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6月29日,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突发奇想,将一只球队命名为“黄马”,队服就叫黄马褂。谁料远在东方的溥仪激烈抗议侵权。阿方索十三世无奈之下取了谐音“皇马”,队服也改成了白底黑道的斑马式样,美其名曰:皇马褂。溥仪道:这是斑马褂,来“差异那”赏你真的黄马褂!说完哈哈大笑,深深为自己的幽默所感染。
黄马褂不算高档时装。因为皇帝平时穿的马褂是深蓝或黑紫色,自己从来不碰黄马褂。这种衣服最早的身份,其实是工作服。《啸亭续录》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这些人是皇上的警卫队员,所穿的工作服就是黄马褂。遥想当年警卫队在街上移动的场景——乌泱泱黄澄澄一片,活像柯达冲印店员上街闹事,只差慷慨激昂喊出那句:记住这一刻!
后来皇上发现,大家看穿着黄马褂的侍卫,眼神里都是羡慕嫉妒恨,眼珠一转就把黄马褂改成了御赐的荣誉,增加了发放途径,其中一种是跟皇上打野鸡。清政府没事就在承德举办“欺负河北动物运动会”,就是木兰秋狝的围猎。若打猎成绩好即可混到一件。打不到东西也有机会,这场运动会有射箭比赛,满人五箭全中、汉人五箭中三箭,也能有一件。这三种黄马褂有小区分:前两种黑色纽扣,后一种黄色纽扣。远远望去,后一坨通体焦黄,消化得特别好。前两种是黄色一坨上面有黑点儿,估计是吃西瓜没吐籽……你们知道我把它比喻成什么了。
真的黄马褂没我说的这么难看:它的材质一般是冬绸夏纱,圆领对襟、平袖,袖长及肘,长与坐齐,门襟有五个纽扣——就是一款前边开襟的T恤衫。对襟不是盗版的改动,完全是实用需要。中原服饰普遍用左衣襟压住右衣襟,个个穿着孔乙己款的大衫,结果左侧只有一层衣料而右边两层,在寒冷的东北,这种受热不均很容易感冒。这衣服前身是战服,将士若学孔乙己用鼻涕写“回”字风险太大——回字写不方正就是两个圈,正好给敌人画了个箭靶。
这种款式其实就是马褂。黄马褂珍贵在颜色上面,淡黄色是皇上的专用色,贵族只能用金黄色,否则会挨皇上揍。所以获得黄马褂的人都洋洋自得,自觉高人一等。连李鸿章都以此为荣:《纽约时报》1896年8月29日报道:“李穿着著名的黄马褂,这种马褂有点像披肩,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用途。马褂里面是深蓝色的织锦软绸外套,再里面穿着深红色的袍服……”注意,时间是夏天!李先生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活像米其林代言人都不觉得热,可见有多重视。
《纽约时报》所以啰里啰嗦描述这件黄马褂也是事出有因,此前一年,李鸿章是马关条约的谈判代表,谈判期间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刺杀,血染黄马褂。李先生命都不顾赶紧脱下衣服对随从千叮万嘱:“千万保存好这件黄马褂!此血可以报国矣!”这褂子如此金贵,我不由得帮着李先生补两句台词:“阿玛尼!尼玛阿!”也不清楚是说服装牌子还是骂小山丰太郎。
不只中国人,就连鬼佬也极其在意它。洋枪队长戈登帮清政府打太平天国,事后给了戈登一笔封赏,加赏黄马褂和顶戴花翎。这黄马褂他极度重视,随身携带。1884年戈登打苏丹,兵败被杀后,黄马褂留在了喀土穆的哈里发博物馆。某某男装入选卢浮宫是假的,但广告语“混不好就回不来!”却是真的。
黄马褂如此被重视只因它代表特殊的身份。皇帝专用的淡黄足以说明其高贵,得赐黄马褂的人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我是皇上心腹,好到只差再穿一条裤子。皇上这边偷着乐,一块黄布就把属下忽悠得团团转,蒙住了双眼也蒙住了天,这生意太划算了。这种两边都认为自己占便宜的事,一直到清朝完蛋之后还在偷偷摸摸地进行——许多人宁愿花钱,也要到溥仪那讨一件黄马褂过瘾。
今天皇帝虽然没了,想过黄马褂的瘾倒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找件白马褂印上“AV”两个字,也是:黄,马褂。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