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Bob Dylan)4月要来香港了。本来以为他只会去台北,所以朋友们已经在行事历上留好日子打算跨过海峡捧场,幸好(忽然?)增加了香港站,为这城市带来一份惊喜与期盼,免除了一些人的舟车劳顿。多谢俾面(粤语,给个面子、赏个脸之意)。
于是中年男女们转而打听香港演唱会何时开始售票,都担心位置较佳的门票会被“内线交易”订购一空,毕竟有许多当年的鲍勃·迪伦迷今天已是非富即贵,别说只是一千两千,即使是五千一万皆可应付自如并且欢天喜地。他们透过人脉关系先把好位 mark 下,慢半拍者唯有坐在山顶远远朝圣,这将是非常糟糕的听歌体验,尤其是听鲍勃·迪伦。
不不不,千万不可让这事发生,怎可以让这事发生?于是订鲍勃·迪伦的演唱会变成了某个社会阶层的中年人的较劲游戏。你订票了没有?你有办法订票吗?订的是什么座位?第几行第几号?统统成为成败记号,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在鲍勃·迪伦演唱会面前,不容半分礼让。
因为这是鲍勃·迪伦呀,前世今生,有多少年轻灵魂曾经烙印他的歌声他的词曲他的吉他,个中意义已不是钞票所能衡量。听他的现场演唱将如同一场记忆召唤,当乐曲响起、乐声轻扬,他将如巫师般把许多人的灵魂引领回时空的某个节点。买他的门票遂如买回片刻青春,费多少力气都值得,花多少钱都值得。不是说“青春无价”吗?这便是了。
鲍勃·迪伦今年69岁了,竟然仍在路上,on the road,贯彻22年前那番“永不言退”的演唱宣言。而22年前他也已经47岁了,刚好是我今天的岁数。说来惭愧,我已经暗暗在一个“退”字周遭盘算思量了,他在这年龄却才开展一个叫做“永不停止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的全球巡回之旅,由美国加州开始,目标是踏遍地球上所有需要理想和爱、公平的国家。22年了,他终于来到北京上海台北以至香港,一口气在海峡两岸唱起歌声、轻拨弦线,今年4月,华人有了新的冀盼。
对于自22年前开展的这场巡演,一位女性朋友表示已经看过四场,在纽约,在巴黎,在东京,在洛杉矶,只要鲍勃·迪伦在她也在,肯定不会错过。如今鲍勃·迪伦先生越洋来华而她届时刚好将身处上海,故亦会再次出席。毕竟鲍勃·迪伦先生的年龄会变,她亦一样,台下台上的人一起在音乐中变老,其实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宛如老朋友聚首,时移事往却幸好别来无恙,never ending。你能唱就继续唱吧,我能来也会继续来,直至任何一方永恒缺席,请在音乐里怀念我。
听朋友细述当年演唱会现场盛况,见其眼睛春潮泛滥犹如躺睡在玫瑰之床,故可想象她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的七六十年代,如何青春沸腾像一只没人能够抓住的跳跃羚羊。于是想起前阵子读朱天心《初夏荷花盛放时期的爱情》时的一个片段:当有了好些年纪的咖啡馆老板娘对年轻女生忆述许久许久以前去看摇滚演唱会时,“她拘谨守礼的服务业守则全抛光了,唇边皱纹不见,眼皮不再塌松,头发也蔓生成浓黑似的海妖,原来,原来她们在这里,那些片断黑白新闻片中尖叫迷醉晕厥的女孩儿们的脸,你一直好奇她们后来都哪儿去了,无法想象她们会安于室、安于年龄增长、安于老去。原来她们还一直在着, 原来可能是办公室里那个你从未多看一眼等退休的女职员、银行柜台后坐办公桌戴老花镜的襄理……”
原来我眼前也有一个。那叫喊过的原来不会老,青春都写在风里了,抬头即见,嗯,好美丽。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