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的履历出众——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在央视做过整点新闻播音员,曾就职于美国安可顾问公司,后来在读研期间成立了一家设计顾问公司。2013年,王潇注册了品牌“趁早”,她致力推广的“趁早精神”,核心的总结就是:时间看得见。
尽管身份多样,王潇对自己的定义很明确:“我就是个创业者。创业风险高,也就是多巴胺阈值高,这种需要不断比赛并且比出输赢的活法,符合我的天性。”
作为一名创业者、母亲、有野心的都市女性,每天要面对的事情繁复庞杂,时间管理就显得必要。“我从小学开始就是手账的深度使用者。”王潇说,影响她的人是表姐,“她当时大学毕业,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定了很多计划,然后一个一个地实现了它们。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世上真有人能够这样处心积虑地计划自己的人生并且实现每个目标。”
把日子过得这么理性会不会有些遗憾?王潇也承认:“生活归根结底是感性的,是无法真正计划的。”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想干成点事儿的人来说,时间管理即便再“不近人情”,也是必要的,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自律,而这基本上是成功的前提。“一个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能控制的部分,然后做到万事俱备,这样东风来了才知道怎么借。”
时间管理最难的环节,首先在于确定事情的优先级,其次是有效地执行。“人生中的事情是有优先级的,在同一时间段里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王潇说。但很多人连第一步都做不到,他们不能从一大堆事情中拎出最重要的那件。
自控能力也是让很多人无法做好时间管理的“绊脚石”。“自控是种天赋,人和人天生的自控能力不同。我们必须承认先天每个人的自控能力不一样。虽然这可以练,但时间成本就比别人多很多。我属于中等自控能力的人,最强级别的人根本不需要像我那样把事记在纸上,做出细致的计划,他们在大脑里就完成了,不需要外力。”
自控能力差的人只剩一条路,那就是下定决心。王潇的“趁早”效率手册以及新推出的“趁早”App,都是源自这个逻辑,帮助那些缺乏自控力又想要改变的人,一步步制定和拆解目标,在内外部的共同激励下逐一实现。“要发誓改变,否则人生就完蛋了。人无法用同样的自己换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个我特别相信。”
在王潇看来,时间管理不只是一个生活方式或提供效率的方法,还是具有更深远意义的事。
“我坚信人生是可以改写的。你有目的地训练自己的自控能力,对一件事情做到持续地专注,在‘趁早’称之为‘微小积累、持续改变’,最终你的命运就一定能改写。”
从某种角度而言,时间管理被提上人类的生活议程,甚至成为一门颇受欢迎的课程,是相当荒唐的事情,人似乎已经进化成某种无法自然而然地生活的物种,需要依靠条条框框才能摸清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哲学问题从来都不是阻碍进取心和欲望的绊脚石,活着,就要取得现实层面的成功,而这正是时间管理的目的所在。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