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翔、许琼文:有机生活是一种习惯
(丈夫傅国翔,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高级营养师;妻子许琼文,康殿有机食品营销总监;父亲傅鑫发,台湾中华有机农业协会监事主席;母亲范秀琴,台湾有机养生教育专家——这是一个强调有机生活的家庭。)
中国大陆的人对有机生活接受起来很快,才没几年,媒体就都开始关注这种生活方式,未来人们不会把有机局限在食物或者料理方式上,而会变成一种生活态度。随手关灯,节约用水、随身携带环保筷和环保袋的人会越来越多。
2009年,我们家会一如既往地吃那些大地赋予我们的自然产物,而不是人为后期加工的产品。一直,吃的东西都是我们从农副市场买原材料来自己做的,酸奶我们都是自己做的。精制食品我们也不常吃,比如白面粉,白米,白盐,我们家的米都是糙米或者其他五谷杂粮,饱感够,纤维也够。如果你买很多有包装的零食什么的回来,会发现不出三天你家的垃圾袋就满了。包装是非常浪费的东西,吃完以后一大堆垃圾。垃圾分类也是将来政府必须推进的事,一直不分类,不彻底改变大家对垃圾的概念,造多少个焚烧厂都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的父母从1986年开始从事有机家庭教育的推广,不仅子女被影响到,我的太太也因为这个原因嫁到这个家庭。可能很多人会想,我还没有吃饱,还没有吃好,你就让我回归自然?太难做到了。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一定会有一拨人提前认识到这个问题。
有机是潮的东西么?是我们发明的东西么?其实是回归老祖宗的生活方式。(采写/胡斐)
谢峰:奢侈品将为快餐时尚让路
(一个有国际化背景的中国时装设计师,并开创了中国本土设计师打入国际性时装周的先河。)
从这一次金融危机便可以看出,服装产业出现三个明显的趋势,首先即走复古经典化的路子,回头去向传统经典中寻找灵感。甚至类似McQueen这类前卫的设计品牌,都开始在传统中挖掘新的创意,千鸟格子、波点等都复为新的时尚。其次明朗艳丽的色彩会成为人们潜意识关注的焦点。大红色是每次经济危机之后唤起低迷情绪的大热之色,未来几年明朗的红色未必持续走热,但明朗的颜色肯定会持续流行。人们会从非常普通的着装中寻找色彩的快感。最后更重要的,“服装”的意义之于人们的生活理念的意义将会体现为对平等、自由的趋同。高级定制和时装奢侈品消费,将会为ZARA、H&M等相对廉价、快餐、唾手可得的时尚消费让路。虽然中国现在还是全世界所剩不多的奢侈品消费大户,但在全球看高级定制在不断走向衰退。即便再富有的家族后代,也可以选择特别随和的着装风格。而非靠高昂和奢华来标识身份。
很多人认为,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设计师的成熟,中国元素在时装设计上可能会更多的被重视选择,其实未必。对一个国际设计师来说,中国元素可能和日本元素、印度元素,以及法国元素等等按照某一灵感混合在一起被应用——服装设计的全球化将会更明显,各国元素的组合呈现会出现在人们着装上。此外,环保主义可能会融合进上述几种趋势,会延伸出很多前所未有的设计和风格。(采访/张凌凌)
谢立:百货公司会消失
(传媒人,FT睿上海及华南区主编。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研究者,她是物质社会的“瑜伽教练”。)
由于阅读功能全面网络化和手机化,纸制品类似书、杂志、本子,会更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感,而不仅仅是内容载体,会小众化和成为少数人的收藏爱好,但他们不会消失。
杂志不会像报纸周刊一样,在网络的冲击下萧条甚至消失,杂志以策划性、精英性聚集相同趣味的人,作为平台结合其他商业机会,包括延伸产品和向电子媒体出售内容。就是说,杂志不会孤立存在,但做得好的杂志始终是不可取代的。
由于外食的方便和廉价,“下厨”成为爱好和情趣,而不是家务工作。只有有相当经济实力和讲究生活品质的人才有这一爱好。一般年轻人不认识食物在端上餐桌前是什么样子。
网络时代的孤独症和抑郁病,让人们空前渴望现实的接触,由网上相识的各种交友俱乐部成员会频繁地在网下聚会。类似古老的读书会和编织俱乐部某种程度也会复兴。
百货公司消失,代之以在设计和趣味上鲜明倾向和独特性的精品店,而且这类精品店会与高级餐厅酒吧区结合,难以孤立生存。而一般人的购物行为全部在网络上完成,更高效快捷廉价。
社会宽容度更高,生活方式更多元。同性婚姻、事实婚姻、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女主外男主内……最传统和最前卫的生活方式并存,各取所需,互不相扰。
“信仰”的含义扩大化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帝”。人人渴望回归自然、选择有机产品的人更多,传统宗教信仰式微的同时,以极端环保和乐活,甚至“灭绝人类”为主张的新信仰层出不穷,比如瑜伽士也可能以瑜伽为信仰。(采访/张凌凌)
