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胸,后面是背,两侧是胁,说起来都是肋。孔颖达疏:“胁是腋下之名,其骨谓之肋。”胸腔由12对肋骨合围而成。肋骨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1至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8至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11、12肋前端游离,称为浮肋。最后四对肋骨又称假肋,亦称软肋,中医称之为两胁、胁下。
胸腔的作用首先是维持心肺功能,其次是保护这些重要的脏器。沿第七胸椎水平生长的膈肌将胸腔分成两部分,上面是心、肺,下面是肝、脾、肾。有肋骨的支撑和肋间隙肌肉的发力,胸腔才能鼓荡如橐龠、风箱,保障肺的呼吸。肺本身没有力量,只能被动地随胸腔运动,胸腔扩张,肺随之进气。不论内因外因,只要胸膜腔进入空气,就会造成对肺囊的压迫,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痛、咳嗽,严重的会造成肺不张、窒息,这就是气胸。
如果单纯强调胸腔对心肺的保护,那人的进化应该是肋骨连成一片,那样就丧失了心肺的功能。人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烈的时候,心跳会加快,心脏和主动脉弓的搏动幅度都会加大。正常的人或消瘦的人,可在左乳房下方看到肋间肌肉的跳动,其实这是心尖搏动。试想,如果胸腔是骨化固定的,那对心脏就会形成压迫和伤害,危及生命。
古今中外都有天赋异禀、肋骨几乎连成一片的人,古称“骈胁”。晋文公重耳就是骈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此举后来为曹共公招来杀身之祸。古代大力士中也不乏有此异相者。《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外国人也有,见严复《原强》:“孔孟二子皆有魁桀之姿,彼古之希腊、罗马人亦知之……而柏拉图乃以骈胁著号。”
大力士肌肉发达,覆盖了胸胁,使人产生没有肋间隙、肋骨连成一片的错觉,于是把骈胁解释成肌肉连成一片。其实这是错误的。作为医生我见识过有凹陷的漏斗胸、凸起的鸡胸、左右不对称的歪胸,当然也有骈胁。这种骈胁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习内家拳,通过站桩调形、呼吸调息、独立守神使得骨髓充盈,骨骼发育增强,肋骨逐渐变宽增厚,肋间隙变小。显而易见,有骈胁的人抗击打能力明显提高,呼吸功能也超过常人。
无论是腋下的两胁还是腹部的软肋,都是普通人薄弱的地方,容易被伤害、被人挟持控制,所以有了“胁迫”一词。尤其是肋间隙有几个敏感点,被点击后会造成内伤,这就是中医讲的穴位。中医认为胸腹属阴,腰背属阳,两胁处于阴阳交界、半阴半阳的地界,足少阳胆经循行所过,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影响肝胆功能。
距离腋窝最近的有渊腋、辄筋两穴,在第四、五肋间隙、腋正中线两侧,属于足少阳胆经,离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穴很近。中医认为,胆主决断。胆气虚则怯,胆气足则勇,故有“胆战心惊”一说。所谓“酒壮怂人胆”,指饮酒以后,肝胆气血充盈,胆气浮横,可以暂时使人变得蛮横、勇猛。现代医学也发现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状,名曰“胆心综合征”。按揉腋下渊腋和辄筋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位于软肋第七、第八肋间隙,乳头正下方的是日月穴,是胆的募穴。所谓募穴,是内在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也是内在脏腑在体表的投影所在。用长针直刺募穴,能触及相关脏腑,比如刺右侧日月穴,能刺及胆囊。有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平时生气、郁怒,特别是在进食油腻食品以后,会感觉到右胁下隐痛、刺痛,急性胆囊炎发作;胆结石排出时,会出现剧烈的胆绞痛。这些症状都可以通过按压、针刺日月穴缓解。平时消化不良、厌食油腻、打嗝反酸的人,也可以通过按揉日月穴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
日月曰明,因为肝胆开窍于目,胆经外络眼角,经常按揉日月穴,能明目开窍。经常玩电脑看手机的人应该照顾一下自己的这块软肋。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