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没有经历过极端环境的、成长于新中国的第一批“正常青年”,80后生于改革开放,熟于物价暴涨。他们还没摸着书本把故事看完,就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适应互联网。他们抱着考进大学就是天之骄子的美好愿景,只赶上了一拨又一拨的白菜线大学扩招。他们赚着点儿钱出外周游了一圈,见识了更为自由精致的生活,体会着西方世界的全线经济紧缩,在上完学旅完游之后继续回国为房价做贡献。
80后是这么一代人。他们要面对父母冷眼,还要面对40后与50后重复无数遍的“想当年我们吃过的苦”。80后基本属于城市动物,对物质有所要求也对梦想有所追求。80后不善于相信大众传媒铸造的“时代成功学”,却愿意欣赏记录个体成功历程的真人秀。这一代年轻人拥有双重气质:他们懂得坚持的重要性,也懂得现实的不可抗拒性。
尽管总是处于现实与幻想的夹缝之中,基本没经历过阶级斗争与各类肃反的80后,也不是那么想要去闲着没事儿批斗谁——他们不想用所谓的集体观去打压他人的兴趣与生活选择。他们更喜欢自己的日子自己过。
80后不太习惯将自己划为一群人中的一分子,而只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一个。
相对于习惯宏大叙事、总有着家国情怀的上一辈人,出生于1980年后的一代年轻人更像摇滚乐中出现在同一时期的“盯鞋派”——他们对改变世界不太感兴趣,对时事发展也没那么多话要说。他们不太习惯将自己划为一群人中的一分子,而只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一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代风潮对他们意义不大。
80后没赶上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重商主义大潮,反而接纳了碎片化时代的小型创业风向——不论是在白领密集的北上广,还是在嬉皮遍地的大理双廊,开遍各种小型美貌咖啡店、客栈、时装店、精品店的,基本都是出生在1980年之后的家伙。而新千年网络时代的到来,没有让80后陷入某种怀旧式的集体焦虑——他们接纳了网络,学会了与世界同步更新。网络进一步击碎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集体观念,年轻人不再需要苦恼于自己在某一个地理界限内的与众不同,在网络世界里,再小的个体,都不缺志同道合者——栖息于意识之中的小个体,被放入了没有时间与国界限制的超大型数字世界。
身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曾经陷入舆论漩涡,被普遍戴上小公主与小皇帝的统一面具。没有兄弟姐妹的扶持,从各自的孤独童年中走向课堂,友谊变得极为重要。中国老一辈的“熟人至上”观念,在80后这里阴差阳错地彻底瓦解:以农村谱系社会为主的“有地域有血缘”熟人亲戚团体,演化成为以课堂、同学、兴趣爱好等纽带扩散而出的“无地域无血缘”朋友圈。在80后的人际交往观念中,你来自哪里,比不过你喜欢什么;你何等出身,比不过你我兴趣相投;而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我除了选择尊重之外,与我无关。
宠溺的抚养会带来骄纵的性格。同时,孤独的成长也养成了独立的人格。极端同龄化的校园化交往圈,第一次让中国的年轻人建立起只属于自己的亚文化圈——动漫粉与摇滚迷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而在跨入成人年龄之后,80后带着从家庭之中托生而出的骄傲与独立,跨入机会不再均等、社会越发板结的现实世界,却并没有陷入愤世嫉俗的怪圈——他们带着一颗饱经误解与失望的心,渴望见识与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集体观的大幅瓦解,为新一代创造了很多“小”机会。
80后有其自身断代般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时尚潮流无师自通。他们恶补西方经久不衰的青年运动。他们接纳各式各样的亚文化、解构文化、自我进化与恶搞颠覆。他们一边成长一边面对社会结构的激烈变革,在成人之前就已迎来同代人的内部分裂——这一代人拥有更为丰富多样的同龄身边人,也拥有更加敢于反叛传统、与国际主流或非主流接轨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世界观。
集体观的大幅瓦解,为新一代创造了很多“小”机会。集团化大企业不再是唯一保险的选择,曾经被老一辈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邪门歪道”,正在成为能够让80后安家落户的“新大陆”——动漫与特效产业、独立音乐人与策展人、小型应用研发公司、可以依托于网络而发展的小众时尚设计师品牌……大型公司也渐渐采用谷歌式的运作模式:各个开发团队独立运作,内部高度透明化,可以互相竞争资源,一个大公司成为一群小公司的集合体,只为同一个目标集中起来。
小机会创造的是小生活。不同于以工作单位为半径的交往方式,80后的交际方式更加趋向于“稳准狠”。由于个人兴趣、风格与目标的日益集中和明确,80后更不善于忍受大而空泛的“集体式交流”,各界人士的拼桌式饭局基本不会出现在他们可控的交际活动之中。他们有意识地缩小自己的交际范围,更有意识地在精准的范围之内寻找志同道合者。他们不需要毫无营养的谈话、酝酿满腹的牢骚,而更愿意在小而精致的饭桌上谈论最近发生的新鲜事、更加有趣的生活方式、彼此都感兴趣的新知领域……生长于信息泛滥的碎片化时代,80后的一项生活本能是:筛选。筛选信息,筛选人群,筛选自己所处的小世界。他们在小范围的交际空间内,交换更大范围的有效(有趣)信息。
生活在信息爆炸年代的80后真的不关心时代大事吗?美国正在经历的新闻改革潮证明,他们只是不关心老派的新闻报道方式、善于指点江山的专家式评说。2014年4月上线的新闻网站Vox.com就重新赢得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新闻事件的吸引力:虽然Vox.com主要的报道内容依旧为严肃新闻的深度报道,但它不做长期性的硬新闻报道,只追踪即时发生的特定事件。它会利用链接的形式把所有相关帖子连接在一起,将某一个事件的所有相关报道建成一个生动的“报道流”,为读者提供“聚合式”阅读。
与此同时,Vox.com还善于扩展事件的分析逻辑,打破同行之间残酷竞争的壁垒之墙: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开审”专题中,你除了能看到Vox.com自身所作的相关报道,还能看到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通过“审理过程”、“目击证人”、“律师陈述”等不同角度所作的深度剖析——新闻不再是扁平而转瞬即逝的,它变成了立体而生动的。
80后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孤独并骄傲,纯真并现实,经历绝望,却又不放弃希望。
曾经选择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有一大部分又因为追梦回到了北上广。热衷自贬为蚁族、屌丝的年轻人,有一大部分并没有放弃手头正在继续的事业。看似拿着手机面无表情的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网络扩展视野、打击不公、发表见解。
作为时代的孩子,80后就像生活在浩瀚的蔚蓝深海中的哺乳动物,他们眷恋海水的柔软与丰饶,却又离不开另一个世界所提供的光明与氧气。他们就像微小的鲸鱼一样孤独并骄傲、纯真并现实,在经历绝望的同时,从未放弃希望。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