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月天,冷风仍袭身,心却可能暖融融,因为有一个情人节。不如,让“时光倒流七十年”,重温经典旧片《北非谍影》。想起它,是因为“公义”呼声正高涨,而爱的呼唤也响亮。美国电影学会(AFI)于2002年评出上世纪一百部最浪漫爱情电影时,本片名列榜首。由两位巨星汉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这部电影讲的又不仅仅是爱情,还兼及友情、亲情、正义和爱国主义。
经典爱情电影的优点是男女主角对白不多,注重身体语言,讲究眼神交流,往往还有一点谈情说爱的闲情,包括驾着敞蓬车在大街上兜风,或骑着电单车在小巷中横闯,爱得懵懵懂懂,却爱得真实。
故事情节很简单:在北非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有一间由美国人里克开的同名夜总会,兼营赌业,聚集了三教九流,风花雪月,日夜笙歌。一天,来了一对夫妇,男的是维克多,一个反纳粹地下组织的领袖;女的是伊尔莎,里克滞留巴黎时的情人。二人有过一段浪漫好时光,纳粹军队入侵巴黎前,约好在火车站会合一起离开。然而,撑着雨伞在火车站久候多时都不见伊尔莎,里克只好在黑人随从兼钢琴师山姆催促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伊尔莎的违约从此成为里克心中的结,他不再对任何女人动心,表面上是一个花花公子式商人,社交手腕了得,跟当地维持治安的法国警长有一定交情。
原来,维克多夫妇有重任在身,他们希望取得通行证,到里斯本去进行他们的正义事业,同时摆脱纳粹的追捕。里克手上正好有两张通行证,却因为对伊尔莎有怨恨,无论他们出价多少,都不肯转让。后得伊尔莎解释并恳请,终于放下儿女私情,不但把通行证给了他们,更持枪要挟好友兼警长护送他们到机场,开枪射杀了欲阻止飞机起飞的德军少校,目送心爱的女人和情敌离去……
男女主角在机场离别一幕成为经典镜头,那句“我们永远拥有巴黎”则成为爱情金句。它给后来的创作者带来无数的灵感,上世纪90年代初由梅艳芳等主演的铁达时手表广告,据说就是受到该片的启发。那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说的是现实,却也是人生哲理。
爱情并不都是讲正义的,爱情可以很纯粹,也很琐碎——就为那张通行证。然而,爱情故事被人传诵,爱情令人回味,就不仅仅是纯粹和琐碎了。爱情的刻骨铭心不一定要生离死别,也不一定要天长地久,更不一定要自我牺牲,生活中的爱情离不开生活的环境,更离不开身边的人。如果放弃了身边的人和事,而追求纯爱的真我,到了头来,你仍然失去自我。
我想起两年前上映的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也是一部非常时期的爱情电影,情节也很老套──纯情少女得美少男垂青,爱得拘谨却纯真,含苞的情花要盛开时,美如完人的男主角却因白血病离去。永别那一幕,痛得说不出话来:“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但最干净的爱情价值若干?尚待时空检验。
比较两部电影,令人看到美国软实力的高明,它不用太多的政府喉舌或宣传机器去硬销其爱国主义和治国理念,它只用一对恋人的相爱、重聚、道别,就映衬出比男女之爱更重要的道义和公义。连故事的背景都放在北非古城而不是大苹果纽约,那些因为不堪战争而打算投奔新世界的欧洲人并没有很强烈的理念和目的,只求一个和平、自由和安稳的栖身之处。然而,美国作为自由之邦和正义象征的信息,就在那些平民百姓的自由取向、对那张通行证的渴求中传递开来。
爱情不一定讲公义,却因为公义而成全了爱情的伟大。真爱是自由的,但自由却因为克制才珍贵。曾经,我们都相信,爱情是天长地久的等候,是白头偕老永相随;曾经,我们渴望纯粹的爱情,不用买也不要卖,相信爱的永恒;但是,一对中法恋人袁迪宝和李丹妮用了55年光阴谱写了爱情真章:爱的身边有别人,爱人只好住在心中。两位耄耋老人以行动把传说中的“永恒”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
不用生死相许,也不必冰洁若玉,却要拥抱真实。真实的爱情从来不纯粹,却很琐碎,但无损她的伟大和隽永。所以,只需把琐碎的记忆收藏好,这辈子就不枉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