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月,南方暑热消退,北方已经渐渐转寒,我们开始做好准备,与一个年份作别。秋高气爽,但目光落向地面,世界的嘈杂与纷乱依旧,一些残酷在远方发生,一些荒诞和乏味充斥眼前。关于过去和未来的诸多细节,都印刻在书本里,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答案,却需要各自去寻找。
十月是有关纪念的月份,金庸诞辰百年,《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在那些刀光剑影由通俗而向经典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其中的社会架构、人际设定,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理解江湖;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我的确接近于孤独:卡夫卡日记1910—1913》收录了他写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记,这是一系列伟大作品的复调,也是一个文学世界最初的源头。
历史在反复的阅读中,增添了新鲜的意味:《汴京,汴京:一座城市的衰落,一个王朝的崩塌》《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都以细节描写入手,从地域视角切入,分别描述了一个王朝的猝然跌落和一个群体遭受的漫长偏见。《中年危机》和《俱是看花人》像是关乎当代人的一组对照,又像是一道难题及其解法。
文学方面,《唐诗光明顶》带我们重读唐诗,村上春树的《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在众多期待中到来,王安忆的《儿女风云录》有关上海讲述,既有延续,又有新意。《陌生的阿富汗:一个女人的独行漫记》,二十年前的一本游记,无比妥帖地观照当下,《云上六万公里》《漫画人生》则是对山河游历、人生游历的总结。
也许,翻阅这么多书页,并不能提供最直接的解答,但阅读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们,真切地为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变化丛生的年代,可能性更显珍贵。
社科类
《精灵迷雾》
[英] 柯南·道尔 著,王蕙林 译
作为“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一生写作了许多有关真相的故事。但关于精灵的传闻,却成为他一生都无法走出的迷案。
1917年,英国两个小姑娘公布了她们在森林中与精灵一起玩耍的照片,经柯达公司及专业摄影师鉴定,照片未发现任何伪造痕迹,这一事件引起了柯南·道尔的极大兴趣。五年之后,他写下这本调查笔记。作家表示相信精灵的存在,并在书中详细论述自己的思考和印证过程。
一百多年后,真相似乎已经在柯南·道尔去世后逐渐浮出水面,但我们重新阅读这本调查笔记,依然有着高于真相的价值——一种关于探索和求证本身的价值。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蔡栋 著
金庸诞辰百年,武侠江湖逐渐冷寂。在那些刀光剑影由通俗而向经典的过程中,重新审视金书中的社会架构、人际设定,便有了全新的解读空间。
从“天下”到“帮派”,从“帮派”到“人物”,是虚构亦是现实。种种设定背后,是中国绵延千年的社会政治传统。全书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为案例,把政治哲学中的重要问题融入其中,既是江湖世界的趣味新解,也可以作为政治哲学理论的入门书。“道义、规则、公共关怀、乌托邦式的热血理想,以及这些追求背后的沉痛代价。” 刘擎如此总结这部书的意涵。
《汴京,汴京:一座城市的衰落,一个王朝的崩塌》
高飏 著
传统的政治中心河洛以东,新兴的经济重镇江南之西,河北大地与中原的交会地带,黄河边的汴京,在数百年内作为中原政权的核心而存在——但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座庞大的都会,格外脆弱。
作者从12世纪上半叶繁华的汴京城起笔,描述了繁华的都会在兵火下如何化为泡影。这场剧变背后,有着更加深刻的经济与财政因素,于是一座城市的兴与衰,同时折射着北宋王朝的成功与失败。全书的讲述由浅及深,引发读者思索,又不至于太过艰涩或沉重。
《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许倬云 著
许倬云对历史的讲述,总是不止于历史细节本身,而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践行“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是一本小书,却站在世界大变局的节点上理解中国与世界:
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天下国家”体制,而“全球化”时代,传统内向型经济,在现代民族国家诞生、深度卷入世界贸易体系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特别是面向多变的未来,中国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一种解法、一种答案。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
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日] 清水洁 著, 伏怡琳 译
清水洁是日本著名的调查记者,以“桶川跟踪狂杀人案” “足利女童失踪案”等著名冤案的报道而闻名。
他是公众眼中揭露真相的英雄,这本书则记录了光鲜背后,无数个与危险和失败相伴的日与夜。真相遗失的时代,我们如何面对新闻的初心?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抵达真相?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专业调查记者的价值何在?
