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习惯穿西装示人。关于此,还有个段子:无论他经营“吴晓波频道”多忙,每天都会预留一小时健身时间,以便保证能够穿“只适合没有啤酒肚的男士”的阿玛尼西装。据说,能管理身材的人,也善管理自媒体。
一次,他还分享过一个故事:美国嚎叫派诗人艾伦·金斯堡早年狂放不羁,是嬉皮士的精神领袖,年过四十后,居然喜欢穿得西装革履。有人不解地问他,这位老兄说:“我以前不知道西装是这么好看、这么舒服嘛!”生于1968年的吴晓波,在他的微信公号中,郑重其事写下: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喝下午茶,对自己的长相负责,西装革履,卑微而平静地活着。
这篇文章写于2014年11月,“吴晓波频道”开通6个月之时,也是吴晓波个人刚达标联合国“法定中年线”(44岁以下为青年)两年之际。文章阅读量很快达“10万+”,评论的声音——从青年到中年,从小伙子到老炮,从穿T恤的到穿西装的——从四面八方涌来,影响力不亚于他当年的公号开篇《骑在新世界的背上》。
谈到“老派的朝气”,吴晓波第一反应是:新世界的吸引力。他称自己是来自旧世界的人,因为这股吸引力,做了点有朝气的行为,骑到了新世界的背上。“‘老派的朝气’一说,跟我在‘吴晓波频道’的开篇标题非常接近。新世界就像一条恶龙一样,你不骑上它,就会被踩在脚底下。”2014年5月,吴晓波开通了他的自媒体公号——“吴晓波频道”。作为一个有着20年专栏写作经验、写出过百万销量著作的财经作家,他一度感到“我正在失去我的读者”。公众号的推出,成了他骑到新世界背上的第一个动作。迄今近600天,“吴晓波频道”已突破100万粉丝,并以财经专栏、视频脱口秀、线下书友会等板块,形成了一个立体成熟的自媒体社群。
2015年9月,吴晓波又与爱奇艺合作,策划推出了“大头频道”。将冯仑、陈文茜、秦朔等一众“老炮”集结至新媒体平台,要在年轻人扎堆的新世界里,各自响亮发声。用他的话说,“一片海滩上,不能全是穿比基尼的,也应该有我们这些穿西装的一块属地”。
旧世界的吴晓波与新世界的“吴晓波频道”。
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出身的吴晓波,算是中国最早的财经专栏作家之一。从1993年起,他常年在报纸、杂志以及门户网站撰写财经评论,从记者吴晓波,写到财经作家和出版人吴晓波。20多年,他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媒体,由一个官媒状态,慢慢出现晚报、都市报,再到新闻门户、博客、后来的微博和今天的微信。他也亲历着自己那些文字,在纸质媒体上,甚至在FT中文网这样的专业财经门户中,所产生的回声越来越弱。他意识到,人们开始慢慢地把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方式嵌入到社交环节中,“我发现我必须要改变,包括写作方式的改变”。
公号时代的吴晓波,用“吴晓波频道”搭建着他愈加壮大的自媒体阵地。从最早拉了三个85后组建团队做公号,到今天,除了每日的内容推送、每周的视频财经脱口秀节目,还建了一本《M周刊》(微信版数字周刊),并开拓了自媒体社区式的互动,从各地书友会到财经公开课,从微信出版到定制旅游开发,从众筹电影到公众号形象代言卡通“巴九灵”周边产品链。有人说,“吴晓波频道”背后,他在下一盘符合商业逻辑的很大的棋。
没错,吴晓波已经从自媒体人,摸索升级到了自媒体投资人。2015年,吴晓波牵头成立的狮享家基金,已经完成了对酒业家、B座12楼、十点读书、餐饮老板内参、12缸汽车、车早茶、车找茬等微信公众号的投资。这个自称出自旧世界的人,骑在新世界的背上,已经越玩越大。
“微信到现在已经三年多,它像一个猛兽一样把中国的媒体颠覆了。最初我做新媒体,原本是为了自救,是为了找到我的读者,但没想到意外地进入到一个特别大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我们看到新的景象、模式和变革,和原来完全不一样。”吴晓波称,媒体环境的变革反而能让人看到未来,“你不去新世界里革命,就会被革命”。
从老派的50后、 60后,到朝气的80后、 90后。
2015年2月,吴晓波在公号频道发布了一篇文章《知道鹿晗的请举手》。很快,这篇文章和同主题视频就火了。鹿晗、财经、小鲜肉、商业精英,90后、50后、60后,这些看似矛盾的关键词,交织在文章后的评论中。
那篇文章,吴晓波讲了他一次参加活动,被一位80后工作人员问到:吴老师,你知道鹿晗吗?他摇头后,引发了尴尬和他的思考。此后他把“知道鹿晗的请举手”放在他的各种讲课PPT里。“来听我课的基本上是企业家或青年创业者,年龄跨度从50后到80后,可谓是当今商业世界的主流势力。我会先放出鹿晗的照片,然后问现场有谁认得他。坦率地说,无论是50后、60后的MBA课堂,还是一两千人的大讲坛,举手的人从来没有超过5%。而同时,在不同的小角落,则会发出年轻的惊呼和笑声,这好像是一个暗号,瞬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因为一个“从大数据里出来的”90后少年,吴晓波第一次关注所谓“小鲜肉经济”。他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催生了“鹿晗们”这样社交运动的产物,圈层消费兴起。这是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回避不了的一个现象。
