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有福了。8月中旬,“原作100:美国收藏家靳宏伟藏二十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第一站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展出79位西方大师之作。
什么叫原作?这些照片的收藏者靳宏伟说:“就是摄影家当时拍完自己冲、自己放大的。后来让别人拿去给他洗了一批来签字的,不能叫‘原作’。除了个别本人不洗照片的摄影家。”
看了展览的人评价说:“这个展览呈现了教科书般的西方现当代摄影史经典。”这个百分百的原作展,还将去杭州、上海、广州、香港、重庆等10座城市巡回展出。
学摄影一定要看原作
“中国摄影家几乎都是在模仿、借鉴西方摄影大师们的图像与图式。而且,亚当斯、布列松、马克·吕布、萨尔加多、尤金·史密斯等几个西方摄影家基本构成了西方摄影大师的全部。而在那个由语言建构的伟大西方摄影传统脉络中,被众多西方人推崇到极高艺术地位的摄影大师们,国人却闻所未闻,或者百思不得其解。”展览策展人蔡萌说,国内摄影界长期对原作缺乏直观认识,导致大多数中国摄影师只是借鉴摄影大师的图式。
2009 年,刚从美国回来的摄影艺术家付羽告诉蔡萌,在亚特兰大的靳宏伟家中看到一批极好的西方摄影大师原作,“教科书一般,张张靠谱”。付羽说靳宏伟上世纪80 年代末留学美国,是中国大陆在美国取得艺术摄影硕士的第一人,对西方摄影史了如指掌,且具有很高的眼力和判断力。这次谈话成了“原作100”展的由头。
22年前,靳宏伟还只是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摄影系学生,教世界摄影史的系主任杰克向同学介绍说:“这是我们学院163年来第一个从中国大陆来的学生。”
靳宏伟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搞摄影,先是在部队当摄影记者,转业后又到《上海画报》当摄影记者和编辑。因为热爱摄影,只身赴美学摄影。“到了美国经常不知道该怎么拍,而且也看不惯。”
靳宏伟对西方摄影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不惯到花高价钱收藏,这个转变受到美国教授影响。系主任杰克是大师哈里·卡拉汗的弟子,也是一位摄影专家。靳宏伟被杰克邀请去家里欣赏摄影原作,才知杰克跟太太芭芭拉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大面积进行摄影收藏。“他跟他的太太都是芝加哥艺术学院学生时,生活并不富裕,他们把每一块节省下来的铜板都用于收藏。据当时《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报道,杰克收藏的很多摄影作品的价值都超过了巴尔的摩博物馆的收藏。”靳宏伟说。
靳宏伟自己的导师威廉·拉森跟大师艾伦·希斯金德、温·布洛克学过摄影,也很早就收藏摄影作品,且只收藏莫霍利·纳吉一人的。如此熏陶,靳宏伟毕业后因生活所迫虽选择了经商,但“挟摄影,伴孤寂,携良友,会大师”,成了他后半生的嗜好。
“中国目前有238所高校开展了摄影教育,但是据我所知,很多教摄影的老师看到摄影原作的机会都很少,这样怎么可能教好摄影?”蔡萌说。
摄影史上90%的大师出现在20世纪
靳宏伟搞收藏已有6年。西方摄影史中的大师,无论是19世纪的卡梅隆夫人、纳达尔和埃默森,还是20世纪的斯蒂格利茨、斯泰肯、席勒、史川德、韦斯顿,甚至后面的埃文斯与弗兰克,以及萨莫、卡拉汉、布拉沃、西斯金德、卡普尼格罗……这些节点式的人物的作品,靳宏伟都有收藏。
靳宏伟形容自己的收藏就像渔民撒网,重要人物一个也不能少。“像我收藏这些西方摄影家。我的眼睛也是全部集中在我学过的摄影史上,因为它们的价值被大家公认。”20世纪摄影家的作品是他收藏的重点。他认为,在摄影术发明的172年里,真正值得收藏的艺术家不超过100人,其中真正的大师不超过50人。他之所以将收藏重心放在20世纪,是因为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只有这个世纪才把摄影真正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摄影史上90%的大家都出现在20世纪。”
靳宏伟第一次收藏就一口气买下20多张作品,那是在“AIPAD摄影展”上。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画廊都知道他收藏摄影,经常有画廊和个人找上门来。去年,多伦多一画廊女老板带着一张要价75万美元的作品专程飞来亚特兰大见靳宏伟。照片作者是匈牙利解构主义大师莫霍利·纳吉,背面写着收藏者的名字威廉·拉森——靳宏伟20年前的导师。面对这张没有理由不收藏的摄影,靳宏伟还是放弃了,因为价格贵了。
