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说过这样一句话:“(英格兰)湖区与巴黎, 最好每处每年住两三个月,其余时间,住在一只邮轮上。然后感慨人生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
亦舒推崇邮轮是出了名的,在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中,男主人公小方到处找人结伴坐著名的伊丽莎白二世号邮轮,理由只是“穷极无聊”;在长篇小说《不羁的风》中,她虚构了一艘六星级的豪华邮轮“不羁的风”号,女主人公索性长年以邮轮为家。看她的小说会让人有这样的感受: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次邮轮体验,要不然,人生将不完整。
坐邮轮出行,是需要有钱有闲的。比如,从香港到北京,直飞3个小时多一点,适合目标明确的人;如果不赶时间,可以像香港邮轮达人古镇煌那样,选择坐邮轮:在香港上船,经上海、长崎和釜山,第九天到达天津新港,再转车去北京。相对于飞机的“快”,船是“慢”的,选择了船,就得让自己慢下来,包括生活节奏、心态。否则,少则两三天多则三个多月的航程,会把人闷死。
要在“急之国”攒上这样一批“闲人”得多久?歌诗达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后的今天才宣布要在2014年开辟首条针对中国人的环球航线。进行首航的大西洋号计划带领游客在83天内到访16个国家的23个目的地,是全球目前航行时间最短的一条环球航线。歌诗达邮轮集团亚太及中国区副总裁莫兴萃在推介会上专门指出,这83天也是特定的——在中国人看来,平均天数超过100天的环球航线实在是太长了。
邮轮可以豪华到什么程度?电影《泰坦尼克号》已经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和英国绅士、英国乡村等一样,邮轮被视为英国元素之一,因为“邮轮”(Mail Ship)这一船只类型就是由英国人定义的。19世纪初期的邮轮,定点定线,主要运送邮件,顺带运送人。1846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350人包租一艘邮轮到苏格兰旅游,这是世界公认的首次产业旅游活动。自此,邮轮的业务转为观光和越洋运送乘客,运送邮件反而成了附带功能。直到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投入使用,邮轮一直是值得信赖的交通工具,乘坐邮轮旅行也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
阿加莎?克里斯蒂1937年创作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凶案在一条名为“卡纳克”号的邮轮上发生,是有生活基础的:对当时的上流阶层来说,乘坐邮轮到国外度蜜月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题记中,克里斯蒂特别指出“献给和我一样热爱漫游世界的西比尔?贝内特”,这位贝内特,正是她在德里雅斯特港至贝鲁特的邮轮上结识的朋友。
邮轮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速度也越来越快,则是在19世纪末大量欧洲移民移居北美之后。就像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那样,有钱人有财力作越洋长途旅行,穷小子杰克则为获得一张去往新世界的下等舱船票欣喜若狂。邮轮可以豪华到什么程度?《泰坦尼克号》已经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很多中国观众也正是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了对邮轮的启蒙。
进入飞行时代,邮轮的邮递业务被飞机取代,传统意义上的邮轮不复存在,彻底转型为“游轮”。只是,出于习惯,它们仍然被称为“邮轮”。
邮轮是小说家和导演最喜欢的场景之一,一切都可以在这个孤独的舞台上上演。
飞机有飞机的文化,船有船的文化。茫茫大海上,再庞大的邮轮也只是沧海孤舟,乘客和船员在这里暂时结成了一个共同体,彼此之间必须建立互信的关系,才能顺利完成航程。在飞机上,空乘不需要知道每位乘客的名字(头等舱和常旅客除外),因为航程只有几个小时而已;而在邮轮上,海乘必须知道每位乘客的名字,除了表示尊重,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份信任感。署名“罗宾逊”的网民写有博文《海上漂流记》,记录在歌诗达旗下邮轮上担任海乘的经历,他最头疼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记住自己负责的所有客人的名字。而且经理要抽查,哪个房间住的是谁,来自哪个国家,都需要随时能答得出来;连续抽查几次不过关,会被警告。
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正是很多人迷恋邮轮的原因之一。美国人比阿特丽丝?穆勒就是邮轮公司最欢迎的那种乘客:1995年她和丈夫一起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号进行跨大西洋旅行,1999年丈夫在船上病逝,她变卖所有家产,索性住在了船上。2008年年底伊丽莎白二世号退役,她顿时没了着落,她的故事也就在那时被媒体广泛传播。陆地对她来说“意味着空荡荡的房子”,而在邮轮上,她和1600位乘客及1000位机组人员共处,一点都不寂寞。
还有更传奇的,那就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1900年,他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邮轮的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并取名1900。该片导演托纳多雷认为1900的经历是人的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人生如寄,对于每个人都是如此。我们既不属于过去的那个世纪,也不属于快要降临的世纪,我们没有归属感。“如果有一个人,他出生在船上,一生往返于欧洲和美洲,从未下过船,没有踏上陆地一步,同时他还是一名绝世钢琴师,最后决定和报废的弗吉尼亚同归于尽,如果说这样的故事不算传奇、传说,那还能是什么?”
虽说邮轮像一座孤岛,但既然有人,就有江湖;而且,正因为与世隔绝,所有的矛盾和冲突就显得更加尖锐。所以邮轮是小说家和导演最喜欢的场景之一,一切都在这个孤独的舞台上上演。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戏剧冲突毕竟是非常态,在邮轮上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孤独,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就像亦舒借小说人物之口所说的,如果觉得坐邮轮闷不可言,那说明你还没到享受悠闲的年龄。
邮轮客修炼指南
(文/史美寅)
初级邮轮客,知道什么季节选择什么航线:夏天游览地中海,冬天去加勒比海。这类邮轮客大多去过入门级的“必游之地”,尝过邮轮旅行的甜头。
邮轮坐得多了,就要开始对邮轮公司品头论足了。这个阶段的邮轮客,知道邮轮不是越大越好——10万吨的船每次航行要填满2000人,哪会太高档?坐邮轮的规矩他们也如数家珍,在上船前会仔细准备行头,根据每晚的着装要求搭配,不会到了华服之夜连晚礼服都拿不出一件。
五星级邮轮上的餐厅很多是米其林级别的,有些邮轮为了吸引客人,会邀请世界一流的名厨上船招待客人。老饕级别的邮轮客,会根据这一点来选择航线。
还有人坐邮轮是为了看表演。场面宏大、服装布景讲究的百老汇式的热闹歌舞剧是大邮轮必不可少的,脱口秀、魔术和杂技则是另一大卖点,白老虎魔术演出在拉斯维加斯也不容易看得到;洛杉矶Magic Castle魔术师在水晶邮轮上表演的近景魔术,甚至需要有会员邀请才能入席。
还有一类邮轮客,想办法试尽每艘设计有特色的船:双体船的设计,最大的优点是能耐风浪,而吃水深的船,也能吃浪。相反,帆船式的设计最不耐风浪。这些邮轮客不大在乎途径的港口,那些晕浪者避之不及的航线——横渡大西洋、南美开普角、澳洲塔斯曼海,反而是他们的最爱。
到了邮轮控的级别,每隔一些日子便会想着坐邮轮,一旦上了邮轮,大得惊人的船就变成了家,不亚于豪华酒店服务水准的工作人员都会记得熟客,让人很有归属感。而熟客也多半对坐惯了的邮轮公司忠心耿耿,不想再试其他的船。
骨灰级的邮轮控最后往往以邮轮为家,我见过一个日本老太太,一年有300天都在邮轮上,孩子要见她还要特地飞到邮轮停泊的港口。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