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日本播出系列动画片《黑塔利亚》,这是一部由网络漫画改编的国家拟人化动画片,可视为拟人化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黑塔利亚》不仅将日本的萌系创作推到了最高潮,在中国也聚集了众多的爱好者,把拟人化的可能性展示在了中国动漫迷面前。
《黑塔利亚》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故事背景,把世界上20多个国家都变成人物形象,他们的外表和性格设定来自于各自的风土民情,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也转换成了更为轻松的人际关系。当然,还带着一点点恶搞。
韩国的口头禅“汉字是我发明的”总是让中国大哥脸爆青筋,日本是中国捡来的一个小孩,长大后却深深伤害了中国的心。法国一遇到经济危机就想和英国结婚,俄罗斯在童年时期曾被蒙古拐走所以内心非常扭曲……用搞笑故事把严肃的历史、地理关系表达出来,用轻松的方式把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简单化。
拟人论在日本由来已久,川口盛之助在《日本创意?萌经济》中就把“超爱拟人化”视为日本产品十大法则之首。但《黑塔利亚》之前的“萌系拟人化”均是以动物、昆虫等生物为主要对象,自《黑塔利亚》之后,抽象概念的拟人化开始风靡,单一的“拟人化美少女”风格也渐渐起了变化,男性角色开始出现。
国家、省份、地铁、数码产品和网站都可以拟人,以至于万事万物,只要你想得到的,现在都成了可以拟人的对象。
有动漫迷曾经写过一篇《我对这个什么都能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我对这个连意大利面都可以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我对这个连产业都可以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我对这个连学科都可以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对这个连季节都能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我对这个连星期都能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我对这个连交通信号灯都能拟人化的世界绝望了!我对这个连化学元素都可以拟人的世界绝望了!”
动漫迷口中的“绝望”绝非真正意义上的say no,而是对“无所不能、没有界限”的惊叹。实际上,拟人化作为漫画文化的一个现象,无论在传播效果还是商业营销上都“无所不能、没有界限”。
2010年6月,为了庆祝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时隔7年回归地球,以制作、贩售模型为主要业务的日本青岛文化教材社把这个小行星探测器做成了女孩子形象的“隼鸟炭”手办,以每个2625日元的价格出售。2011年1月,动漫事业公司MyBS宣称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为任何企业、商品乃至服务项目设计出相应的动漫拟人化角色,制图收费5万日元,四格漫画每套5万日元,连环漫画每页1万日元,Flash动画每分钟20万日元。
即使是一直向日本输出文化的美国,也开始学习日本的萌文化。2010年,为纪念《美日安保条约》签订50周年,驻日美军官网发布系列漫画《我们的同盟:永不改变的关系》,将美日两国拟人化为小男孩和小女孩,通过他们日常相处的小故事来介绍美日同盟的组织结构。
拟人化从ACG领域发散出来,由粉丝群体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商业模式和传播方式。原本冷冰冰的产品、服务等转化为有形象、有语言、有性格的卡通人物,毫无疑问有着极具亲和力的推广效果;而国家、政策等抽象概念也会因为拟人化和萌化,变得可爱、便于理解和消除隔阂。
在中国,对于拟人、萌等ACG元素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误解和无知。在微博上使用“人的口吻”说话,就已经是机构官方微博令人叹为观止的一步了,而各种活动、机构、部门一般都把卡通人物形象作为简单僵化的宣传手段在使用,耗费巨资设计出的卡通形象却毫无性格特点、身世背景、故事线索,只是匆匆亮相,便弃之一边。
“萌经济”大行其道,“萌文化”无孔不入,ACG已经构成了当下的世界,而萌和拟人则是这个世界的必备要素。如果你以为拟人化只是一小群粉丝的自娱自乐,那你就错了,你将再也无法理解以后的世界。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