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一是山西人,在山东读大学,后来考上江苏某高校的研究生,读了三年。大四时考了一回公务员,同时也在复习考研。结果是公务员没考进去,研究生考进了个不错的学校。只是上了三年研,变的是学历和房价,不变的是继续考公务员:“研究生快毕业时,我又考了好几回。参加完时间最早的国考,又去参加了几个省的考试。前几年各省考试时间是错开的,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同时报名,重复考试。但最近几年各省考试的时间挨得很近或是重合,全部都考基本没可能。”
刘师一高考时考的是理科,文科是上大学后被调剂的。读本科时,他基本没考虑过毕业后的去向。2007本科毕业时,身边考公务员的不多。但因为父亲是公务员,在县法院办公室工作,家里人也就提议他考。那时他兴趣不大:“读本科的时候很不喜欢公务员,周围的朋友也对公务员持鄙视状态,觉得它官僚,也不知道公务员究竟是干吗的,算是个贬义词。”他也并没有通过考研考回理科去,而是选择了与本科相同的专业:“读研时,我依然没有想过毕业之后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但自己和周围的人对公务员的态度产生了变化。”
刘师一所在的院里,研究生总共有九十来号人。临近毕业时,除了死心塌地考博士的,其他人都在找工作的同时考公务员。因为学校好,院里一次考上的人有十几个。没有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刘师一在本地找了工作,与过去的同学依然有联系。在他身边,有一些已经工作的朋友还在考,甚至已经是公务员的也在继续考,想考到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岗位:“如果对现有工作不满意,比起大海捞针般的求职,考公务员反而更简单:复习,考试,面试就可以。现在我与考上公务员的同学还没有太大差别,时间久了就不一定。大部分公务员应该都有福利房,就算现在没有,以后总归是有的。我的一位亲戚,在北京做公务员,按他的说法,过个一两年就会有房子。”
“现在的情况是,非公务员以及没有考过公务员的人,会觉得公务员考试不公正,就是走后门得来的。反而是考过来的人觉得这个平台是相对公平的。”
在刘师一的认知中,与其他的工作比起来,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好,社会地位高。“我父亲是公务员,在当地,他的待遇还算可以,发不了财,但福利不错。我对公务员的生活水平和具体的收入水平大概是有了解的。”按照现在考公务员的热度,一个岗位的竞争者大概会在一百人左右,有些热门的一两千人也不奇怪:“我考公务员的时候很想去北京,而因为各个岗位都会有一些专业限制,所以不是我挑岗位,而是岗位挑考生。”
虽然考公务员考了很多次,他一直没什么压力:“公务员只是众多选择的其中之一,它也并非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上,倒不是因为走关系,而是因为考公务员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碰运气。”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分三部分,一百三十道左右的选择题,申论问答部分,以及一道40分左右的大题。虽然笔试部分有固定答案、全部机器读分的选择题分值不到一半,但想找到判卷考官托关系,可能性也不大——在刘师一看来,“笔试部分的公正性应该与高考基本持平。笔试达到120分进入面试阶段后,所有入围考生都在同一个考场,一百到两百个面试官也都是在面试之前一天随机抽选,提前打招呼基本没机会”。
刘师一现在在国企工作,身边有一半同事是关系户。而要去考公务员,不管你爹是谁,分数没到就是没到。如此相比,各种就业平台上,可能公务员的公平度还更大一些:“现在的情况是,非公务员以及没有考过公务员的人,会觉得公务员考试不公正,就是走后门得来的。反而是考过来的人觉得这个平台是相对公平的,比如说简章要求‘本科学历’,那么你北大毕业,和普通二本原则上是平等的。小地方可能还能找找关系,越是国家机关的考试越公正。”
考公务员的诸多标准中,也有让刘师一觉得荒诞的地方:“比如你报考的职务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那你填报中文系或者中国语言文学系,或者你硕士的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都不会审核通过。某些职务要求本科生,没有括弧加以上,那么这个岗位研究生就不能报。你会感觉你面对的仿佛是一个庞大的、冰冷的、精准的机器。”
“中国人有爱做官的传统,但其实考上公务员和古代中举相差很多,中举有官做。现在的公务员大部分都仅仅相当于古代的吏,一辈子也没机会升为官。”
虽然是文科专业,但刘师一的二十来位同学中,除了考公务员,就业形势还可以,出路大概是博士、事业单位、银行等国企、老师、媒体等。虽总说就业困难,但毕竟学校过硬,出路不会太差。然而这并不妨碍正在上研的人继续为工作着急:“中国的学生到研二,还没法找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急得不行了。但他们大多没有目标,看到都考公务员就一窝蜂地考。中国人又有爱做官的传统,但考上公务员和古代中举相差很多,中举有官做,那才是一步登天。现在的公务员大部分都仅仅相当于古代的吏,官吏的吏,打杂的,一辈子也没机会升为官。”
虽然刘师一已经有了一份国企的工作,每天干的活跟公务员也差不多,但“考公务员”却依然在继续:“虽然我很渴望考上,但也不是像考研一样,觉得今年必须要考上,都是报名的时候很有信心,没怎么复习就临近考试了。如果是失业的状态,肯定会拼命考,但已经有一份工作,公务员只是看起来稍微好一点而已,动力不大。”
如同刘师一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在他考公务员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从这份职业里得到什么——它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晋升机会都不如现在:“我所做的这份工作,毕竟有一个标准,还能够凭实力或业绩获得肯定。而公务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熬也只是熬个资历,大部分可能还是靠关系。”“公务员这个职业,有可能这辈子都混不到上面去。工资也不会有太多变化,光靠工资的话,可能现在拿的钱跟十年后拿的钱没有太大的区别。公务员能给的也就是一套房子。”
尽管如此,面对这个“领导就几个,普通科员铺一层”的庞大的公务员金字塔系统,刘师一以及更多备考的人,会选择的依然是“先踏入这个门槛再说”。甚至也会有人认为就算永远待在这一个岗位上,也比体制外强。“做过学生干部、活动能力强的人在考公务员,性格可能更适合在学校当老师的人也在考公务员。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看到大家都在考,都说好,就随个大流,其他的都等进去了再说。”
在刘师一的想象中,公务员的生活“轻松,不会太累,并且待遇还好,不要求你有什么抱负。工作,拿到钱,就这样”。而在他现在所拥有的这份工作上,他想获得的只是更高的职位,更多的工资。具体想完成什么,他没有想过。“这份工作我并不反感,城市也算是自己喜欢的地方。每天五点半正常下班,回来后玩玩儿,做点儿自己的事儿就行了。我是基本没有考虑过稳定的,谁知道二十年后什么样。不可控制的未来不用想,想也没用。”
(应采访者要求,刘师一为化名)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