在这本半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中,清水洁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与心迹,而许多问题的答案已经名字中浮现:无法忍受谎言的人。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中年危机》
[日] 河合隼雄 著,李静 译
书名简洁有力,内容直击人心。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一本心理学著作。从职场地位到伴侣出轨,从子女教育到身体衰老,中年人对青春逝去怀有不甘,对功成名就仍有向往,对家庭琐事感到疲惫。温饱不愁,但大部分收入来自朝九晚五的付出——踮起脚尖,却跨不过霓虹灯与月亮的距离。
书中的十二个章节,从十二部文学作品出发,论述人到中年的各个侧面,带给我们安慰的,不仅是同龄人共同的困境,还有人生本质性的坦然。
《风起云飞扬:
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钱乘旦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培文,2024-10
以中国的视角看世界,以世界的视角看历史,这本书以钱乘旦教授开设的“大国崛起”课程为蓝本,讲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世界大国次第崛起的历史。
正如多年前那部同名纪录片带给一代人的启迪,关于历史的叙述不断更新丰富。有关“大国崛起”的问题永恒,答案则总是落在全球视野与制度创新——这种讲述,在不确定性丛生的今天,更有意义。
《俱是看花人》
李叶飞 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更替,花开花落,观察一朵花的一生,对于忙碌的当代人来说,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享受。
李叶飞的“寻花”之路,从家门前到遥远的异国,盆栽里名贵的观赏花和街边道旁不起眼的小花,均被他的镜头和笔触捕获。花是平等的,时间也是平等的,一朵花绽放出的盎然生机,提供了平等的治愈。
《敦煌学十八讲》
荣新江 著
荣新江动心起念追寻敦煌的原由,最早或许可以追溯到1976年他读过的一本讲述敦煌藏经洞故事的册子。那年他16岁,此前的“文革”期间几乎没有怎么上过学,也没有多少书可以读。更直接的原因,是荣新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后,选修了王永兴与张广达两位先生开设的“敦煌文书研究”课程。
人们常常感慨于荣新江跨越千山万水、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而这本《敦煌学十八讲》,是这种求索人生的浓缩。“既是初学者学习敦煌学的入门津梁,也指明了意欲深入敦煌学研究的必经门径。”
文学类
《我的四方履志与情爱》
张浅潜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新行思,2024-10
《牧马清水河》
杨占武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4-10
《唐诗光明顶》
王晓磊(六神磊磊) 著
开元盛世也是唐诗盛世,从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的小船,到诗圣溘然长逝的轻舟,是关于唐诗的一组隐喻,也是无数诗人的起点与终点。
六神磊磊的“唐诗三部曲”来到第二部,“光明顶”即最高峰。全书二十多篇文章,解析那些光耀万古的诗篇,也重新审视诗人们的人生际遇。在时代的起伏里,如何放置自己的才华?全书以诗写人,由人洞察时代。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日]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
时隔六年,村上春树的最新长篇小说。它是对于几十年前一段作品的续写——1980年,村上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随后并未单独出版。多年后,村上又花了三年时间,重写了这部对其本人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年过七十岁的作者依旧尽力还原“青春感”。
当然,这种“还原”让一部分读者感到欣慰,也让另一部分读者感到平淡。而对此,村上应当是坦然的,正如在后记中,他引用的博尔赫斯的一段描述:一个作家一辈子能够真诚地讲述故事,基本上是为数有限的。
《我的确接近于孤独:
卡夫卡日记1910—1913》
[奥] 弗兰茨·卡夫卡 著, 姬健梅 译
今年是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但人们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他所创造的荒诞与真实相互交织,敲开了“文学现代性”的大门,也启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与作者。
卡夫卡自1910年开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本书收录了他写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记,我们可以在其中窥探亲情、爱情、工作,灵感片段,以及心底的疲倦。这是一系列伟大作品的复调,也是一个文学世界最初的源头。
《陌生的阿富汗:
一个女人的独行漫记》
班卓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纪文景,2024-9
我们中的许多人,关心阿富汗,却又不真正了解阿富汗。从绵延多年的战乱,到近期触动人心的女性苦难,邻国的名字在国人视线中时隐时现。也许回到二十一年前,我们能够更加深入这个神秘国度。
2003年夏天,班卓独自行走阿富汗,从北至南、从南至西地将阿富汗转了一圈。她笔下的阿富汗,并不刻板,而是由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面孔组成,“我写下的并不是一份关于阿富汗的战后调查报告,而只是我看见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的生活。”
《儿女风云录》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 99读书人,2024
依旧是上海,依旧是王安忆。
作为中国最复杂的城市之一,上海几乎有着永久的书写价值。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当下,时间在街巷间流动而过,有的人生于此处生长,有的人生于此处凋零。从小小的舞厅,到千里万里之外的异国,王安忆的笔触大开大合,编织起一幅城市图景、生活图景。而在细微处,这则“上海故事”与以往的作品又有不同,折射着书页之外作家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艾略特诗选:<荒原>及其他》
[英] T.S.艾略特 著,裘小龙 译
距离T.S.艾略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76年;而他诗中的那个世界,人们也已经渐渐远离。这本诗集以十二辑的篇幅,收录了艾略特最著名的一批诗作。如同米沃什所评价的那样,艾略特创造的那“一片灰暗、虚无、徒劳的风景”,依旧可以跨越一整个世纪,轻易地感染今天的我们。
《云上六万公里》
张昕宇、梁红 著
张昕宇和梁红,是许多人最羡慕的一对夫妻——“侣行”十五年,从驾车、驾船到操作飞机,从亚洲、北美、南美到南极,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他们的冒险和思考也成为无数人了解旅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当我们习惯了以影像的方式,加入他们的旅程时,《云上六万公里》则由文字的视角,带来别样的体验。书如其名,从云端俯瞰,六万公里的行迹将人生的边际一再拓宽,这或许更加接近行走最初的意义。
《漫画人生》
[法] 让-雅克·桑贝 / [法] 马克·勒卡尔庞蒂耶 著,周行 译
或许你不认识让·雅克·桑贝的名字,但很难不与他的画作不期而遇。一个法国人,一个漫画家,一个17岁被学校开除、19岁开始创作、一生乐观的法国老头。桑贝认为“幽默可作为无法忍受时的一种武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开始,桑贝不断描绘小人物,描绘日常生活的灵动与温和、甜蜜和忧伤。
《漫画人生》收录了百余张桑贝画稿,以及万字的访谈稿,可以作为了解这位世纪漫画家创作之路的起点,也可以令熟悉桑贝的读者,会心一笑。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