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商务代表来到青岛,经过洽谈,从青岛福瑞斯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走20吨“地沟油”样品。荷兰人将这批样品带回荷兰后将继续加工,最终使之成为适合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一旦量产成功,荷航在青岛福瑞斯的意向采购量为每年12万吨。
这并不是荷兰航空第一次用地沟油制作航空燃料,早在6月,他们就试用了以地沟油为主的燃料:一架波音737烧着地沟油实现了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国际航行。而荷航也不是唯一一家吃螃蟹的航空公司:英国汤普森航空推出的“地沟油航班”波音757在同年的10月7日从伯明翰机场起飞,搭载232名乘客飞往西班牙兰萨洛特,首航成功。
放眼全球,以地沟油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燃料,在国际上至少被4家航空公司尝试过,且均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2011年10月28日,中国国航一架747-400客机也首次试用了燃烧航空生物燃料的飞机,在空中飞行燃烧了10多吨生物燃油后,取得试飞成功。美国还计划将生物燃料用于舰队等国防设施,英国则已将“地沟油”用于汽车用油。一时间,地沟油风生水起,我们曾经完全无视甚至非常痛恨的垃圾和下脚料摇身一变成为了新能源的代表,漂洋过海,走出国门,从地上到天上。
曲折的上天之路
所谓“地沟油”,顾名思义,就是将地沟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泔水经过简单加工后提炼出的油,现在是对各类劣质油的一个统称。一般人所知道的情况是,这些令人作呕的废油经过过滤、加热、沉淀、分离等工艺,将主要的可见的废物和残渣等去除,就能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看起来与日常的食用油基本无二,最终通过不法商贩的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虽然其中也含有和食用油相同的主要的油脂成分,但同样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一提到“地沟油”,大家无不异常痛恨。但其实,正像航空公司所做的,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燃料或是航空燃料是一项很好并极具可行性的废物利用。
那么,地沟油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成为新能源的宠儿呢?实际情况似乎并不完全如我们所愿。真正的废物再利用面临层层难关。
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此“地沟油”非彼地沟油,国内的地沟油与国外的“地沟油”是同名不同质。前者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既有各种植物油也有动物油,还掺杂着大量的垃圾和杂质;而后者则专指炒菜后剩下的植物油,比如黄油和橄榄油,严格意义来看,是一类废油脂。难怪,荷兰航空来到青岛采购“地沟油”时,看到我们的原始样品非常吃惊,这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原料。
成分的不同,也决定了后续的加工工艺差别巨大。中国的地沟油首先要经过一些物理方法,如加热、吸附等去除杂质,再经过高温高压,地沟油酯化成甘油酯;然后再进行一个转酯化的过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再添加一些稳定剂,最终就生产出了生物柴油。但注意,这仅仅是生物柴油,离航空燃料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燃料要想在高空支撑飞机飞行,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凝固点、安全性、抗爆性等。特别是凝固点,燃料在高空中要承受极低的温度,所以航空用油要求凝固点至少达到零下40℃,而国产地沟油凝固点相对较高。另外,从生物柴油到航空燃料这一转化中,关键步骤是催化,但我国并没有成熟的催化剂或催化流程,要自主研发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反观国外,技术和设备都较为成熟,将废弃油脂直接转化成航油难度和成本都要小得多,拿来就可以用。
身份合法化任重道远
这些复杂的工艺,带来的是不菲的费用。企业收购地沟油的成本基本在每吨3500元至4000元,仅把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成本大约每吨2000元,而把生物柴油转化成航油成本更高。倘若购置国外现成的设备,一套就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算下来,1吨生物航空燃料的价格可以买3到5吨普通航空燃料。即使是不用于航空业,仅仅是生产生物柴油,前景也并不乐观。很多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化工厂的酸化油作为生产原料,因为成本更低。他们仅在酸化油生产淡季,才会考虑使用地沟油。更糟糕的是,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不仅不能供给航空,用于普通的汽车也很困难。因为国家油品实行垄断销售,目前没有将生物柴油添加到汽车用油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汽车若要使用就涉及供油渠道、加油站、混配中心以及汽车改造等很多问题。所以,更多企业是将地沟油加工为其他化工原料如润滑油等,销售给化工行业,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比做生物柴油高。
至于那些热衷于地沟油再加工的企业,反而面临着无油可吃的尴尬局面,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调度,再加上监管缺失且颇多疏漏,很多地沟油落入了油贩子手中,企业不得不向油贩子买油。但这要面对非法商贩和化工生产双方的争油。与不法商贩回收地沟油重新炼制作为食物油,低投入高回报的黑色产业链相比,高投入的生物柴油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即使那些合法转化“地沟油”用于化工领域的企业,竞争力也很小。上游的原料供应挤压,生产线严重闲置,很难实现持续化的生产;下游的销售不畅,用户逼迫,利润压缩,导致部分企业不得已停产。同时,很多地沟油也非法流向了市场,进入了非法加工销售的环节。
对于地沟油的去向与回收,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要求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部门联合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监管地沟油。国家五部委曾确定,在北京、天津、郑州等33个城市(区)试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像郑州市,就编制完成了《郑州市生物柴油产业规划暨生物质资源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相关配套政策《郑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也已出台,力图从源头和流向上加大对地沟油的管控力度。如此一来,合法回收、加工地沟油的企业也开始受益,至少在回收环节有所改善。但对数量巨大的地沟油来说,尚需进一步加强监控,从收购、存储、运输、加工、再生利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出详尽的规定。同时,对涉及其中的企业和单位也需详尽备案。
对于生物燃料公司来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确定了生物柴油的合法地位,《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国家标准》也正式实施。这些政策与规定都有利于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销售网络。但现实是,这些举措都不具备完全的强制性,生物柴油依然难以进入正式的销售网络,无法立足于成品油零售市场,因此,销售比例都不大。
技术难关的攻克,成本的控制以及终产品的销售与使用,像一道道难关,使生物燃料公司处境艰难。这或许需要从国家到企业到餐馆到航空公司到石化企业,从收购到生产到销售,从政策到立法到技术到补贴,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绝不是眼前一阵风的眼球经济。因此,我们期待的地沟油变身航空油,恐怕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