骑到新世界的背上,就得掌握新世界的骑术。“吴晓波频道”从设立之初,就给80后、90后群体,在受众群的前排留足了位置。他的视频节目中,就有一个名为“巴九灵”的玩偶形象,与衬衫配西装马甲的60后吴晓波,一唱一和做互动。“巴九灵是请漫画家慕容引刀设计的,就像它的名字,这是一种和80后、90后互动的方式,让容易枯燥的财经话题,呈现一种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方式。”
“吴晓波频道”曾经做过一个受众粉丝群的数据统计,有三个60%: 60%为男性用户,60%为80后群体(含90后),60%来自北上广深和江浙。相比吴晓波在“旧世界”时的读者,已经年轻了一个代际。“以前我在报纸、杂志,甚至在FT中文网写专栏时,读者大多数是50后、60后和70后,大多数是《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的读者。但微信时代,明显感觉到受众群年轻化了,80后、90后都来了。”
如今,“巴九灵”不只是一个玩偶形象,它已是“吴晓波频道”背后一个文化创意公司的名字。“老派人”的朝气与野心可见一斑。
保留精英表达,拒绝屌丝文化。
说到“老派”,吴晓波又认为,在财经领域里,始终应该保有一种精英表达。这是一种专业性上的老派的传统。
“如果一个草根,跟你说股票会不会涨、北京的房价明年会怎么样、中国的产业经济怎么转型升级,你是否会听得安心?所以财经领域一定是一个专家领域,专家不会怕老,无非是你的专业表达,能不能让80后、90后接受的问题。从这方面讲,我并不是一个老的专家,甚至还是一个年轻的专家。”
作为一位闯荡在新媒体时代的“年轻的老专家”,吴晓波在回顾2015年时,认为“吴晓波频道”做过的最冒险的一件事,就是反屌丝,并且高声宣言:反对屌丝经济,中国不能变成一个下流社会。
那篇文章一出,引起轩然大波。网上出现了不下十篇“檄文”声讨吴晓波和“吴晓波频道”。一个月后,吴晓波写了一篇四千多字的《论屌丝》,重申了他的价值观:我们要反抗的是屌丝心态,我们要设法抑制它。向外,我们呼唤并努力参与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向内,我们则要有界限感,是为清洁的精神。
对“屌丝”及“屌丝文化”的质疑,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为。吴晓波分析道:“它被太多人认同为身份标签,甚至被视为‘互联网精神’的同义词。”更致命的是,这一反对,会被定义为“精英式的挑衅和傲慢”,随之而来的攻击是:“你为什么只知道指责‘屌丝’,而不去指责这个导致‘屌丝’泛滥的社会,为什么不去反思阶层固化的社会根源?”但即便这样,他仍坚持反对屌丝经济,并视为非常明确的价值观。
“吴晓波频道”每天用户净增长约2000人(新加入2500人至3000人,取关500人至600人)。“反屌丝”言论那段时间,取关数相对多一些。“这也是我需要的,我不愿意聚集一些没有价值观的粉丝。一个真正的自媒体,第一就是靠内容,好的内容是传播唯一的通路。第二就是价值观,一定要让你群里的人面目非常清晰地在一个共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否则他们就是乌合之众。”吴晓波认为,一场“屌丝文化之争”,让“吴晓波频道”完成了一次空气清新和身份的认同。
吴晓波与大头帮,当西装遇上比基尼。
2015年9月,完成了身份认同的“吴晓波频道”,又开启了一个“大头时代”。他与爱奇艺联手策划,召集了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操盘手夏陈安、财经媒体人秦朔、经纬中国合伙人曹国熊、现代传播集团首席营运官厉剑等人,组建了一个“大头团队”,要合伙干一件跟视频有关的事——开设一个“大头频道”。
这群加起来超过300岁的精英大头帮,集体亮相在互联网时代,让80后、90后万万没有想到。“What are you?弄啥勒?”为了表现老派的朝气,他们在自己的公号内,先替年轻一群抛出了问题。
吴晓波这样描述了他的大头朋友帮:其一,我们都来自旧世界,在那里,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起码都工作了20年,有的操过上百亿的盘子,有的做过数十亿的生意,有的做出了同业最好的媒体平台,而且基本上都做到了自己那个行业的前三名。其二,我们都还能做好几十个俯卧撑,我们都爱读书,新世界的浪头打得太猛烈,一开始稍稍有点晕头,但大潮既来,无可躲避,却也激发出内心残存的那点野心,都想骑上去试试看。其三,我们大多都是从体制内的大船上跳下来的,好几位还是过去一年里最著名的“出走者”,离开之后,无数的资本追在他们的屁股后面,新的事业道路上呈现出很多的可能性。
“大头”这个名字,是夏陈安起的,不知道未来能否像《奔跑吧兄弟》那样火爆,倒是这群传媒界的50后、60后兄弟,要集体发力奔跑了。据龚宇介绍,爱奇艺对“大头频道”在第一年的投资会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强调个性的时代,几个大头抱团一起发力,是否顾虑到,个体的声音容易被新鲜的潮水淹没?吴晓波认为,大头抱团不是怕长江后浪的问题,而是社群区隔的问题。就像爱奇艺上,有很多二次元的文化、很多综艺娱乐的节目,但它缺乏一些板块,比如财经板块、体育板块甚至时尚板块。“但财经不可能二次元,不可能卡哇伊,它始终要有一种严肃的表达,就像 90后、00后穿着比基尼在海滩,我们是穿着西装的。当我们穿着西装跑进比基尼海滩时会格格不入,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穿西装的沙滩或者广场。这是一个人群区隔的问题。”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