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就在这种看似分裂的养娃状态中循环劳作。
朋友圈里有几大党:代购党、点赞党、鸡汤党、养生党、晒娃党……
前几个容易被人拉黑,晒娃党似乎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但看到那些全职妈妈在天天晒分分钟晒,为了流量着想和眼不见心不烦,还是会狠心把这些朋友关进小黑屋。如果你的父母跟你同时关注了晒娃党,恰好你又是单身或未育,父母那句“你看到人家的娃娃没?多可爱啊!”就会像唐僧的紧箍咒一样,念得你“痛不欲生孩子”。
现在的朋友圈,晒娃的主力军是80后新生代父母。70后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朋友圈,所以70后没晒过娃。90后还没有娃,过的还是晒自拍和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的日子。80后这群人大学毕业六七年,大多数刚刚过上“房奴”、“车奴”的苟且生活,孩子的降临让这群人加上“孩奴”的身份。
晒娃也分几种,有卖萌的,有秀才艺的,有黑自己娃的,不一而足。而在晒孩子狂魔自带滤镜的双眼中,这些无聊又无趣的照片,泛滥着自家孩子诗意的萌感。
一次郊游、一顿美餐过后,晒娃党就开始往朋友圈扔九宫格。在每个父母心里,自己的娃都是最萌的,朋友的每一个点赞更增加了这个信念。尽管有时其他父母内心会觉得,“跟我们家的比还是差远了”,点赞只是个路过的礼貌仪式。晒娃党如果某一次九宫格点赞数没有达到预期的“业绩”,心里就会出现落差,暗想:“这么萌的娃都不点赞,审美有问题,世界观有问题,三观都有问题。”
秀才艺是卖萌的升级版,一般孩子到了三岁以上,英语、美术、舞蹈、钢琴、跆拳道等各种兴趣班会成为孩子的日常,输出的产品就是父母在朋友圈里的一张张炫技图,或者一个个小视频:“我娃一不小心拿了幼儿园英语演讲第一名”“我娃随手画的画,他爹说像梵高,我不同意,我觉得像毕加索”“我娃兴致一来拿了钢琴八级”“我娃跆拳道黑带了”……感觉现在的孩子没有一两道技艺在身上,都不好意思在孩子圈里混。
当然,最喜闻乐见的是黑自己的娃的晒娃党,他们走的是“曲线晒娃”路线,朋友圈文字风趣、图片充满黑色幽默,没有卖萌党、炫技党那样简单粗暴,例如“男娃跟父亲在妈妈面前争宠”“把男娃黑成女娃”“故意制造孩子跟同龄异性绯闻”……这些孩子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网络上有人抛出“怎样在朋友圈晒娃不让人烦”的问题,引来各路一本正经的“神回复”,例如:“怎么晒都很难不让人烦。原因在于你们看到的娃,不是同一个娃。也就是所谓的感情因素影响感知,就像俗话说的‘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或如:“晒孩子和晒恩爱一样,都是一种炫耀,很多人把这当成了一种习惯,潜意识里还是想借此吸引别人的羡慕和注意。”
发朋友圈的是大人,看朋友圈的也是大人,不明真相的孩子,无端端多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自己,供父母的朋友观赏、点赞,或者默默拉黑。
朋友圈里的养娃生活是诗意的,孩子总是活蹦乱跳,装乖耍帅换不同风格。然而,养孩子的真实日子,往往会画风突变,不是朋友圈里的诗和远方,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
从怀上孩子的那天起,每个父母都像会计师一样,算计着养娃的成本。以大城市为例,抛开物价因素大约算下来,怀孕生产费用10000元,0—3岁费用40000元;3—6岁幼儿园费用60000元,小学费用60000元,初中费用40000元,高中费用50000元,大学费用70000元,用计算器三下五除二算一个合计,保守估计已经超过30万。再加上本来身上的房贷、车贷,马上诗意不起来。
俗话说,“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养孩子要面对的苟且还有一大堆耗费精力的纷繁芜杂:
怀孕的时候每月一次挤医院产检,比来例假更准时更辛苦。
孩子出生后的前半年,新手父母喂奶、换尿布乱成一团,别说睡懒觉,能睡一夜整觉都是奢望。
孩子大了,谁带是极其头疼的问题,全职妈妈自己带,要面临失去一份薪水。给保姆带,又怕各种魔鬼保姆虐待孩子。给父母带,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差异又使纷争频发。
读公立幼儿园要摇号,录取率比公务员还低;读私立幼儿园比读大学还贵,钱包每个月都滴血。
小升初、中考、高考,父母比孩子更紧张,比自己当年高考更忐忑。
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不会有父母有兴致天天在朋友圈里“晒”,苟且的生活可以通过朋友圈披上一件诗意的外衣。
从前,中国人可以生很多孩子,一家五六个,吃得不多穿得不好,但是长着长着就都长大了。忽然有一天,中国人只能生一个孩子,吃得可以穿得凑合,长着长着就自己变成父母了。现在,这群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可是多数人都选择回避,还是觉得“只生一个好”。“独二代”吃得丰富穿得讲究,可是似乎离孩子长大还很漫长很遥远,要花在里面的金钱和精力深不见底。
这些无奈,80后都无法回避,只是生活还在继续。
这群80后,已经跟年少时的诗意作别,流浪远方的念头也已经打消,每天挤在地铁上、堵在马路上,日复一日、坚持不懈。所有诗意的期盼都给了孩子,期望孩子能做诗人、做画家、做经理、做大官,所有远方的设想也都给了孩子,自己实现不了的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梦,希望孩子能实现。
拿起手机拍下孩子的快乐,放下手机收拾养娃的乱摊子,80后父母就在这种看似分裂的养娃状态中循环劳作。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