赵晓:房价会继续上涨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现在,无论是从美国等国际环境还是从自身发展阶段来看,没有人敢说金融危机已经真正过去了,只不过是喘了口气。从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来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可能在明年凸显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2009年,政府实施得较多的是总量政策,更多的是关于救急的;2010年,在手段上,将更多地利用“调结构”来稳定经济发展的势头。
预计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实施一段时间,但力度会有所调整。2010年存在加息可能,但考虑到美国很难加息,自身复苏信心来之不易,在收紧时会尽量不选择信号太强烈的加息手段。最近连续出台的房地产新政策预示着明年的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开发商拿地首付增至五成,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开发商的资金限制了,就间接限制了商品房的供应,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减少,房价必定继续上涨。
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对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有一定作用,但不可高估。2007年房地产遭遇泡沫时,国家曾采取5年的时限,作用并不明显。从民生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对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利好。二手房的存量将因此进一步减少,营业税将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的购房成本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增加。
用三句话可以概括明年楼市的走向:第一句话,由货币扩张所带动的楼市上升周期仍将继续。第二句话,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定向打靶,会使得市场降温,但不会冷却。第三句话,2010年不会像2009年,量价齐增的态势可能会有所平稳,可能会出现价涨但量跌一些。
既要考虑保增长的前提,又要考虑消除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宏观调控的难度将进一步提高。(采访/文莉莎)
程青松:同性恋人也可以收养一个孩子
(电影人,公开身份的同性恋。)
抛开法律监管制度,同性恋对子女收养的心理需求和不育的异性恋一样,如果你喜欢孩子却无法生育,那么就想办法去收养一个,这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先例。当然,如果你压根不喜欢孩子,那就安心做你的“丁克家族”。我个人首先属于后者,我只喜欢幸福二人世界,所以不会成为同志收养子女的一员。但是我对这个族群有足够的了解,就像异性恋人(夫妻)中有渴望孩子却无法生育的那部分人,很多同志都有收养子女的需求或打算,甚至不少个案已经在这样实践操作了。目前在中国,只能通过收养(过继)亲戚的孩子来满足、完成这种子女收养,而在丹麦、荷兰、西班牙等同性恋合法的国家,同志拉拉收养子女的概率和异性不育夫妇的概率差不多。
就中国而言,目前很难谈未来同志收养孩子的趋势,这至多在心理需求上成为一种趋势,现实问题是“什么途径去找到可收养的孩子”。连同志婚恋都没有合法,同志收养子女更难成为趋势。当然,也有可能出现男版女版的“朱迪•福斯特”们选择借精生育或找代孕母亲,这种情况在国外也有不少,中国或许会有喜欢孩子的同志愿意这样尝试。前提是,你和伴侣真的能给孩子一个靠谱的生活。
袁腾飞:教师真正的世界,还是在自己的讲台
(首都师大附中的历史老师。从校园走上《百家讲坛》,被明星化的教师。)
未来,被明星化的学者或教师可能会越来越多,我希望这不要成为一种常态。“明星”和“教师”根本就是截然对立的两个角色,学术靠你自身的学识修养,明星要靠大家捧。一个学者或教授靠大家捧出来,他的学术自然就要打问号。教师职业原本就不该暴露于大庭广众,至于“弟子千万”、“桃李满天”之说也和现今大众传媒时代的另类解读有差异。如果社会大众有获取知识的需求,可以把走上(或被走上)公众传媒当做另一种形式的寓教于乐,但和你真正意义的传道授业不同。当然,以《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来看,从原本就有很多外校、外省市学术讲座机会的大学教授受邀,到我这种仅在所属学校安守讲课的中学教师也被邀,可能有一种趋势在里面,有人说这是“学术大众化”、“学者明星化”。其实存在很大误读,它可能只是因为学术过于小众严肃,社会大众对新鲜的、多元化的、通俗易懂的知识传授方式有需求。如果你偶尔力所能及担任了这个需求满足者,那至多是客串兼任了某种身份,对你的本质、本职影响并不大。教师真正的世界,还是在自己的讲台前。(采访/张凌凌)