收藏有时就像买彩票。靳宏伟的导师和教授们,还是学生时就大量买还不出名的摄影师作品,100—300美元一张;或买已经有名气但还不贵的,700—1000美元一张。“现在都值几万美元了。”靳宏伟说,“一张好的摄影作品的艺术性不亚于一件绘画作品或者一个雕塑。在美国,摄影艺术的地位和绘画、雕塑平起平坐,一幅摄影作品可以卖到百万美元。
这次来展出的摄影家作品,超过两张的,都是靳宏伟的重点收藏,如辛迪·舍曼、爱德华·韦斯顿、亚当斯等。靳宏伟今年才收到的《林间冬日风暴,约塞米蒂山谷》是亚当斯的名作之一。“今年年初一位生意上遇到麻烦的美国人急于脱手,起初我还不想要。回来一查,同样的这张作品,在去年宝丽莱公司破产拍卖时,以72万美元成交。最后我以相对低的价格拿下。”
当然,靳宏伟收藏史上也有遗憾。去年秋天,他在一次网上竞拍时,发现一张安迪·沃霍尔的黑白自拍照,拍到2万美元时他犹豫了一下,就被别人用2.5万美元买走。靳宏伟再次发现它是在今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上,它以1400万美元成交。
原作背后的故事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是国内最早开始介入摄影的美术馆馆长,他说取名“原作100”也是强调百分百原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原作,真切反映了摄影史的具体过程,除了社会学和历史学价值外,艺术学的意义及艺术家的文化品质等诸多因素,成为了我们面对原作时更可能获得的内容。”王璜生说,“我们必须改变‘摄影=图像=图片’的认识,摄影应该是凝聚着摄影艺术家生命气息的艺术。”
中央美院摄影系主任缪晓春在这些“原作”上读到了摄影师的艰辛,他说作品背后的劳动,“让摄影重新获得一种荣光”。在原作的光影变化、影调节奏和极具个人风格的制作工艺中,最能解读大师功力。
每张原作背后都有故事。靳宏伟通过英国画廊买到的《巴黎圣拉札尔火车站背后》,是布列松1932年的作品,“大师布列松跟第一任妻子离婚时,亲自签名作为离婚礼物送给她,认为是自己最得意的照片”。
贝奥蒙特·纽霍尔是摄影家也是策展人,1937年纽约MoMA美术馆馆长邀请他策划摄影展,首次全面回顾摄影史。他发起的展览对确保摄影在艺术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靳宏伟说:“他是美国首屈一指的世界摄影史权威。大学的摄影教科书都以他的书为准。他拍的照片极为罕见,是很难得见到的。” 靳宏伟带来了纽霍尔1990年拍下的《纽约大通银行》。
深得亚当斯欣赏的女摄影家爱莫金·康宁翰,1963年为韦斯顿拍下《爱德华·韦斯顿与马格丽特·玛莎》。韦斯顿作品多,女友也不少,该作品拍的就是他的情人之一玛莎倒在他怀里的一刹那。靳宏伟说:“摄影家都有相互拍照的习惯。《卢茜·贝恩哈德》是韦斯顿为他的好友、女摄影家卢茜·贝恩哈德拍的人像。”卢茜上世纪20年代在曼哈顿卷入艺术群体中的女同性恋,是摄影师贝蕾妮丝·阿伯特的恋人。
专门拍同性恋的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则以毫不留情的跋扈定义了性爱和同性恋,他公开同性恋倾向,还导致一次展出中作品被查封。但正是他作品的成功,促成对男同性恋更广泛的认可。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对摄影的理解,从技术上拍摄照片的媒介,到在博物馆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形式的飞跃,很多程度上要感谢梅普尔索普”。1989年靳宏伟到美国那年,42岁的梅普尔索普就因艾滋病去世。但靳宏伟收藏不少他的作品。梅普尔索普拍于1984年的《肯·莫迪和罗伯特·舍曼》,一黑一白的两个光头男重叠着,一个闭着眼很陶醉,一个睁着眼很迷茫。这是靳宏伟所有收藏中最有意义也最珍贵的作品。
“梅普尔索普去世20多年了,这张照片是最出名的,可以说是他的扛鼎之作,相当贵,发行量很少,总共只有10张。无论在美国还是世界博物馆都是顶级的,美国收藏摄影的很多博物馆都轮不上。”去年年底一位富有的美国老太太找到靳宏伟,她没后代,希望卖给能将作品流传下去的人。出于作品巡展的安全考虑,他不便透露具体价格,但他说“跟梅普尔索普名气差不多,但还健在的辛迪·舍曼,今年春天一张照片,也是发行10张的,卖到389万美元。梅普尔索普留在市场上的作品现在价值7亿多美元”。前不久惠特尼美术馆巨资买断梅普尔索普基金会所有作品,更使其作品市场价大幅上扬。
靳宏伟还有杰夫·昆斯的摄影,及达明·赫斯特、里查德·普林斯20多张摄影,“考虑到中国国情,特别暴露的都没有来。”贺伯·里兹的《水晶体》有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作者因出车祸去世。他的生活本身也充满色彩。”靳宏伟说这幅作品,美国一家画廊卖给他后又特后悔,想出双倍价格再买回去。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