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苦逼的城市——北京,2069万人分享6.6万辆出租车,这里的打车难度是四颗星,你站在路边,拼命摇晃着小手,像是在拍打一只看不见的大狗,但是,一辆辆的士呼呼而过,懒得答理你,的哥的眼神里写满了这样一句话:大爷就是不乐意载你。可是,的哥怎么会跟钱过不去呢?
六七月间,北京出租车行业出了“大事”——就解决“打车难”问题,北京交通部门出了两份《细则》,一份是出租车价格新标准细则,另一份是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市民担心,出租车价格调上去了,打车难真能解决了吗?
有评论说:“一听证就涨价。水电天然气涨价情有可原,因为那还是成本在提高。但出租车涨价却主要是为了解决打车难,利为民所谋,手段却是向消费者开刀,消费者何辜?这些年,北京的出租车一直涨价,当初从每公里1.2元,涨到2元,好歹还换了车,提升了硬件,这次出租车涨价,又能带给消费者什么福利?”
精明的大妈算了算,发现每次打车支出要比之前多出3.3元。
6月10日,北京调整出租车价格标准:新价格为3公里以内13元,基本单位每公里2.3元,燃油附加费每次1元。这里面有三笔费用值得注意。
预约叫车服务费:提前4小时以上预约每次6元,4小时以内预约每次5元;合乘收费:合乘里程部分按非合乘情况下应付金额的60%计算,计算方式包括了电召、燃油、租价三票合一。比如,20元车费,每人实际只要付12元。为了鼓励并方便市民合乘,计价器做了升级,同时可为4位以内的合乘乘客提供发票;低速行驶费及等候费:为了改善高峰时段供需关系,早(7:00-9:00)晚(17:00-19:00)高峰期间低速等候费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其他时段加收1公里租价。
精明的大妈算了算,发现每次打车最少要比以前多出3.3元。受益者似乎是出租车司机——按当前运营数据测算,理论上,他们每月将增收1400元左右。
经过20天调价的过渡期,7月1日,北京市6.6万辆出租车全部开始照新标准执行收费。有报道说,7月1日调价之后,拦车的成功率增加,在街上空行驶出租车亦明显增多,高峰亦如此。
这下,急坏的是出租车司机。一边提价看似增加收益,但一天拉活的次数比之前明显减少。有人发现,曾经在写字楼与购物中心排队等候打车的人们已不见踪影,起步价以内打车的乘客也寥寥无几;另一边,出租车公司在维修保养成本上变相提价,明目张胆地涨“份子钱”。有媒体报道,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首次对一家九尚出租汽车公司因随意涨“份子钱”做处罚——今年4月份,该公司无理由上涨了650元。北京市交通委虽曾表态,将加大力度检查对出租车公司借机提高份子钱的行为,“坚决禁止,露头就打”,但司机们还是担心,公司可能会在合同里做手脚,一些变相涨价的行为无法判断界定。
手机打车软件火了,官方下山摘桃了。
7月1日,北京正式实施《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开始对北京“江湖”上的手机打车APP“召安”:以前的手机打车软件可通过备案方式“转正”成为官方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电召平台。“转正”后可按照电召标准收费,即时打车收5元,提前4小时打车收6元。但收取后的费用去向并没有明确说明。
有媒体评论:“我们的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发通知要收老百姓钱的时候,就是今天发通知明天开始收费,哪怕这个钱收来如何管理都不知道;发通知给老百姓好处的时候,发完通知也不执行,说要研究研究出台细则。所以,电召收费也是如此,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不能给司机小费,我们要统一收费。”
与一些直接“封杀”打车软件的城市不同,北京市交通部门这招“招安”深谋远虑。看似安抚并给予组织上的支持,实际上是规范市场“野蛮生长”的服务商。手机电召服务商早就看出来端倪,害怕这种管理变成管制,到时深陷龙潭虎穴退进两难。
在安卓系统的搜索软件里,输入“打车”两字,就能看到“一手划不到底”的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大黄蜂打车、快的打车、打车达人、点点打车、掌上出租车……它们都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火速串红,使用率和成功率远远超于不温不火的96106、96103、96109、96033官方电话叫车。乘客在手机召车发布的信息上都会自觉选择“付小费”,5元或10元,甚至更多。当然,多数加价约车只是在“非常时段”,这样爽快的活哪位司机都爱接,但也无法逃脱不堪的遭遇——避免不了拉到没诚信的约车乘客。信息上说好加价,最后只付个车钱扬长而去。有一部分乘客担心,出租司机选择召车“趴活”,让不用APP的乘客更难打车。
相关部门对这种“无法纪市场”嗤之以鼻,并称将出台叫车软件标准,凡未达标的软件禁止在市场上出现,就目前这种不固定的加价召车行为将被制止。说白了,你不跟我“玩”,那你就没得“玩”。 有人则认为,电召服务不应该免费或统一价格,这样跟抬手招车没有任何区别。
有评论说:“‘官方’打破手机招车软件刚刚建立起来的市场均衡,让市场回归的电召时代的固定定价是一种退步,斩断了手机招车软件依赖之发展的广告业务,代之以‘大包大揽’的‘跟我混’是一种退步,不理解市场不尊重市场,看到市场上发展好的,就用自己的方式改造它,是更大的退步。”
提价并不能解决“打车难”。
“打车难”是大城市的“城市病”,北京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提价,真的能解决打车难吗?
深圳、上海等已经提价多次的一线城市,“打车难”仍然困扰着广大市民。2011年,广州出租车起步价从7元调到10元,但并没有决解高峰时段的“打车难”,要堵车的地段照样堵,难打车的时段照样难打。
网友无风日子在百度贴吧说:“出租车涨价,理由看似充分,但油价上涨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路堵’,‘路堵’可不是打车人的责任,政府应该为此担责,或者再给予更多的补贴,或者再协调下降‘份子钱’,而不是一味的就想着涨价,从坐车人身上获取。”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靠涨幅来调节供需关系不会太明显,对缓解“打车难”问题的作用也会减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也表示,不能期望完全靠调价把“打车难”的问题。
“打车难”开始就像人身上长有个良性肿瘤,愈演愈烈,病变成晚期癌症,若单单靠切除局部,而不是综合性治理,无济于事。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