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醋之双臂,将一条清朝的鱼,搂进了味道的怀里。火候上的食欲,把爱的两面灼煎成金黄。西湖边,一个厨子正往锅里加入醋、料酒、往事和初恋。当温柔之汤荡漾,一个诗人正吃鱼不吐刺吃绝句不吐词。
袁老先生的“醋搂鱼”,其实就是当今杭帮名菜之首“西湖醋鱼(醋溜鱼)”的祖宗鱼,而西湖上擅长做“醋搂鱼”的“五柳居”,则是当今杭州著名菜馆“楼外楼”的祖师爷楼了。
以“西湖醋鱼”闻名天下的“楼外楼”,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开业,原设于学者俞樾(文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别墅“俞楼”前侧。有一说法:店主请俞先生命名,俞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就称“楼外楼”吧。因为这层关系,俞先生后来常去楼外楼叫菜,并留有日记:“初八日,吴清卿河师、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饮,买楼外楼醋溜鱼佐酒。”
另一说法是:店名取自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之名句。正由于林升的诗中竟还藏有“西湖醋鱼”、“宋嫂鱼羹”、“蜜汁火方”、“龙井虾仁”等美味佳肴,也惹得鲁迅1928年夏天到杭州游览时,曾两登楼外楼,品尝了西湖醋鱼,并赞其美味名不虚传。周恩来也曾9次登上楼外楼,在品尝“西湖醋鱼”、“炒鳝丝”等名菜的同时,还建议“西湖醋鱼”要注意酱油、醋、糖这三者的比例搭配,勾芡浓淡要适宜;“炒鳝丝”的鳝鱼要去皮,这样才能除去滑性,还可加些火腿丝、香菇丝、姜丝和葱丝。
当今的“西湖醋鱼”用的是草鱼,也称鯶鱼或鲩鱼,虽肉质细嫩,但泥腥味太重。上世纪30年代,“楼外楼”的阿辉师傅首次把草鱼放在水中饿养,从而使醋鱼摆脱泥腥气味。而袁老先生的“醋搂鱼”用的是泥腥味较轻的青鱼。青鱼是中国传统淡水养殖鱼类,与鲢、鳙、草鱼并称为“四大家鱼”。左思《吴都赋》称“鲭”,《说文》段玉载注称“鳒”。江苏吴县一带有一“青鱼之乡”,传说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曾携西施隐居该地,教民养鱼,著《养鱼经》,遗下青鱼名种“粉青”,年产数十万斤。
青鱼肉白嫩味鲜,皮厚胶多。袁老先生除以青鱼做“醋搂鱼”外,还用其制作鱼松、鱼圆、鱼片和鱼脯。清人童岳荐编撰的《调鼎集》收青鱼菜品达二十余款。青鱼是鱼类中最称得上“庖丁解鱼”而分档运用得最多的,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均可入馔而成名菜。比如始于清末的上海名菜“下巴划水”,就是用青鱼头部的两块下巴和鱼尾烧制而成,因形似两爿整块的下巴趴在鱼尾旁,似活鱼浮在水面划水一样,所以取名为“下巴划水”。还有用中段烹制的“红烧中段”,用鱼腹烹制的“红烧肚档”,以及用青鱼眼窝烹制的“烧白梅”,用青鱼肠烹制的“汤卷”,用青鱼肝烹制的“秃肺”等等。中医理论认为,青鱼味甘性平,可益气、养胃、化湿、补血、养肝、名目等。
袁老先生的“醋搂鱼”是先将青鱼过油煎炸,然后加酱、醋、酒进行烹制。“西湖醋鱼”则是,锅内放清水,用大火烧沸,将治净剖成两爿(皮相连)的鲜草鱼放入,至鱼的划水鳍竖起、鱼眼珠突出,即用漏勺捞出,沥干汤水,鱼皮朝上平摊在盆里。另用净锅放汆鱼的原汤,加酱油、白糖、酒、姜末,烧沸后,加醋,下湿淀粉勾芡,搅成浓汁,淋上麻油,浇在鱼上。很明显,其烹饪手法及调味料、佐料都比“醋搂鱼”先进了许多,时至今日也没加入过味精,这也是“西湖醋鱼”为什么会成为杭州第一名菜的原因之一。
从烹饪技法上来讲,袁老先生的“醋搂鱼”近乎于现代的“焦溜”,即先炸后浇汁,结果是外焦香酥脆,内鲜嫩可口;“西湖醋鱼”则是先煮后浇汁,属于“软溜”,结果是清淡香醇、香腴滑嫩。“溜”法是制鱼当中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手法。
关于楼外楼及“西湖醋鱼”,文学家俞平伯有《双调望江南》诗,让我们一起流着口水回味:“西湖忆,三忆酒边鸥。楼上酒招堤上柳。柳丝风约水明楼,风紧柳花稠。鱼羹美,佳话昔年留。泼醋烹鲜全带冰,乳莼新翠不需油。芳指动纤柔。”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