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是天空城市还是空中楼阁?
作为一家主营空调业务的企业,远大在建筑业务上的野心着实让人有些担心。2010年10月,远大首次宣布将建造一座设计高度666米的“天空城市”;两年后,他们修改计划,将主体建筑的高度升为883米,超越迪拜塔。之所以令外界将信将疑,没有完全将其视为一场闹剧,在于这期间远大用“可持续建筑”技术,仅花15天搭建成一座30层高的酒店。
何谓“可持续建筑”?远大打了个比方:就像生产手机。按标准生产出来的钢结构、门窗、灯泡等“建筑零件”被送到远大的工厂,在流水线上进行模块化拼装,再将这些半成品的“拼装零件”运输到工地进行组合。整个过程绿色、节能,可无限复制;建筑工地“零垃圾”。
由于不愿进一步透露建筑技术与建造方法,对此建筑事务所几乎一致认为不靠谱,中外设计大牛先后放话,“如果天空之城(主体建筑)能在3个月内建成,我就退出建筑界”,“除非有非常邪门的突破,否则就是一个骗局”。
按远大的计划,“天空城市”本该于从2012年11月开始安装,2013年1月建成,可直到今年7月“天空城市”才举行奠基仪式。更戏剧的是,就在奠基后的一周内,便有媒体曝出:该项目迄今没有办理报建手续。同时,远大集团并不具备建筑资质。鉴于远大一再宣称,不合资、不上市、不贷款。另一种声音认为,凭其每年30亿—40亿元的主业收入,很难支撑该项目的花费。即便按公布的造价——90亿元盖起来,也会是一个空壳子。
对此,远大拍着胸脯保证,“绝非炒作,是为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而建”。但或许被政府叫停才是“天空城市”最好的结局。毕竟,老百姓并不要求住在800米以上,更重要的是神秘的“可持续建筑”技术在业界已出名了。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只是一个故事
富士康又开始招人了——预计在全国招聘至少9万名员工。与往年不同,这次招聘在下半年启动而非2013年春节之后。是订单多了?但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大客户的订单正在减少,甚至一度传出不再为苹果代工iPad的消息;富士康旗下上市公司富士康国际已连续5年业绩平平,仅2012年就净亏损3.2亿美元,创历史新低。如此大规模招人,让人不得不推断:郭台铭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已暗中叫停。
13连跳和连年的用工荒后,2011年郭台铭宣布,富士康已在山西晋城建成机器人生产基地,2012年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污染性强的工作,三年后达到100万台。社会学者一度担心,大批机器人的上岗势必伴随着大批低技能、青壮年劳动力的下岗。
事实上,至今为止富士康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还不足10万。某市场研究机构曾算过一笔账,3年100万台的计划,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而该公司每年的资本支出通常不到250亿元。1000个亿对于低迷薄利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且员工转岗、培训亦需要不短的时间。
与其说现实让郭台铭美梦破灭,不如说这个计划本就是挂在驴子前面的那根胡萝卜,本质的作用是为股东们讲故事——一个彻底解决劳资矛盾,提高效率的故事,用以暂时提振、维持股价罢了。
网易:隐身的“良心猪”
因为易信,丁磊又上了若干报纸的头条,而上一次是因为养猪。时隔四年之后,人们突然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是“网易猪”什么时候出栏,而是网易究竟有没有养猪?2009年,丁磊在广东省两会上宣布网易要养猪,且称这不是一项投资,而是公益事业,旨在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一些尝试。此番豪言一出,网易被众媒体“交口”为“良心企业”,“网易猪”也成了全国人民的一个念想。
按丁磊的豪言,“网易猪”本该在2011年6月上市,可直到2012年6月既没人吃到猪肉,也没人见到猪跑。有趣的是,恰在这时一封充满田园气息的邮件从网易流出,该公司先面向员工,后面向社会,招聘“猪倌”,结果三天之内收到超过6000封简历,其中不乏海归和MBA。
借着这股劲头,有媒体实地考察了网易的养猪基地——浙江安吉。据报道,占地 1200 亩的养猪场内,仅56 亩被规划为建筑,当时仍只见吊脚楼般的猪舍,不见猪。有媒体质疑,网易名为养猪,实为圈地,搞房地产;对此,丁磊的解释是“养猪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要专注于把产品做好”,并强调网易的猪舍是由南极科考站的设计师设计的,他们将训练猪定点进食、休息、排便,饲料都是液态供给的,2012年年底猪将进场,2013年年底上市。
今年7月,一场官司再次引发旧事重提:浙江省地矿勘察院状告网易拖欠70余万的养猪场勘察费。据报道,在法庭上网易的两位代理人明确表示,社会上盛传的“网易养猪”和网易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网易不从事农业和农业开发。
这个消息显然比当初宣布养猪更劲爆。第二日,网易即“辟谣”:安吉养猪场是由网易在全国几十家分公司其中的一家在运营,养猪项目在按计划顺利进行中。也有另一个版本称,“丁磊养猪不等于网易养猪”。
不管网友们信不信,反正这次大多数媒体是不信的,记忆力好的记者翻出当年丁磊的原话,恍然大悟,早在一开始人家便说过:“没错,我就是在作秀。用作秀来唤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有什么不好?”