马未都:文物将不再是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
(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从短期来看,收藏仍然将被视为一种投资渠道,一种利益获取的方式,因为金融危机对古董市场是没有负面影响的。
现阶段,收藏市场已经到了高峰期,从事收藏的外行比内行多。但是,这个市场不像股市,只要大盘的趋势在涨,不会炒的也赚钱,甚至有可能比会炒的赚得更多。收藏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只有技术高,收益才会高,因此,从长远来看,一心想通过炒古董赚钱,而自己又是外行的这一群体,将逐渐退出这个市场。
可预见的是,还有一部分炒作古董的投机者,他们为了让自己成为内行,赚得更多,他们会专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最终会喜欢上传统文化。从前,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要么是学考古的,要么是学美术史的,全国的高校都没有针对收藏市场的专业。目前,清华大学已经率先开了“艺术品鉴赏与经营管理”的短训班,报名的非常多。今后,这个专业必定成为全日制的专业和热门专业。
随着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明显上升,古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的承载物自然引发了普遍的关注和青睐。历史上,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中国人有消费奢侈品的经济基础和习惯。今天的不少古董,比方说“陆子冈”款的玉就是曾经的世界名牌。今后,中国人看待名牌和消费名牌的观念也将随之改变,有着传统文化背景和因素的消费品将陆续被越来越多的人追崇。而文物将不再是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流行歌曲、电影、建筑都将慢慢地向传统文化回归,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采访/文莉莎)
赋格:未来旅行更自由、更独立
(2009年开始为LonelyPlanet与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合作在中国旅行出版项目工作,负责旅行图书内容创制,成为职业旅行者。他选择这个工作是因为喜欢旅行、喜欢写字也比较认同LonelyPlanet的独立、“绿色”旅行观念。)
我是领薪水的旅行者,但并不是我的所有旅行都与工作有关,很多时候更乐意自己花钱旅行。在职业范围之内,LP写作的旅行,是要对读者负责任的,也就是说要以敬业态度去旅行,去一丝不苟地调查、核实,目的是把可靠的旅行经验介绍给别的旅行者。
目前中国人出门旅行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不少人为的壁垒(比如签证),但我相信随着独立旅行者群体的增长和中国民间力量的增长,那些人为的壁垒一定会逐渐倒塌、消退。我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们所做的工作对这个过程能起到一些正面作用,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用独立的眼光去看世界。
旅行和阅读很相似,是以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作为一种读本。预计未来一些年里和我一样喜欢在路上读书和写作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将来会出现更多类似的工作者,但不一定是传统的职业人士,而是会有相当多的自由职业者和跨界人士投身到旅行写作中来。如果把旅行看作广义的阅读,写作则是表达,我相信未来人们在这两方面都会有比现在更大的自由度,对职业选择也会有更大的自由度,那么这两种兴趣结合起来的可能性也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方式。(采写/胡斐)
庄仔:孤男寡女会越来越多
(雕刻时光咖啡馆老板。目前常驻北京,但内心可能是个游牧民族。陆续转战玩过“做啥”、火兔、叽歪、雅虎mimi、twitter等等到现在的微博。)
其实我是把它们当成在线小笔记本在用。有什么或突发奇想的念头都会借着各种管道,手机、MSN等发上去,然后成为永久的在线记录。同时也用它来当信息的蜘蛛网,网住一些意外的来客,陌生人、不认识的人和久不联络的老朋友等等。
