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钻研战略学、晚年终老于台岛的战略学家钮先钟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一书,对影响中国历史走势的十次大战进行符合现代战略和战术学理的历史重构,书名明显仿自J.F.C.富勒的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The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ir Influence Upon History,中文译者正是钮先生)。钮先生曾称《左传》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军事史著作,不知何故,却在书中忽略了公元前707年发生的周郑繻葛(今河南长葛)之战。而这场战争无论对于中国的大历史走向还是战略与战术思想的演化,都具有首屈一指的意义。
繻葛之战,一方是周天子率领的王家军队及陈蔡卫三国联军,另一方则是郑庄公姬寤生。起因很复杂,但最核心的一点牵涉权力格局问题:东周初期,郑国国主长期担任王室的首席执政,即卿士,东迁后逐步站稳脚跟的周王室不愿坐视郑国这样的诸侯坐大,操纵王室,以天子的名义发展势力。这一根本冲突酝酿出一系列事件,最终不可收拾,只能一战。
人们都知道郑庄公打败和放逐其花花公子弟弟大叔段的故事,很少人注意其中透露的这位君主的个性特征:隐忍,坚定,精于战略计划且行动果决,同时,他目标感明确,以本国权力和国家政治事业为先。他的政治理想核心是在王权衰微的时代重建郑国所主导的天下秩序,也就是后来所谓五霸所从事的事业,齐桓公所谓“尊王攘夷”政策的直接前驱。
西方军事史上有一种基本作战理论,即底比斯王伊巴密浓达发明的“斜行作战序列”,集中优势打击兵力于己方军队一翼,并攻击对方侧翼。伊巴密浓达凭此战法打败了长期统治希腊的斯巴达,重建了希腊世界秩序。军事史家认为,从亚历山大大帝的高加美拉会战、汉尼拔的坎尼会战等古代战役,再到腓特烈大帝的罗斯巴赫-鲁腾会战以及拿破仑战术体系、施里芬计划,甚至海湾战争右勾拳行动等,都贯穿了其影响。大约在伊巴密浓达之前300年,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采取的正是与此极为类似的战法。
周王联军的作战部署分为三个集团:主力周军在中间,估计是战车兵为主;接替郑国担任执政卿士的虢国部队为右翼兵团主力,由虢公林父率领,配属有蔡国和卫国的参战部队;左翼兵团是由周公黑肩率领的周陈混编部队。郑军也是战车和步兵混编,数量上处于劣势,因此,采用了新颖的野战战略和战法:针对联军的正面平推进攻,先组织防御功能强悍的方阵,然后以战车兵为主组织攻击分队,并在每小队战车兵之间安排适量步兵,以保护战车。这就是所谓鱼丽之阵,像大群向右、向前、再向左游动的连绵鱼群,与二战中的坦克和步兵分队协同战斗非常相似,
陈国军队是联军中最薄弱的,郑军的连贯攻击潮如自右向左挥动的大铁锤,首先指向周陈混编部队,一触即溃之后,把联军主力向己方防御方阵的铁毡上赶去,最后形成了两翼包围,完胜。在计划、兵力编成、部署与实战指挥等方面,都与坎尼会战高度类似。
繻葛之战表明:诸侯国再也不会把本国的利益置于任何人的权威之下,一个诸侯,只要有足够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并有明确的决心运用自己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意志,就可能横行天下。繻葛之战后,真正的春秋时代来临了,因此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决定性会战。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