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的山川大河,是许多都市人的心灵故乡,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快乐老家。过去5年来,一群年轻人努力在这片大地上搭建起人与自然的桥梁。
6月27日和28日,是新疆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大日子。上午两只蒙新河狸还在救助中心水池里翻着跟头,下午它们就甩着船桨样的尾巴,争先恐后地跃入乌伦河,重新过上修水坝、生宝宝的快乐生活。
两只蒙新河狸放归自然。(图/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提供)
除了蒙新河狸,两天内放归的动物还包括草原雕、兔狲、苍鹰、红隼和艾鼬等。这合共8只的放归动物是救助中心今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的第一批救助成果。
放归的野生动物都在救助中心住了一段时间,经过精心照料和康复训练,再次具备重返自然的身体素质。看着苍鹰再次飞向蓝天、兔狲奔向山林,初雯雯不禁想起与野生动物相遇相识的宝贵时光。
河谷食堂,河狸的快乐老家
阿勒泰地区生活着466种野生动物,其中有74种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珍稀物种。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新河狸仅生活在阿勒泰乌伦河谷里,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
蒙新河狸。(图/初雯雯)
“凭借修水坝、筑巢的特殊本领,河狸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可以帮助人类对抗干旱、改善水质。保护河狸不只是保护这个物种本身,也是在维护生态平衡。”初雯雯被河狸的利他属性所深深吸引。
5年前,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上,河狸一家三口被冻死。这雪地里的悲惨一幕,让初雯雯和小伙伴们坚决踏上守护河狸的路。他们在阿勒泰富蕴县创办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还发起了名为“河狸军团”的互联网公益社群。
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创始人初雯雯。
初雯雯现在北京林业大学读博士,一直秉承科学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她和团队沿着河谷走了750公里,每天霸占着朋友圈运动的榜首,熬了几十个通宵做分析,才找出制约河狸种群规模的主因。
由于气候、畜牧的影响,河狸爱吃的灌木柳生长面积缩减,这导致这些动物经常挨饿,甚至得啃食树木木质部饱腹。为了拯救河狸,初雯雯和团队发起了“河狸食堂”公益项目,想通过种树恢复河狸的栖息地。
在沙化河谷里种树,这绝对是件苦差事。小伙伴们被蚊子叮得满头包,浑身晒得黝黑,但树却不一定能种活。种树的第一年,初雯雯累瘫在河边,哭着对枯干的树苗说:“对不起,今年没把你种活。”后来回母校请教专家,灌木柳才开始扎根生长。
乌伦河谷因新栽的灌木柳焕发新的光彩。
2019年以来,超过200万名年轻人通过协会参与阿勒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集合“河狸军团”和当地牧民的力量,协会在5年的时间种下100多万棵灌木柳。每当河狸肚子饿了,它们就进到“食堂”里,挑最嫩的灌木树皮开啃,剩下的木质部就顺手打包,给河狸窝添枝加叶。
2018年,乌伦古河流域的蒙新河狸仅有500只左右,挣扎于最小种群濒危线上。目前蒙新河狸已有750只左右,增长近50%。通过直播镜头,百万网友见证了河狸吃上饱饭、住进豪华水坝房的美好生活。“这是由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志愿者、牧民和热心网友们缔造的奇迹。”初雯雯告诉新周刊。
有了“河狸食堂”,河狸宝宝就不愁吃的了。
跟时间抢命,守护野生动物
看着河狸安居乐业,初雯雯牵挂的心仍未能放下,因为阿勒泰地区还有许多野生动物需要帮忙。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里,野生动物遭遇车祸、被困农田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能被及时救治,这些动物有可能重获新生,重归自然。
过去5年来,协会联合富蕴县政府、“河狸军团”,筹建了一所专业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这是国际山脉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第一所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救助中心配备了专业设备,能帮助受伤动物尽快康复。(图/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提供)
曾经为河狸不惧辛劳“盖食堂”的年轻人,如今不舍昼夜、不远千里地救助野生动物。他们组成了野生动物的“救护车司机”。近在富蕴县的牛棚,远在伊犁市的田埂,只要接到警察、林草局或者牧民的救助需求,他们都会立即奔赴当地,将受伤的动物护送到救助中心。
“有时候野生动物救助就是跟时间抢命。”自协会成立以来,初雯雯把齐腰长发逐渐理成及肩短发,就是为了把打理头发的时间,省下来给动物们。
入住救助中心的动物,都各自有一份档案,包括动物体检表、治疗记录、饲喂用药、野放评估等。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外,救助中心还会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给动物布置“新家”,例如在猛禽康复病房放置树枝栖架、在河狸病房搭建模拟河岸的鹅卵石水池。
