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被误会得最厉害的那段时间,马薇薇也从未想过关掉微博的评论和私信功能。去年,她与《奇葩说》另一名辩手周玄毅的恋情高调曝光,之后周玄毅前妻公开发了封深情的离婚声明,很多人由此把道德矛头指向马薇薇,她的微博被陌生网友包围,满屏负面声音。
沉默大半年后,今年2月,这位自称“温柔一刀”的女辩手用一条长微博回应外界的恶意猜测。为此有人调侃道,“千万不要得罪一个搞辩论的”。
实际上,马薇薇对这类事很悲观:“我们可以号召吃瓜群众不要围观、议论,但这种号召又会引起新一轮的围观、议论。你可以跟他们说,这是别人的私事,不用管。可是有用吗?这些人缺乏同理心,他们可能把你最不想见到的另一面反复夸大、咀嚼,让你极度反感,激发你最脆弱和最不理性的一面。”
她说,互联网普及这一二十年,网络上爆发了无数舆论事件,一拨又一拨吃瓜群众前仆后继,也有一拨拨媒体及个人出来讨论私域,呼唤尊重,然而哪怕美国总统大选这样的正经事,人们最喜欢讨论的还是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私生活。
如果成为被围观的对象,马薇薇给自己的第一枚安慰剂是:镇定,从本质上看待围上来的人。在马薇薇眼中,“吃瓜群众”本是个中性概念,当它被网络看客当作第一人称自嘲,并且不具备攻击性、只是纯八卦好奇时,甚至有些小可爱,就是一群“没有目的、纯粹看热闹而且没有观点的人”,他们和过去街头巷尾看热闹的人很相似。那时候,外面发生一点小事,比如两口子吵架或两个司机追尾,撕打起来,很多人听到动静便冲出家门,四处打听怎么回事,还有人蹲在马路边花坛沿,一边吐瓜子壳儿一边大喊打得好。他们没有原生的立场,谁也不支持,看完热闹点评几句就各自回家。
“只不过以前人们没什么抒发渠道,顶多回来跟家人再扯上几句;现在你上网一搜,发现很多人跟你观点一样,于是一群人在那儿不停地骂,彼此获得力量,也不用担心别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马薇薇分析,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传播从单向发展到多向,每个人都能通过社交媒体尽情地把想法公之于众,能直接与素不相识的当事人对话,还能相互形成部落,于是不讨人喜欢的“职业吃瓜群众”产生了,他们躲在互联网后一起壮胆。
马薇薇将吃瓜群众分为“普通”与“职业”两种。她理解前者,好奇是人类天性,有些事情实在太惊悚了,人们自然而然会去看看。比如王宝强事件,由于婚恋是敏感话题,加上各种网络及传统媒体的集中关注,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会接收到很多相关信息,好像都有资格发表两句评论,这是马薇薇眼中“一般吃瓜人”的反应。但同时,她反感那些追到马蓉微博下骂个十天十夜的“职业吃瓜人”,很无聊而且有些可怜。
所谓“职业吃瓜人”,虽不是以此赚钱为生,但在精神上有类似趋向。他们一天到晚持续围观并议论他人的生活,事无巨细全力追击,由始至终围观每件跟他们无关的事,并且不断发表很偏激的言论,好像自己就是当事人一样。马薇薇说,没有谁能担保绝对不八卦,只是自我克制的程度不同而已,总有些人克制不住当“职业吃瓜人”,得看开一点。
习惯从本质剖析问题的辩论者视角也会帮她释怀:“你会发现,一个人的生活越丰富,他看别人热闹的几率就会越低。自己活得精彩充实时,别人的生活再刺激也只是惊鸿一瞥,因为你自己忙嘛。”
马薇薇也试图理解网络围观者的动机:“很多人的生活压力很大,所以以围观别人的生活(发生一些起伏混乱)来使自己纾压。评判自己的生活太累了,但评判别人的生活可以放松。”
现在的她看吃瓜群众明显淡定了很多,两年前参加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时,她对此的反应要强烈很多。那时“吃瓜群众”的说法还不流行,她反感那些打着“关心”旗帜干扰甚至绑架他人生活的亲戚朋友或路人,在名为《别再八卦我》的出场演讲中她说:“非常厌恶这些以八卦他人私生活为己任的闲人。”“八卦有罪,罪在不仅浪费你自己的生命,更企图消费别人的生命。”当时她已经持有和现在一样的观点:那些脑子里装满别人,过于热爱八卦,非要把别人的日子过成自己的日子的人,是因为过得没滋没味。
分水岭可能是她参加《奇葩说》以后。马薇薇走红,成为公众人物,卷入几次舆论风暴,但在与马东等前辈及朋友的共事中,她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了。“我同意马老师说的,‘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公众人物被议论也是宿命。如果没有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来围观你,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可当他们来围观你时,你也不再是原来的你。”马薇薇说这是个一体两面的事情,她不会因此赞扬或贬低某些人,也不会关闭与公众的沟通渠道。
她在长微博中承认,曾因为要忍耐一些过激的围观议论甚至误解,自己变得脾气很大,陷入焦虑与抑郁,还几次看急诊。“有些人关了微博评论但还是活跃在公众舞台,名人没有办法,走到聚光灯下就不可能只曝光他们想曝光的那一面,他们恨围观也爱公众。公众对名人的态度也是这样的,他们爱名人也恨名人。”如今,她提醒自己这些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不用为此真正烦恼,她说早在决定吃公众人物这口饭时,已经做好了准备。
“最好的办法就是当看不见,实在不行就去看心理医生咯,不然怎么办呢?”马薇薇承认知易行难。因此,当她遭遇强势围观,过多不友好言论涌来时,她会把自己和互联网隔离开,不看微博,不在网上搜任何自己的消息。她坚信人在私人事务上的第一反应基本是不理性的,一旦需要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时尤其如此。“所以这时候,我会把判断处理的权力交给团队:是否需要回应?如果需要回应,怎样做比较合适?等事情过了两三个月,相对走出个人情绪后,再来审视,当时做的处理对不对。”
在辩论场,马薇薇曾有金句:“对方辩友,你们以为我们是在劝告你们吗?不是,我也在开解自己。”在如何与吃瓜群众相处上,她态度不改:与其探讨怎么跟激发情绪的吃瓜者相处,不如探讨怎么跟自己的不理性和脆弱相处。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