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陆,随处可见独自带孩子的挪威奶爸,背着装满婴儿用品的背包,推着婴儿车上街或在公园散步。在社交网络上,这些父爱满溢的画面,总能博得中国网民的点赞:金发长腿的挪威男人真是帅出了新境界!
托尔比约恩·勒埃·伊萨克森(Torbj?rn R?e Isaksen)也曾是其中一员。2015年,他决定休一个为期12周的育儿假,迎接第二个女儿的出生。在那段时间里,孩子成了伊萨克森的生活轴心:换尿布、喂奶、带孩子散步和晒太阳,以及讲故事和半夜起来照顾孩子。伊萨克森的态度比妻子还积极。
但是小麻烦也随之而来:教育部长放下手头工作三个月,回家带孩子?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其中保守党的政员认为,伊萨克森这样做并不合适,作为国家要员,他的工作显然比休假更重要。
事实上,这并不是伊萨克森第一次休育儿假,两年前,他在大女儿出生时也享用了这项福利。伊萨克森回应说:“我深信良好职业道德和勤奋工作的重要性,但没有谁不可替代,我的同事们有能力在我休假期间处理好相关的工作。而且,我很珍惜相伴孩子成长的时光。”
伊萨克森当然也不是挪威第一位休育儿假的政府官员。艾于敦·吕斯巴肯(Audun Lysbakken),挪威儿童、平等和社会包容部部长,也休过一次长达四个月的育儿假,留在家里“照顾妻女,确保孩子吃饱了、穿暖了,了解她的习性,看她第一次笑”。他说:“这在20年前或许是充满争议的,而现在刚好相反了,如果我不这样做,反而是会被人议论的。”
所以,有着如此高度文明的社会背景,伊萨克森的此次休假,最终也获得了民众的理解。
挪威的男性被牛津大学选为“全世界最完美丈夫”,因为他们花了最多时间在家务事上。不过,伊萨克森对此表示,挪威男性的出发点并不是“我要当一个体贴的丈夫”,而是“平等主义”,也就是一切都要平等——既然身为家庭的一分子,家事自然要平分。举个例子,如果小婴儿一天要换四片尿布,那丈夫跟妻子就各负责两片,他们可是“算”得非常清楚。
伊萨克森解释,在挪威人的教育中,“平等”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受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无论什么性别、种族、文化和社会背景都能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挪威儿童福利制度,归根究底,很多都是出于两性平等的精神。举凡育儿假、育婴津贴、幼儿园托育制度,都是同时考虑父母双方的条件和需求。
父亲育儿假这项福利政策正是由挪威首位女性元首Gro Harlem Brundtland(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于1993年提出。根据这一法案,新生儿父母双方总共可休47周育儿假,在此期间拿全额工资,也可选择总共休57周,拿工资的80%。全部费用都由国家承担。
这项福利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问题是:爸爸们会选择休育儿假吗?当时有调查表明,许多男性担心休育儿假会影响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尤其在一些重要领域例如金融行业,男性选择休育儿假会被认为缺乏进取心,甚至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伊萨克森认为,这是一种很过时的观念,甚至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挪威政府在这项政策上花了很大的心思,其中一个策略是,父亲必须休满47周中的至少10周——这个假期无法转让给妻子或其他家庭。在这一条文出台前,只有不到3%的父亲休育儿假,而如今,10个父亲有9个选择休10周或更长的育儿假。挪威统计局社会和人口研究部工作人员海格·布朗保格透露,他的一个朋友因为家里3个孩子的陆续出生,5年里痛痛快快地休了近3年的全薪“父亲假”,完全不必担心饭碗不保。
伊萨克森认为,父亲育儿假形成了挪威独特的育儿文化:父亲从次要的照料者成为了活跃的家庭角色,男性与孩子共处变得平常。在挪威,人们认为拼命加班和晚上喝酒应酬是不应该甚至不光彩的行为。无论爸爸还是妈妈,下班后回家做饭、带孩子,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和大多数挪威男人一样,伊萨克森下了班就赶回家,带孩子出门玩,冬天滑雪,夏天出海,或者在自家花园里做手工,这就是伊萨克森的生活。在他的观念里,家庭是幸福所在。
他从不急切地要求小孩必须依照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成长,反而赞成让童年岁月在“玩耍”中度过,“允许你的孩子被当成孩子”。
挪威人将幼儿园里的玩耍经验,称之为“Flyt”(自然流动的过程),它的重要性,有时并不亚于挖掘小孩子的语言天赋或者音乐潜能。“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过得太过匆忙”,是伊萨克森和许多挪威父母共同的教育理念。这个特色,只要进到挪威各地的书店即可嗅出端倪:书店架上几乎没有一本书传授“如何成功致富”。这是一个不在乎小孩起跑过慢的社会,但不表示他们会在终点前落后他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生平均素质评鉴上,挪威的学生常名列前茅。
今年12月,伊萨克森一家将迎来又一个新成员。这位内阁大臣说,他打算再休一个育儿假,好好照料儿子。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