网络音乐:收费是吃不到的胡萝卜
在第十三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启动式上,身为评委会主席的高晓松激动地宣布:“通过去年《著作权法》的修改和众多音乐人的抗争,今年7月1日后音乐行业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更确切的日子应该是6月5日。传说中,6月5日起,包括虾米音乐网、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多米音乐、酷我音乐等知名音乐网站将试行全面收费,过渡期两个月。
然而直到今天,除了虾米网外,其他被点名的网站没有任何动静——甚至连虾米网也在大限日的第二天即改口称:“全面收费的说法并不准确。在虾米在线听不收费,手机下载才收费。”传说中的始作俑者——环球、索尼和华纳三大唱片公司对此都表示,“不清楚”。
其实,有关网络音乐收费的消息年年都在传,每次都是“狼来了”的结果。尽管对于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早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尽管国外已有成熟的付费下载模式,但音乐网站一直都十分谨慎,宁愿一起亏损,也不愿越雷池一步。因为,一旦某个网站当了急先锋,很可能就成了“烈士”,用户很容易就会转向其他没有收费的平台。而对于知名度不高或作品有限的音乐人而言,收费之后需要与包括音乐网站在内的各渠道分成,最终能获利多少很难说,还不如目前免费赚个人气划算。综合多方的态度,以当前国情来看,网络音乐收费的传说仍将继续,但一两年内难以推行。
本土日化:渠道比品牌更值钱
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本土日化新星被外资收购了。今年8月,欧莱雅集团宣布拟以65亿港元收购面膜品牌美即,这是该集团继小护士、羽西之后第三次在中国市场出手。然而,凡是有外资介入的本土品牌,无一例外都被其吞噬——从美加净、熊猫、活力28到小护士、羽西、大宝、丁家宜,因此,外界对于美即的未来亦不乐观。
为什么曾经如日中天的本土日化品牌都销声匿迹了?阴谋论者认为,外资收购的初衷就是为了消灭它,“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就是为了给旗下品牌卡尼尔清场,因为卡尼尔的产品与小护士定位差距不大”。但欧莱雅多次否认雪藏之说,称为收购小护士,仅谈判就花了整整4年,“如此投入就为了消灭一个品牌,不合逻辑”。
合逻辑的解释或许是外资的醉翁之意在于本土日化品牌的销售渠道。在大陆市场上,曾每六罐防晒乳液就有一罐是丁家宜。2011年,这一品牌最终被法国香水巨头科蒂以4亿美元收购。一年后,科蒂旗下的阿迪达斯护肤和香水业务同比翻了一番,而丁家宜的销量下滑了50%。
目前来看,美即显然又是一个小护士——在中国市场份额达26.4%,位于面膜行业第一;这次欧莱雅声称,将保留美即的团队,且近年来对三四线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不少经验,不会重蹈当年接手小护士后的覆辙。希望如此。进入中国市场十多年的外资理应已学会如何与本土日化品牌相得益彰,但愿今天我们能对美即说的是祝福,不是“再见”。
马云:退休的合理化烟雾
在马云面前,媒体彻底成了菜鸟。5月10日,来自全国的媒体齐聚杭州,坐满了三辆大巴,奔赴一场IT界的盛宴——淘宝10周年庆祝晚会。当晚,马云穿了一身银色的太空服,头戴礼帽,架着黑框眼镜,高歌《我爱你中国》和《朋友》,随后宣布从此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以致台下唏嘘一片。
三四月时,马云已在不同场合多次畅想退休后的生活:先睡三个月的觉,“十一点起床,吃个早饭,睡个午觉,再溜达一圈,吃个晚饭”。他称,关于退休他想了九年,计划了六年,实施了三年,决心“48岁以前工作是我的生活,48岁以后生活是我的工作”。
动作快的媒体,一离开杭州便展开了一轮以“马云退休”为主题的报道。主人公依旧侃侃而谈,回首淘宝的前世今生,解析自己的心路历程,临别赠言IT同行和年轻人。讽刺的是,都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马云只花了十八天便重返公众的视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且带来一个足以搅乱行业的消息——拟投资3000亿元,进军物流行业,打造“菜鸟网络”,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此例一开,马云又变得马不停蹄,不仅进入UC优视董事会,剑指移动互联网,还亲自为阿里巴巴IPO奔走。倒是商界同行看得通透。据说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上,某嘉宾提问,“有人真正相信马云会退休吗?”台下企业家一片哄笑。
娃哈哈:卖饮料不如卖奢侈品
2013年,王健林抢了宗庆后中国首富的位置。如果单看百货领域,这便是老将对新兵的胜利。2011年年底,在娃哈哈25周年庆典上,宗庆后宣布进军百货业,称未来5年要在全国开100家欧美精品商场!一、二、三、四线城市齐头并进。
一年后,第一家娃欧商场在大本营杭州开业。除了Prada、Dior、Fendi等一线品牌之外,更多的是此前未进入中国的二三线品牌。娃哈哈将其定义为“轻时尚”,视之为自己的特色,在同行眼中却恰恰说明娃欧是个“外行”:不仅引进的品牌在消费者中认知度低,亦缺乏管理经验。一般的百货品牌大多以柜台的形式分布,而娃欧将很多品牌以店铺的形式引进,有点类似于Shopping Mall,但整体布局又不像Shopping Mall。装修乡土,人气冷清。
迄今,娃哈哈已初定在天津、贵阳、宜昌、南阳、新乡自建综合体,同时还联合太原等地的19家商场联合招商。开店速度不亚于万达,却仍离目标很遥远。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于盈利能力。一般一家百货商场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止损,而在受电商冲击如此严重的零售业态下,娃哈哈却无视首店尚亏,坚持短时间上100家店。
顺丰:便利和快捷不可兼得?