2010年人们会越来越喜欢家庭温暖的意象——孤男寡女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可求而不可及。沟通这一行为会变得非常方便,360度立体地在方方面面展开来。所以不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而是人们愿不愿意沟通、是不是诚实沟通的问题,这才是人们最难的一块。就我自己感到的来说,未来要求企业家更有个人魅力和生机,这已经成为趋势,企业家如今好像演员或明星似的,感觉有点那么华而不实,但好像又没办法。未来,可能是个全民皆商的时代。未来,人类的需求越来越细致化,对美好的东西越来越向往。奥运会这种大而无当的运动将逐渐会被摒弃。个体和心灵会越来越重要,小而美的东西越来越有市场。(采访/白瑞燕)
杨凡:租客生活是最自由的生活
(29岁,搬过无数次家,租房、租车、租手机、租杂志的狂热租客。)
除了租房、租车、租家具,我想明年租衣服和租包的会多起来。TOPSHOP不是就推出了叫DRESSMEUP的出租礼服服务么?我觉得穿那些别人穿过的衣服、背过的包包让我有种特殊的奇妙感觉,感觉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更流动了,毕竟如果世界是静止的,就没意思了。而那些所谓的ITBAG一年可能只用得了几次,买了就太不值了,在经济危机时代下,租其实是最明智的。
对于物质,我当然热爱,只是我的态度在于享用,而不是拥有。我感觉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租”。这让我深切体会到我是人世间的过客,也会更珍惜和投入租来的一切。
如今,房价已经涨到天价了,我相信未来买房的人会越来越少,大家都明白跟银行贷了30年的房贷,等于是变相付高价跟银行租房子,那还不如租房呢,至少目前房租是根据人们的消费水平而来的,价格不那么离谱。
我相信未来很多家庭生活用品都可能靠租用解决。现在单身青年越来越多,变动也多,移动的生活需要轻装上阵,因此我们就希望每个物业公司都能提供各种生活用具出租,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更自由了。(采访/白瑞燕)
安猪:普通人的协作,能够做出比专家更专业的事
(NGO“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和那些大的NGO相比,“多背一公斤”更草根,更接近于基层,工作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参与。这个组织总共有8个人,资金主要是依靠筹款,也有一些商业公司合作的收入。)
现在能看到普通人越来越多参与公益的趋势,因为大众不再认为公益“只能捐钱,不能干活”。以往提起公益,很多人会想起要花很多钱、费很大力气。现在很多人认识到,我哪怕捐十块钱,哪怕劳动一个小时,其实也是公益行为,而且,这些简单的公益行为也能带来实际的工作影响。
我们提倡的是公益旅行,就是提倡在旅行的时候探访乡村学校。明年我们可能会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就是除了旅行的随手之劳以外,我们也鼓励你再回来持续关注你所探访过的学校,这主要依靠我们的网站,我们将在网站里面设立“学校大使”的角色,有了这个角色,你就能获得我们能向外界争取的资源。
互联网对于草根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因为对于草根来说,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因为我们没有更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互联网能让我们在公平的环境下,去拓展自己的工作。
我们在关注的,是大众协作的领域,有点像维基百科。我们相信透过这样普通人的协作,能够做出比专家更多更专业的事情。(采访/张坚)
杨静怡:我知道我必须有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
(28岁,待业青年。2006年毕业,义无反顾地开始南漂生涯。频繁换工作、频繁失业,认为自己就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从来看不清自己的方向,也没有坚持过自己的方向。)
2009年接近尾声,27岁的我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工作,也要考虑自己今后的生活了。有时候男朋友开玩笑说:我们结婚吧,我去问问经济适用房。我只能无奈地回他:你看着办吧,我不管。其实我知道我必须有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
从经济方面考虑,我比较看好销售行业,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在这行越走越远。但是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里,我觉得首要的任务不是找到销售的工作,而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如人们常说,先就业,再择业。再接下就是和男朋友结婚生子,买房,平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敢去奢求太多,知足则已。并不是不敢去想,而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比什么都重要。(采访/汪璐)
