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是躯干和上肢的结合部。肩和膀是两个概念,肩平膀圆。肩由躯干上方的锁骨和肩胛骨的上端搭建,上覆斜方肌,上连后项,下连脊柱和上背肩胛骨;膀指上肢肱骨和外侧覆盖的三角肌。西式健美锻炼通过手持哑铃耸肩的动作练习斜方肌,中国传统内家拳讲究放松肩膀,沉肩坠肘,达到肩平而顺的目的。
在非机械纯粹依赖自然力的时代,肩膀承担着劳作和战斗的功能。首先就是负重。现代人四体不勤,对扁担的印象,恐怕就只有《西游记》里沙僧“你挑着担”的形象了。我小时候住在大同城区迎泽里,那一带都是平房,十几家人共用一个水龙头。我是长男,往家里挑水就是我的任务。个子不高的时候拎着一只水桶左右摇摆着走,等个子长高了就用扁担挑水。我母亲的家乡阳高县上深井村有口靠泉眼渗水的深井,我的二姥爷就靠给村里人家挑水补贴家用。二姥爷挑起水来走得稳、步子还大,扁担一起一伏和脚步配合也有节奏,累了扁担换肩直接完成都不用撂挑子。
肩膀上压过担子的人,肩会比较平厚。东方人体型偏于溜肩,所以穿西服不好看,需要用垫肩。干活的人或练健美的人穿西服就显得挺括,这得益于斜方肌肌肉练壮实了。但是光有斜方肌也很难看——更显得溜肩;把三角肌练起来,肩膀就显得平整丰厚,膀大腰圆说的就是三角肌隆起的样子。夏天北京闷热,常有中老年男人脱光了上衣,大大咧咧在公共场合出没,被讥为“膀爷”。
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但它的牢固稳定性比较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肩关节中最大、最重要的关节是盂肱关节,由上肢肱骨和躯干肩胛骨咬合而成。肩关节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与关节囊纤维层愈合,增强了其牢固性;只有关节囊的前下部没有肌肉、肌腱的增强,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当上肢外展,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时,肱骨头可冲破这一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这就是常见的脱臼。大人扯着小孩胳膊玩的时候极易出现类似情况,在擒拿格斗的时候也有摘胳膊卸膀子的技巧,让对方丧失战斗力。
肩关节脱位属于伤筋动骨,会出现关节处疼痛剧烈,因为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及肌肉等软组织也有损伤,导致关节的正常活动丧失,关节部位出现畸形。关节周围肿胀,可有血肿,若不及时复位,会出现血肿机化,关节粘连,最终关节不同程度丧失功能。
说到肩膀就不能不说肩周炎。此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又称“五十肩”,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肩周炎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在肩周炎的中后期,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因肩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而使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内旋障碍最明显,如不能梳头、洗脸、穿脱衣服,患侧手不能摸到背等。
西医称肩周炎为“frozen shoulder”,即冷凝肩或冷冻肩,日本人则称为肩凝证。中医有整体观,从来不认为肩膀疼就只是肩膀的事。粗略地说,肩周炎是由风寒凝滞、气血瘀阻造成的。50岁这个年龄,是女人闭经、男子性功能衰弱的阶段,以前透支精血,积攒的病邪在身体阳气不足的情况下统统爆发。临床上,肩周炎患者不论男女,其小腹往往冰凉而坚硬,按揉点压小腹时,即可诱发或加重其肩周疼痛,有的患者会感觉到肩膀发酸冒凉气。可见肩周炎的病根还是在生殖系统上。
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首先通过针刺艾灸和按摩,松解肩周局部的组织粘连,暂时缓解疼痛。肩膀剧痛不能触摸的患者,可以针刺肩膀对侧小腿上足阳明胃经的条口穴,以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想根治肩周炎,还是要服用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的药物。小肚子变得温暖柔软了,肩膀才能不疼,变得灵活自如。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