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实一夫马上就68岁了,平日里最大的爱好,是开上他那辆小货车去车站附近的小酒馆喝一杯,那里有个来自中国的妈妈桑,能用不太正宗的日语跟他合唱一首50年前的老情歌。心情好的中午,他会去附近一家夫妇二人经营的家庭餐馆吃一顿当日定食,如果有客来访,饭后他还会带他们去自己的秘密基地——一家藏在深山里的森林咖啡馆,没有门牌,终日放着爵士乐,店主是个怪异的老太太,10年前从城市搬进了这座山,只是“喜欢这片森林”。
在鸟取县气高町的偏僻小山村,这就是梅实一夫这个农民能拥有的全部娱乐生活。4月插秧,9月收割,10月中旬把地里的农活收个尾,总算能稍稍喘口气。但他还不能完全松懈下来,要尽快把这一年的新米,邮送到那些下了一整年订单的老顾客手上……如此折腾一番,就又是新年了。
从1979年开始,梅实一夫已经种了整整36年大米。他的世界观里有一种偏执的热情,认为“人生就是要好玩,不好玩的人生赶紧结束也罢”,正如他对于种米这件事也有着的偏执的坚持:“食物有两种,一种是有生命的,另一种是没生命的。”
他只是在做文明高度发达之前,一个农民的本分。
梅实一夫并非一开始就想做个农民。他虽是家里的长子,年轻时却向往城市的大企业,大学毕业后也果真在丰田汽车找到了一份工作,干了几年,趟上当时的经商潮,又辞职在市里开起了电器店。直到32岁时,怀着“这下要继承家业了”的妥协,他终于接受父亲的催促回到家。
回到农村才发现,全部的家业加起来是1000万日元的欠债,只能一边继续种着父亲留下的大米和蔬菜,一边寻思该怎么把债给还上。栽培花卉在彼时的日本农村是最赚钱的事情,于是梅实一夫也种起了菊花。
头四年,梅实一夫栽培菊花的土地像废灰般死气沉沉,农业导师告诉他:把死土换成新土,用原来的方法继续种就好了。他觉得不可行,开始给很多微生物研究机构写信,直到某天无意中从朋友那里拿到一种微生物培养方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照做了。一个月后,原本完全渗不下水的泥土竟然开始吸收水分,把铺在地面的薄膜揭开一看:死灰都在表层结成了球状,土地被救活了。
微生物环境让菊花长势很好,债务也渐渐还上,正当梅实一夫以为栽培花卉将成为自己毕生事业时,身边的花农朋友却开始一个接一个患上癌症,第四个朋友死去的时候,他年幼的女儿也患上了气喘病。梅实一夫意识到,是农药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想要亲手种出有益于身体的食物,1989年,梅实一夫开始栽培有机米,不依赖化学肥料,而利用动物尸体和粪便、枯枝落叶、米糠、鱼粉、油粕等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培育出有机堆肥。彼时,当地还从未有人进行这样的尝试,他成了鸟取县栽培有机米第一人。
他重视自然的力量,不仅不使用农药,连除草剂也不用,最开始人工除草很费劲,等到种子扎根以后,杂草再长出来也没关系,虫子会进来吃,水田会成为一个生态圈。在他看来,所有的东西都要利用太阳、土地和微生物:“有机堆肥不是为了增加产量,而是为了让土地更加健康,让土地自己长出好吃的大米。大米好不好吃,不是人决定的,而是微生物决定的。”
有人说:长草就用除草剂,增产就用化肥,为什么要做这么蠢的事?梅实一夫回答:“我只是在做高度发达之前,一个最基本农民应该做的事。”
种出这样大米的人,到底长着一张怎样的脸呢?
2000年,出于销路考虑,梅实一夫成立了“气高Organic俱乐部”,最初俱乐部只有他一个人,到现在已扩大为5个农家,每年生产30吨大米。2001年,“气高Organic俱乐部”得到日本JAS法(日本有机产品认证法规)的认证。
梅实一夫不追求产量,每年销售额仅有1200万日元。如果一次性预定一整年的米,5kg包装的税后价只要2970日元,每月按时按量发送到顾客手上。为什么不一次性发货?因为梅实一夫要把它们以玄米的状态保存在低温储藏库里,直到客人要吃了,再加工成精米,这可以保持大米的新鲜度,味道不会有一丝一毫改变。
他的大米只有200个顾客,虽然不是人尽皆知,但凡是购买过的人,很少有不成为回头客的。一些居住在大阪的父母,把梅实一夫的米寄给在东京工作的儿子;居住在九州的女子,把他的米送给北海道的朋友。这才是美味大米存在的正确方式:“你觉得很好吃,也会想给你最重要的人吃。”
梅实一夫留着一封“一个女人的来信”。女人被检查出患上了癌症,医生说:“把你每天吃的大米和蔬菜,带到医院来给我看看。”女人把自家种的蔬菜摘下来,和在健康食品商店买的大米一起带去了,结果只有梅实一夫的玄米没有检测出残留农药。后来,女人和丈夫专程从爱知县来鸟取,只为了见梅实一夫一面,只因为想知道:种出这样大米的人,到底长着一张怎样的脸呢?
“多亏了梅实家的大米,我连癌症都治好了。”女人说。她的癌症当然没治好,几年前去世了。但是原本被医生宣布只有4个月余命的她,却多活了整整10年。
这些事让梅实一夫明白:“农业,是神赠予的财富;农业,是针对人的产业。首先你得做好一个人,不然这个产业是做不好的。”所以他不着急让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他觉得儿子应该多体验世界、多了解人生,才会懂得种米这件事。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