Carol:职业妈妈的快乐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2006年,因为家里的老人家去了澳洲,而被迫成为全职妈妈。在痛苦的转型中为了找到自己的价值,Carol报读了心理咨询的课程,2009年蜕变成一名心理咨询师。她感觉虽然没有以前收入多,但生活中烦恼的事情少了,满足感很大。)
现在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状态,会让越来越多的妈妈变成全职妈妈,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很出色,但是长时间的加班或者工作的高强度会让她们没有办法照顾小孩,因为她们会遵循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定位而回归家庭。会有很多这样的妈妈不适应突然间没有工作的生活,但又要被迫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如何完成职业妈妈的新转型,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我的方式是:自由设计师+心理咨询师。有自己喜欢的职业,有爱自己的人,生活才会幸福。(采访/丁晓洁)
李佳:我选择回老家,因为我在大都市没有钱安家
(广州某网站编辑,生于1986年,她即将选择从大城市广州回到老家萍乡生活。)
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就已经抱着要回家的想法。因为广州有的家里都有,家里有的广州不一定有。我喜欢老家,喜欢家里的小吃,喜欢家里的方言。我找男朋友就想找个老家的,因为不想吵架的时候还要用普通话。
广州的灰实在太多了,像是在天上抹了几层水泥,随时可以掉下来压死人。我的老家萍乡虽然也不太好,但听说最近几年治理得不错。
我在广州的工资虽然够生活,但不可能够买房安家,也就不会给你归属感,我可不希望把自己的下半生献给广州的房产泡沫。
我想过在广州发展,毕竟当时出来就是家里不好找工作嘛,而且就算是回家做了公务员,那种平淡的生活也可以想象,看到老妈,大概就知道自己二三十年后会成什么样。但是留在广州,就算发展好了,又能怎么样呢。我的姐姐姐夫在这边月入过万,但是几年了还是存不了几个钱。孩子两岁了,一直扔在老家。一年能回去个三四次,回去能待个五六天就很不错了。一打电话回去,大人小孩两头哭。
我准备回家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果公务员没考上的话,我会去自己开一家店或者去当地的一家报社或电视台。回家的话,至少可以不用吃那些有瘦肉精的猪肉,不用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而且也不再需要给房东供房。(采访/张坚)
孙颖楷:十年后每家都是个“小发电厂”
(华南家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家电研发工作)
明年,家电行业的最大亮点一定是变频空调。变频空调能节能20%到30%,而且吹风很舒适,只是因为价格的门槛而没有成为市场主流。如今随着国家能效标准等级提高,各家企业发现只有通过变频技术才能帮助企业达到国家的能效标准,所以各家家电企业都把目光投向这块空调的高经济增长点。
明年,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都会挂在墙上,在家庭里可能出现没有扇片的电扇、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还有能听懂人说话的电压力锅和其他小家电。
未来家电业的趋势是绿色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比如说现在在日本已经出现了高端商务楼,为每家每户预制了家庭垃圾发电的设备。让家庭有机垃圾通过发酵罐产生沼气来发电,补充家庭所需能源。也比如会有全电气化住宅,靠屋顶太阳能集热管、太阳能光伏电池来利用太阳能发电,这样每个家庭都成为一个小型发电站,除了发电提供家庭使用外,还有电能能回馈电网。又比如家庭脱排油烟机产生的热量、家用汽车产生的尾气产生的热量都能转换成电能,供家庭使用……至于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就意味着以后你人在外,但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家里的家电状况,可以没回家先开空调让家里凉快起来;可以调动各种家电协同工作,这样的话开空调时可以自动关窗,下雨时也能自动关窗,还能通过多媒体监控,了解小孩和老人在家的情况等等。五到十年吧,这些技术在中国都会成为主流。(采访/朱慧憬)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