2011年年底,顺丰在深圳悄悄地开了20多家便利店。当时,顺丰称广东只是试点,其目标是在国内建设1000家便利店,且正在与广州本地连锁企业8字连锁便利店开展收件合作。
按顺丰的说法,“开便利店不是跨界经营,只是围绕核心主业增设的一项辅助服务”。如果做好了,可以增加收入,减少员工数量,分摊快递网点的运营成本。当然,开便利店也存在三高风险:高租金、高人力成本、高水电费,且从供应商到货品管理十分复杂,即便网络成熟的知名品牌,一年亏损额也可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遗憾的是,目前顺丰在京的部分便利店业务已终止——实际上,自2012年9月开始布点,仅存在了几个月时间。对此,顺丰解释为:“未关闭任何一家便利店。通州地区便利店的业务确实在调整,那是根据周边居民的需求,将业务更集中在快递上,不再兼营水、零食的零售。这属于试水阶段的正常调整,暂时未有大举扩张便利店的计划。”
黄怒波:漫长的冰岛买地之旅
黄怒波投资冰岛如同一部充满了悬念的电视剧。2011年8月,中坤集团宣布欲以890万美元购买300平方公里冰岛土地,用于旅游地产开发。一夜之间,黄怒波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企图开辟国际战场的中国企业家因此备受鼓舞。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冰岛内政部长以“法律不允许”为由拒绝了这项交易。坊间的说法是,他们怀疑这一行为有政治意图。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庞大的外资,一边是西方媒体的炒作和渲染,冰岛政府难免有些纠结。2012年5月,冰岛工业部和投资冰岛委员向中坤建议,“可以改买为租”,并积极地修改国内法律,将租期定为99年。对此,中坤甚为满意,又在国内开了一次发布会,宣布两个月内可以签合同。谁知从此并未柳暗花明,先后两次约好的签约时间,冰岛方面都借故不履行。
今年4月,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访华,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本来,这被视为“最有可能的转机时机”。因此,黄怒波再次公开表示,“5月底如果再不签,我就告诉冰岛我不玩了。”当时,他的把握是百分之六七十。如今看来,除非冰岛拿出前所未有的诚意,否则很难重启中国企业家的决心和信心。
分众:被移动互联网摧毁的Q卡
2011年10月,分众传媒开始全面改造其位于北上广深等七个全国核心消费城市的视频广告屏——在原有的视频播放屏幕下,加装了三块可以感应的小屏幕。凭借一张Q卡,靠近小屏幕上亮着蓝灯的地方,听到“嘀”一声,相应的赠品或者优惠信息就会通过短信发送到手机上。
这个技术被江南春称为SOLOMO+O2O,即social(社交), location(位置), mobile(移动)+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被视为分众的第二次创业。
在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会议上,他曾兴奋地宣布:不到半年,Q卡注册用户已超过250万。
在最初的蓝图中,Q卡被设计为与手机捆绑在一起,以方便携带。但千算万算,分众没算到正在中国越来越流行的手机——iPhone没地方可以像其他手机那样挂上套件或链子,这使得用户的手机和Q卡形成“机卡分离”。
在尚未形成足够黏性的阶段,这一致命的缺陷导致大多数目标用户还没搞清楚Q卡是什么,这个项目就被分众列为了“试错”之一,暂停推广。如今,小屏幕上的蓝灯依旧在闪,却看不见刷卡的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等电梯的两三分钟谁还看广告,都刷微博微信呢!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