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五千年大酒楼”用餐,本以为酒楼取这个名字是宣扬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上菜才明白是说食材。据我的朋友某著名考古学家品鉴如下:芹菜贞观三年采摘,牛肉乃宋朝梁山好汉特供,风干肉1976年腌制……一桌菜龄合计,正是五千年。唯有白酒气象一新——昨天刚兑的水,喝半斤都查不出酒驾。
“中华文明五千年”跟这杯白酒一样,水分极大。“五千年”一说为人熟知,孙中山的推广居功至伟。他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而他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孙先生说话一贯夸张,不然不会有“孙大炮”“孙串出”这类绰号。
而孙中山所说的“4609年”并非出自他的考证,其出处是宋朝阴阳大师邵雍所著的《皇极经世》。邵雍在书中称唐尧元年为甲辰年,后人推定这一年为公元前2357年,再向前推至黄帝,得出“中华五千年”这一数据。梁启超也曾说:“俗史详记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据宋邵雍之,如云黄帝元年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邵雍的推演尚算客气,唐朝的司马贞在《补三皇本纪》中引述《春秋纬》,说得更夸张:中国历史分为10纪,一共3200多万年。数据是这样凑出来的: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各立万八千岁,接下来是地皇氏,兄弟十一人,亦各万八千岁……这种能活一万年的特殊人种在他笔下比比皆是。笔者甚至怀疑,甲骨文是不是就刻在这些先祖的遗骸上?
中国历史正确又不间断的记载,也就是信史,起于周朝厉、宣两王间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个数据比较科学,但明显不够五千年。史学大家吕思勉以《汉书律法志》和《帝王世纪》等文本记载向前推,终于盘点出五千年:在共和元年之前,周朝还有122年;商朝629年;夏朝432年;夏之前的尧和舜分别是98年和39年,加上居丧3年,共140年;黄帝、颛顼、帝喾三代,按尧舜的平均数算,每人70年,又得210年;再之前的燧人到伏羲三皇,每人算300年。加上这900年,终于凑够了5200年。
这个经过众筹的数据,虽然较司马贞的一活上万年谦虚些许,但也是信口开河。按《帝王世纪》的说法,尧执政98年后退位,又做了20年的太上皇,直到118岁才去世,这个长者的高寿实在令人难以置信,除非全国人民为其续命。而此前的三皇每人活300年,真是难为了吕先生。当然,更难为了西点店,300支生日蜡烛须插得密不透风,蛋糕大约只能用刺猬替而代之罢。吕先生对此也是哭笑不得:“这种算法,固然极为可笑,然而现在实在没有别的法子想,也只得姑且如此,总算是慰情聊胜无罢了。”
用顾颉刚的“历史层累说”解释这种可信度低到六亲不认的乡壁虚造最恰当不过。顾先生认为,史料著成年代距所述史实年代越近,则其可信度越高;而晚出的史料,虽事迹更加详细,体例更加完整,但这反而说明其中掺入了大量伪造内容。顾先生常用的例子:《诗经》只提到过大禹,到了《论语》才出现尧舜,到战国才有五帝之说。邹衍之后,黄帝成了华夏共祖;而比黄帝更早的伏羲、神农,要到汉朝才流行;至于盘古开天辟地,魏晋才有记载。历史像拉面,越抻越长,越到后来出现的人物越多,好好的史料最后成了名片簿。
商周之前的“夏”,甲骨文中对它只字未提(最早的文献记载出于西周,关于夏的记载都是周人追忆);而在考古学上,迄今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实物证据。一部分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即夏朝遗迹,但缺乏有力实证。这个王朝有点像我早上的袜子,应该存在,但就是找不到。
即便夏朝真实存在,中华文明也只存在3200年。若以现代学术界认可的考量标准即“文明”来看,结果更让人灰心。文明需具备这些标志:1.城市的建立;2.文字的产生;3.发达的文化;4.人造金属器物的存在,即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以此为标准,中华文明诞生时间应更为靠后。不过,若按五千年大酒楼WC的考量标准,文明进化倒简单:只需向前一小步,文明就进了一大步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