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自古多以文物古玩的形态出现,我们也习惯了艺术品在不同时空里的流动和流通。有流通,也就有了多种揣测和悬案。
前不久读到东京大学汉学专家、先秦史研究权威平势隆郎的著作《从城市国家到中华》,它是日本讲谈社出版的“中国的历史”丛书的其中一本。这套丛书的目标读者是非专业人士和中小学生,算日本版的“先秦那些事儿”,内容基本是不同文本之间的比较和互文——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研究史实如何被编写的史学(historiography),不知道普通大众乃至中小学生能否看下去。平势隆郎的解读新意满满,他以战国简和文物为依据,探讨《春秋》《左传》《史记》是怎么建构历史的,并讨论天下、文字、出巡、城幾等概念的形成。比如大禹治水其实是巡视领地,分划州界,乃是国土局的干活。不过,当平势君写到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我可就起了疑心了。
虢季子白盘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其宝贵,不但在于年代久远,器型宏大,工艺精巧,更在于其上的111字铭文,说的是虢季子出征玁狁,凯旋后得到王的表彰。所谓“玁(xian)狁(yun)”就是历史课本上说的西戎。西戎和西周征战不断,周宣王在位期间打了不少大仗。王国维先生考证出虢季子白盘铭文开篇的“唯十有二年正月初吉”和西周周宣王的“十二年正月朔三日”吻合,也就是公元前816年。
这也有文字和实物旁证。周人伐玁狁之事在《诗经·小雅》里多有提及,如“南有嘉魚,之什六月”;也讲到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玁狁攻西京,尹吉甫奉命迎击的事:“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斾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尹吉甫是宣王时的太师,也称“吉父”,其文武双全的高大形象常在据说由他编辑的《诗经》里出现。这个形象被南宋时出土的兮甲盘坐实了。元代一官员发现家里人用一个去了圈足的铜盘来装大饼,当朝宰相鲜于枢很识货,认出这是古物,它所记载的,就是尹吉甫奉命征讨玁狁,并征收赋税的事迹。这件兮甲盘从此承传有序,王国维为其作跋,评价“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后来流失海外,到2014年才回归祖国。
另一件佐证就是“不其簋”。此簋1980年在山东滕州的一个西周墓葬里出土,簋身和簋盖明显不是原配。妙就妙在,簋身和当时藏于历史博物馆的孤零零的某簋盖倒是在纹样、工艺、尺寸和铭文上都严丝合缝。150字铭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现在是九月戊申,正月的时候玁狁来犯,秦庄公协助周军伏击,被白氏(也就是虢季子白)嘉奖有功。
周宣王和玁狁之间的战火连绵多年。公元前823年六月,诸侯尹吉甫出征,公元前816年正月虢季子白出征大捷,班师后让当时未被封诸侯的秦庄公乘胜追击,大捷。这三件事都有封赏、造器记录,这个证据链也就算基本建立了。
平势君要怎样翻案呢?他石破天惊地认为,兮甲盘上的“维五年三月”,也是平王五年三月(公元前766年),盘上所记载的,根本就是一场内战。他认为,周幽王死后,两派不同大臣拥立两王子:申侯和鲁侯拥立申侯的外孙兼废太子宜臼为平王,虢季氏则拥立另一王子为携王。平势君进一步指出,兮甲盘记录的史实是平王这一派为了和西面打仗,要求四方支持物资赋税。所谓“玁狁”什么的,是掩人耳目的幌子,指代的实为携王!同理,虢季子白盘上的“唯十有二”不是指宣王十二年,而是平王十二年(公元前759年)。这说明了什么?虢季氏的旁支虢季子白铸造的盘上已经用平王年号,表明其人已经投奔平王,虢季氏的倒戈导致了携王的覆灭和东周的开始。
我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宫廷政变,豪门恩怨,史书枉曲回护,当然比杀了五百西戎更惊心动魄。可惜平势君太过自信,罔顾西周伐玁狁的种种文字实物证据,专心倒腾自己的新说,翻案不力,倒的难免是自己的信誉。不过这也让人对历史有了信心,毕竟它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娃娃。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