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星期一清早,纽约人一醒来就闻到硫磺和臭鸡蛋味道,只觉反胃。好像有个巨大的屁穿透了曼哈顿下城区。这气味萦绕不去,被媒体冠以‘可怕’、‘恶心’和‘不吉利’种种恶名,直接导致学校和写字楼里空无一人,全体撤离;911电话被打爆了,电脑控制的火车和地铁暂停开动;还有十多个人被送进了医院。‘可能只是一股令人不悦的气味罢了。’布隆伯格市长作了公开发言,旨在安抚民众。人们把矛头指向新泽西的化工厂;还有人怀疑硫醇泄漏,天然气中的硫醇有臭味,而且有毒。到最后,大家都无法确定臭气的来源。”
在《水果猎人》一书中,亚当·李斯·格尔纳不无夸张地这样描述纽约的一天,然后,他写道:“我想我知道,大概是榴莲闯的祸。”肇事者就是他和朋友开的榴莲尝鲜派对上的两只榴莲,“当榴莲盛宴开始时,那栋公寓楼里除了我们就没别人了——全都因‘可疑气体泄漏’而疏散了。”他把原因归咎于在唐人街买到的榴莲根本不新鲜,为了吃到地道的榴莲,他立马直飞榴莲的故乡——婆罗洲(即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
硬纸板一样的超市水果
世界上水果的种类何止成千上万,但出现在超市里的水果种类不超过25种。光鲜亮丽、毫无瑕疵、保存期长的水果才会得到超市的青睐,而要做到这一点,水果在未成熟时就被采摘,然后放入冷库储存(在冷库里苹果可以保存一年),被运输到世界各地之前,再做做像打蜡这种的“包装”:天然的虫胶和高分子胶还算好的,为了省事,人们常常用聚乙烯或石蜡——也就是炼油的副产品。你用聚乙烯做的塑料袋提着披着聚乙烯外衣的水果回家,其实吃的是“石油的排泄物”。食品业界有一个术语叫“全球四季常夏”,意思就是,一切都买得到,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苹果、橙子和香蕉——超市三大样板水果,但代价就是,它们总是平庸货色。
听起来令人沮丧,但确实是事实。如果不想吃到像硬纸板一样难吃的水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农场去,到水果的原产地去,有些水果绝对值得飞几千公里去品尝,就像格尔纳飞到婆罗洲吃榴莲。这种人,被格尔纳称为“水果猎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水果有着宗教般的狂热,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把满世界追寻未知的水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全球各地的“水果猎人”
格尔纳在婆罗洲吃下几十个榴莲之后,进入了一种魂不守舍、目光呆滞、犹如身在梦中的状态。最初他以为自己受到榴莲那种无以伦比的滋味——完美至极的奶油冻——的催眠,但后来他发现这是一种忘我之境,仿佛通过吃水果与人类祖先心灵相通:“没了它们,人类根本不可能出现。住在树上的人猿出现于距今五百万到九百万年前。果实帮助他们进化。科学史学家劳伦·埃斯利(Loren Eiseley)在《无垠之旅》中写道,若没有数量和种类庞多的果子,‘人类可能仍是夜食动物,靠啃蟑螂过活’。”
去佛罗里达拜访美国最出名的“水果猎人”、珍稀水果全球联盟创始人威廉·惠特曼时,格尔纳表示,自己也想四处云游,把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水果和为水果迷狂的人都记录下来,老头儿摇了摇颤抖的手,轻蔑地说:“没戏,记不完。”不过格尔纳还是尽量记录了他见识的各种拜水果教人士。有一类是所谓“素食果人”,就是只吃果实的人。他还采访过美国素食果派的代表人物丢瑞特,丢瑞特说,吃果实是靠近天堂的一种方法。“《圣经》说得很明白,我们本该生活在伊甸园里,一年四季都以果实为生。我们已经找到了回伊甸园的路。”这个教派里有各种分支,有人只吃可可豆瓣并感到自己“绝对超凡脱俗”,还有人只吃拌有陨石粉尘的鳄梨。
那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到底吃了什么?“《圣经》从未信誓旦旦地说夏娃和亚当吃了苹果。事实上,知善恶智慧树上结的果子根本没有具体明说。一直到了公元5世纪,苹果才开始代表这种果实。”此后,被列入伊甸园“禁果”名单的水果有一长串:椰枣、无花果、橘子、柚子、石榴、葡萄、柠檬、榴莲、桃子、樱桃、咖啡豆、泡泡果(paw-paw)……甚至有人认为是蘑菇——从植物学角度来说,蘑菇是菌类的果实。格尔纳这番考证的意思就是,不管哪种水果,有它们的地方就是天堂——哈,他正好叫亚当。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