猛禽康复病房的栖架是工作人员专门制作的。
“野生动物是自然的孩子,在遇到一些问题而流落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孩子了。”在动物康复期间,初雯雯和团队兼任动物的营养师、保洁员甚至按摩师。圈养环境里的猛禽容易患上禽掌炎,没有特效药可治。这些年轻人想办法一边躲开猛禽的尖牙利爪,一边提供力度适中的捏脚服务。
将心比心,心疼守护自然的人
协会目前有15名工作人员,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做野生动物的科研监测要进山,盖河狸食堂要天天在“土里滚”,回到救助中心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动物病号。他们经常早上8点起来,忙到半夜两三点才能闲下来。
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条件也颇为艰苦。夏天蚊子将人团团围住,冬天一觉醒来大雪可能就把门给堵住了。为了能有更大面积去救助动物,同时避免占用牧民的畜牧资源,救助中心选址在富蕴县周边的山上。这也导致了人与动物饮用水方面的许多问题。
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修建在富蕴县周边的山上。
救助中心三天两头就停水。初雯雯和同事在河谷里种了一整天树,满身汗和土,回到中心想洗把脸都实现不了,还得下山搬桶装水,以保证动物饮水不间断。与先进的呼吸麻醉、手术台等医疗设备相比,工作人员准备一日三餐的厨房更是简陋,每次煤气炉打火还得外配长嘴火枪。
救助中心原来配置的灶具款式比较旧。
这群年轻的自然守护者的倾力付出,海尔三翼鸟和新周刊都看在眼里,同时希望能通过定制化改造,给自然工作者创造更美好的“家”。今年5月起,新周刊联合海尔三翼鸟启动了公益改造工程。
从乌鲁木齐到富蕴县,往返有100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不影响救助站的日常工作,海尔三翼鸟凌晨摸黑出发前往救助中心,当天返回。他们现场向初雯雯团队收集改造需求,并当天内拿出设计方案。
通过现场勘察,设计师找到了救助中心停水的根源。由于救助中心位于山上,原有供水系统的水压偏低,自来水无法从山脚运上去。水供应不稳定,水质也成问题。经海尔三翼鸟团队的检测,救助中心自来水的水碱含量比城镇自来水高出一大截,给动物喝的水得经过多次沉淀。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也偏高,河狸池子每次换完水都得晾两天。
河狸在救助中心的水池里游泳。
针对救助中心独特的地理情况,设计师首先使用气泵给水管增压,在出水端增设过滤器拦截大颗粒杂质,再通过饮水机吸附余氯。厨房里加装了净热一体机,彻底过滤水中的有害物质。
现在打开水龙头,工作人员和动物都能随时喝上放心水,再也不用担心停水或者为净化水质多花功夫。“这几个事都是我们的重大问题,现在都给解决了。”初雯雯兴奋地告诉设计师。
加装中央净水机,可有效去除水碱和余氯。
跨越千里,开启美好生活
在救助中心里,管你是博士生还是本科生,都得下厨房。这里不仅要预备15位工作人员的伙食,而且要定制各种动物餐食。像是给食肉动物准备的纯瘦牛羊肉,需切成每块10克的份量。这座大厨房的忙碌程度,不亚于动物病房。
在海尔三翼鸟的专业团队支持下,救助中心厨房所有橱柜和电器的安装,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走进改造后的厨房,初雯雯惊喜发现那里“颜值一下子飙升了”。设计师把厨房原来的布局改为U型,三面挨着操作台。工作人员洗、切、炒、起锅等操作,都能在转身之间流畅完成,还避免因动线不合理带来的收纳混乱。
改造后的厨房,动线更合理。
考虑到工作人员较多,厨房新配的水槽、炉灶和烟机都是双份的,做饭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原来高能耗的旧家电统统换成更节能的智慧家电。针对野生动物食材储量大的痛点,厨房内还配置了大冷柜,能有效减少食物的营养流失。“这个其实是我们更看重的,野生动物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初雯雯点头称道。
参与救助中心的改造工程,海尔三翼鸟设计师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到自然保护者的工作热情。他说:“对于这些拼尽全力守护动物的人来说,自己吃好、喝好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们来说,守护美好生活也是值得全力以赴的大事。”
不知何时起,救助中心的小伙伴之间形成一种默契。不管多晚出任务回去,厨房里总有小伙伴等着,用那份熟悉的烟火气治愈漫长一天的疲惫。小伙伴的生日会、各种重要节日的庆祝甚至年夜饭,这些重要时刻都被记在这座厨房里。
厨房改造后的第一次聚餐时,初雯雯跟同事们说:“之前咱们的招聘待遇写的是‘管吃管住,有集体宿舍’。现在我要改成‘吃好喝好,生活贼美好’。”
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怀抱梦想而前往阿勒泰的。他们甘愿为自然保护奉献自己的青春,期待着有一天像河狸那般,以自己微小的力量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境。
凭着对自然生态的爱,这群自然守护者运用专业能力,全心投入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帮助受伤的野生动物重返自然。秉承社会责任之心,海尔三翼鸟用最擅长的改造能力,为野生动物守护者助力。即使远在新疆阿勒泰大山里,海尔三翼鸟也能找到最契合的个性化场景方案,开启美好新生活。
校对 无姜鱼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