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大家都熟悉不过,本来不打算写,可是看到最近两年受韩流影响,无论男女都时兴不穿袜子或穿船形短袜,贱兮兮地露出脚踝,于是忍不住吐槽:这和露脐、露背装一样,病态的审美最终导致身心出现病态。
脚踝俗称脚脖子,脚踝关节和韧带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脖子。内家拳讲究力由足起,足部的力量平时等同体重,发力行走、奔跑、旋转、跳跃时超过体重,这些力量都是通过脚踝来传导、分流到小腿、大腿和身躯的。脚踝不灵活会导致力量分布不均,力量集中的局部会造成损伤,力量不足的地方则形成萎缩,进而上行,影响相关的肌肉、肌腱以及内在脏腑。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足尖向上,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小于90°)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反之,足跖屈(足尖向下,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大于90°),可作一定范围的侧方运动。崴脚一般出现在下楼梯、踩到坑里或者穿高跟鞋行走不稳时,因为跖屈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容易发生扭伤。
崴脚以后,应及时做冷敷,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患处,也可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如果踝关节扭伤超过一天,可改用热敷疗法。还可采用按摩和针刺疗法,在踝关节周围痛点上用手掌或手指揉摩,在远端对侧手腕相应针刺。刚扭伤时,切忌用酒精、红花油或者膏药,因为这些都会使患处变热,使渗出和肿胀加重。疼痛不能缓解的话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因韧带撕裂或骨折耽误加重病情。
基于对解剖结构和体液、血液循环的分析,中医清楚地标明了脚部力量和气血沿脚踝上行传导的内侧路线(足三阴经脉)、腿部肌肉肌腱下行力量传导的外侧和脚面路线(足三阳经脉)以及在脚踝的六个受力点(穴位)。换言之,脚踝会影响肝脾肾和胆胃膀胱六个脏腑。
此外,脚踝还是奇经八脉中四条重要的经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起点。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有一个大穴位叫太谿,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仔细摸能感觉到动脉搏动,肾气虚的人则脚腕冰凉,此处也没有脉动。和太谿对应的,是外踝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这个穴叫做昆仑,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遗精手淫房劳过度、堕胎过多的人,这里的筋肉比较薄弱、虚冷,肾精足的人这里则比较厚实。
内踝骨正下方的骨缝里,是阴跷脉的起点照海穴。阴跷脉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照海穴属于肾经,主要影响人的胸膈、咽喉、眼睛和睡眠、情绪问题。外踝骨正下方的骨缝里是阳跷脉的起点申脉穴,阳跷脉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申脉穴属于膀胱经,主要影响身体运动的平衡,解决半身不平衡、不对称的问题。
人到中年以后,气血不足、受寒积累,加上缺乏适当活动,关节逐渐变得僵硬,力和气的传导以及体液、血液循环都会变得衰弱,同时伴随着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就脚踝而言,很多人的脚踝只能前后屈伸,左右活动的范围变得很小,几乎消失。临床做脚踝检查时,会发现很多中年人的脚踝冰凉,关节周围有局部肿胀或增生结节,轻微触碰就会造成剧烈的疼痛。经过按摩推拿或针刺后,脚踝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平素冰凉的手脚会变得温暖,甚至女性的痛经和带下病,以及中老年人的花眼、失眠和漏尿、夜尿过多都得到了改善。这其实就是通过刺激脚踝相关穴位,使经络血脉得以通畅。
知道了这些,您还是穿好袜子,保护好脚踝吧!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