌、细辛。以上各等分为极细末,炼蜜和丸,如小钱大,常于木炭灰内培养,勿得离灰,如要乌髭时,用好热酒磨化开,捻髭上。如乌鬓时,用好热醋磨,以掠头刷鬓上。”行笔至此我仿佛看见了汪涵——是的,这是老坛酸菜调料包的配方。此时还流行一种围魏救赵染发法,见《普济方》中的“乌须发方”配料:沉香、木香、檀香、香附子、白芷、龙骨、甘松、川芎、生地、黄荜……早晚用此药刷牙七十遍,头发越变越黑,牙齿则越来越白。此方可做“拔白令黑良日法”的技术补丁。到了清朝,因为发型原因,费用只是前朝的一半。
受科技限制,染发技术在中国一直没有革命性进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化学家威廉姆·亨利·伯金合成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染发剂,染发由天然染膏变为化学制剂。这不但一劳永逸地解决褪色难题,颜色也开始千变万化,于是有了老六的黄。不过因为隔壁老王的原因,我认为他应该染绿色才对。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